“三王”大集合
尽管后院起了大火,但考虑到夜长梦多、日久生变,多尔衮并不希望统一事业就此停滞。由于大部分满八旗军队都在山西“救火”,多尔衮只好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王”再辛苦一趟。
前面说过,金声桓“易帜”后,进剿湖南的“三王”军队奉命撤回汉阳,卡住上游。谭泰大军进入江西后,金声桓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三王”军队便撤回辽东休整。
这就奇怪了,既然江西警报解除,“三王”军队应该继续进剿湖南才对,为什么一溜烟撤回辽东呢?
其实不奇怪,看看“三王”剩下的人马便一目了然。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三王”奉诏从辽东赶赴北京,兵力如下:孔有德三千一百人,耿仲明二千五百人,尚可喜二千三百人,这还是在辽东休整过后的。
现在明白了吧,从岳州打到全州,“三王”军队已经从“高富帅”打成了“矮穷矬”。不是“三王”不想进剿湖南,而是不想送死,好歹留点种子吧?
由于“三王”的队伍太寒碜,连多尔衮都看不下去了。在兵员极不富裕的情况下,多尔衮还是命兵部七拼八凑地对“三王”的军队进行补充。孔有德补充到两万人,配属线国安、曹得先、马蛟麟三位总兵;耿仲明补充到一万人,配属徐得功、连得成两位总兵;尚可喜也补充到一万人,配属许尔显、班志富两位总兵。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条件只有一个——南下!
兵部还在酝酿作战计划,最初打算是孔有德负责福建、耿仲明负责广东、尚可喜负责广西,一人一省,搞“劳动竞赛”。
计划尚未定稿,探到口风的尚可喜最先跳出来“举手投降”:换别人吧,我干不了!
尚可喜说的也是实情,打广西跟打福建,难度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打广西要经过湖南,湖南又是济尔哈朗留下的“烂尾楼”,必须先完工再说;打福建只需要从浙江翻过仙霞岭,或者从江西翻过杉关便可到达。
——广西是永历朝廷的老巢,好几支能打的部队都龟缩在桂林一带;福建早被“浙系”、“闽系”搅成了一锅粥,而且水战见长,陆战偏弱。
总之,打福建的“水货”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打广西则是“买一赠一”,必须连着湖南一起打。
照此分析,整个作战计划便是:孔有德带着两万人去福建“捏柿子”,尚可喜带着一万人去湖南、广西“啃树皮”(比“啃骨头”还要惨)。——就算多尔衮是孔有德的干爹,也不能这么干吧?
尚可喜不干,孔有德又想过点嘴瘾,一再耻笑尚可喜是“娘们儿”。尚可喜怒火中烧,直接向朝廷上疏:南下可以,但不跟多尔衮的“干女儿”孔有德一块儿混!
“三王”还没出门,互相就掐了起来。多尔衮正被山西的事情搅得头大,没时间理会这些烂账,只想早点把三个人打发走。
最后,兵部对南下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孔有德经湖南打广西,耿仲明、尚可喜经江西进攻广东。“三王”在补充兵员的基础上,再配属浙江、湖广调集的部队,开始向南方进发。
湖南,“烂尾楼”
永历三年(1649年)六月,孔有德率军抵达湖南衡州。按照惯例,孔有德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避暑。
过完“暑假”,孔有德着手做第二件事情——修“烂尾楼”。
湖南这个“烂尾楼”确实烂得可以。自从济尔哈朗大军退却后,除了焦琏收复广西北大门全州外,湖南的地方势力也纷纷钻出来,坚决贯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很多地方又成了南明的天下,特别是靠近广西的永州地区。
孔有德在湖南到处用兵,一点没有进军广西的迹象(没办法,抽不开身)。十一月,孔有德率军进攻永州。攻守持续了一个月,到十二月十二日才攻克,足见永州兵力之强盛。
尽管孔有德在湖南攻城略地,但仍然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城池到手了,明军却不见了。很明显,各地抗清势力又开始“敌进我退”钻山沟了。
湖南是这种态势,孔有德哪里还敢南下广西,万一背后被捅上一刀,麻烦可就大了。
一直熬到永历四年(1650年)二月,清廷才调山东的沈永忠部进驻湖南宝庆,并配属图赖麾下的总兵张国柱、郝效忠,接替孔有德在湖南修“烂尾楼”。
孔有德解除了后顾之忧,方才放心大胆地挥师南下。三月,孔有德率军向湘、桂交界的镇峡关发起进攻。
镇守镇峡关的,依然是曾在此拦截堵胤锡残部的曹志建。曹志建被何腾蛟训练成了“草包”,但打清军还是不含糊的。看到清军来袭,赶紧率兵出关迎战,激战了一个多月,实力不济的曹志建被干掉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