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旒冕套装为:犀角簪导,衣绘虎蜼、藻、粉米,裳绘黼、黻。这是九卿的衣着。
五旒冕套装为:青罗衣裳,无花纹,铜装佩剑。这是四品官、五品官的衣着。
朱罗裳是六品官以下的着装。冕旒越多、图案越繁,官位越高。
官员的礼服有鷩冕、毳冕、絺冕、玄冕。
鷩冕是宰相的衣着,冕有八旒(每旒八玉),三彩,青纩。衣为青黑罗制成,绣有华虫、火等,裳为纁表罗里,绣有藻、粉图形。
毳冕是六部侍郎的衣着。冕有六玉,三彩。衣绘虎蜼、藻、粉米图形,裳绣黼、黻。
絺冕是光禄卿、监察御史、读册官、举册官的衣着。冕有四玉,二彩。衣绘粉米图形,裳绣黼、黻。
玄冕是光禄丞、奉礼郎的衣着。冕无旒,无佩绶。衣纯黑,无纹,裳刺黼。可见,旒、玉多寡,标志着官位的高低。
您眼花缭乱了吧?总结一句话,您是什么等级的官员,就穿戴什么等级的服饰,弄乱了就是不合礼法。还不止这些,服饰的颜色也有礼法的规定: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七品以上服绿色,九品以上服青色。后来朝廷也觉得这样规定太繁琐了,就简化了服饰颜色上的限制:四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以上服绯色,九品以上服绿色,四种颜色变成三种。
皇室、官员们按着这种繁杂的规定穿戴,披披挂挂,冬天还可以,挺保暖的;大夏天的可就遭罪了。据说有一位宰相在盛夏穿朝服上朝,差点闷死在朝廷大殿里。因发生此事,宋朝一度规定,容许百官在盛夏不穿朝服朝见。
宋朝君臣对服饰的华丽也不是无所顾忌。他们认为用珍奇的禽兽羽毛比如翡翠鸟的蓝色绿色羽毛来美化自己,有伤自然,违背仁政,因此摒弃。到了南宋,朱熹建议制定祭祀、冠婚之服,“凡士大夫家祭祀、冠婚,则具盛服。有官者幞头、带、靴、笏,进士则幞头、襕衫、带,处士则幞头、皂衫、带,无官者通用帽子、衫、带”。这种服饰设计方案,竭力趋向质朴,比较符合理学“革尽人欲,复明天理”的宗旨。从克制对华美奢侈追求的欲望,尽量克俭来说,理学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东坡巾是苏轼引领的流行风
您跟咱们着急了,说怎么到现在说的都是皇室、官员在正式场合的穿戴,反正都是规定好的,由不得自己的喜好,难道宋朝没有流行风吗?
当然有,士大夫们在这个方面,一直是流行趋势的弄潮儿。宋朝士大夫们最流行的服装有帽衫、凉衫、紫衫、深衣、襽衫等。
帽衫是北宋士大夫交际时的穿戴,由乌纱帽、皂罗衫、角带等组成。到了南宋,随着官员服饰的简化风,帽衫这一套只有在祭祀、冠婚时才穿戴,平时就很少见了。
凉衫是北宋中期京城的士大夫们为方便骑马出行而创制的一种服装,蒙在朝服外面,防止灰尘的袭击。
紫衫原来是军人的服装。南宋初年战争频繁,士大夫也纷纷套上紫衫,结果成为一股流行风。想想也是,军服可能把士大夫们文质彬彬的气质衬托得显出英武之气。
深衣是一种衣裳合在一起,前后深长的衣服。古代上身的衣服叫衣,下身衣服叫裳。深衣本来始于先秦,后来一度不流行。到了宋朝,深衣又在士大夫们中流行起来。所以您不要以为只有现代才有复古风,人家古代也有复古风。
襴衫多以白细布制成,圆领大袖,下施横襴为裳,腰间有襞积(皱褶),进士、国子生、州县生一般都穿这样的衣服。
袍,一种长大衣,是宋朝男子最为普遍的服装,不论身份贵贱都能穿,但还是有一些规定:皇帝着龙袍,官员着皂袍,无官着白袍,最普通的百姓着布袍。宋朝的士大夫中曾流行在夏天穿纱袍,轻薄凉爽,但是透视效果让理学家们受不了,指责说有违正统,流行度才降了下来。
宋朝男子最盛行的服装叫褙子。其实完全不限于男子,几乎全民盛行穿褙子。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褙子虽然是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服装,但那时的褙子袖子是半节的,衣身不长。宋朝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穿褙子时,在腰间用勒帛系住。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关于褙子的名称,宋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褙子。穿腋下开胯褙子,行走方便,动作舒展,难怪受到全民所爱。
宋朝的下层人士,一般穿皂衣、布衫。皂衣就是黑衣或者混杂青黑、紫黑、赤黑等不正色的衣服。布衫就是一种粗布上衣,袖子很阔。下层人士的衣服与官员士大夫华丽精致的丝绸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衣相比,宋朝男子的裳(下衣)就要简单多了。在宋朝,您可以穿裤子,也能穿裙子。男人穿裙子在古代是常见的事情,您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皇帝的裙子叫纁裳,富贵人家用绢丝制作膝裤、红裙,士人们喜欢穿袜头裤,普通男子穿纱裙。
您如果看过《包青天》这部电视剧,会对包大人的形象印象深刻。他老人家上朝或者登堂审案之时,头上带着黑色的帽子,两边有长长的帽翅,这个形象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只不过,在宋朝,那不叫帽子,叫幞头;咱们叫的帽翅,其实叫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