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德帝有意抬举武亲王,所以这次迎接武亲王进京之事弄得很是隆重,一个月前便命礼部开始筹备此事,而且还赐了新的府邸给武亲王。
除此之外,他还悄悄刻意安排人在民间宣传武亲王是如何的神勇,又是如何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取得洛河大捷,由此给武亲王造势。
他这番动作没有白费,渐渐的,武亲王在民间有了战神的美誉。
对于保家卫国的将军,老百姓自然爱戴,不用朝廷发话,到了武亲王回京那天,不少百姓跟着大部队出城,自发去迎接武亲王的大军。
周嘉荣兄弟三人自然也在队伍中,仅仅落后兴德帝几辆马车,他们后面则是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换上了官袍,悉数到场,再加上沿途开道负责安全的侍卫,仆从,总计有好几千人。
这样长的队伍,速度自然快不起来,大清早就从皇城出发,赶到迎接武亲王的十里坡时已经是午时了。
十里坡距京城只有七八里地,是一处宽阔的平地,也是进京的必经之路,就在官道旁边。礼部前阵子已经派人将这里清理出来,搭上了棚子,准备了舒适的桌椅板凳给贵人休憩,旁边还有炉子生火烧水泡茶,准备午膳。
当然这样的待遇只有兴德帝和几位皇亲贵族以及少部分一二三品的大员才能有的待遇,普通的低下级官员,还有侍卫侍从饿了渴了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
周嘉荣绕到大理寺那边就瞧见大理寺少卿郭子兴他们就地坐着,一边抬手扇风,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馒头,就着水袋里的水,一口馒头一口水,吃得津津有味。
瞧见他过来,几人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殿下怎么来了?”
周嘉荣扯着嘴角笑了笑说:“我四处转转,你们吃,不用顾忌我。”
说完他继续往后面走,直到走出车队,他发现跟着车队的老百姓因为地方不够的缘故,连块阴凉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站在烈日下。但即便如此,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笑,小心翼翼地护着篮子里的瓜果糕点,这是他们特意带过来犒劳凯旋的军队。
“殿下,小的刚才差人去打听了一圈。这些百姓大多都是从西北迁移到京城的,有些甚至是流民,故土难忘,因此这次听说了武亲王英勇打退匈奴人后才会特意过来夹道相迎。”刘青在后面低声解释道。
周嘉荣看着一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翁轻轻地擦拭眼泪,然后低头对着只到他腰的小男孩低声说着什么,这话似乎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前后的人都凑过去,跟着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几个感性的妇人还当场落泪。
“三哥,你怎么溜到这里来了,让咱们好找啊!”一只手拍到了他的肩上。
周嘉荣回头便看到中山王和蜀王放大的脸。
他拨开中山王的手:“随便走走。”
中山王昂起下巴,往周嘉荣先前看的方向望去,见一群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平民,嘟囔道:“三哥看他们作甚?这些人有什么好看的?”
周嘉荣扯了扯嘴角,淡淡地说:“没什么事做,就随便逛逛。”
中山王对这么一群看起来灰扑扑脏兮兮的老百姓没什么兴趣,仰头看了一眼天空中炙热的太阳,吐了吐舌头:“真热啊,大哥到底什么时候才到啊?”
“不是派人去前面了吗?还没看到大哥的踪影?”周嘉荣问道。
蜀王摇头:“没呢。父皇在跟万大人、毛大人他们议事,我跟四哥在那里老不自在了,父皇动辄就要考验我们。我跟四哥怕丢脸,就跑来找三哥你了。”
“还是三哥聪明,早早躲开了。”中山王假意抱怨道,“三哥,你也真是的,自己跑也不叫我们一声。”
周嘉荣懒得跟他们胡扯,这两个人来了,他也别想安静了。而且三个穿着蟒袍,还带了好几名贴身侍卫的王爷,走到哪儿都是别人瞩目的焦点,也不适合呆在这里了。
“走吧,回去了,一会儿大哥应该到了。”
说完,周嘉荣率先往前走去,中山王和蜀王赶紧跟上。
两人一左一右把周嘉荣挤在中间,边走边聊,聊得最多的自然是武亲王。
好几年不见,都不知道这个大哥长成了什么样子,是威严还是和蔼?周嘉荣默默听着二人的讨论,心情有些复杂,对于武亲王的归来,他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英雄平安归来,大齐有如此悍将,何须担忧边境不宁?担忧的这个大哥很可能是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兄弟三人各怀心思往十里坡走去。
快到地方时,前面忽然传来了骚动,中山王耳朵尖,很快从周围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出了消息:“大哥到了,大哥到了……”
三兄弟狂奔,很快便跑到了棚子前,果然,那里多了几个身穿铁甲的陌生武将,而其中穿白色铠甲的那人正跪在地上,朝他父皇下跪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劳烦父皇亲自出城迎接儿臣,儿臣甚是感动!”
兴德帝看到久别的大儿子,极为高兴,亲自去将他扶了起来:“好,好,起来让朕好好看看!”
他把武亲王拉了起来。
武亲王个头很高,比兴德帝足足高出了半个头,而且身板很结实壮硕,站在那儿跟一堵墙似的,宛如一柄出鞘的剑,气势极为惊人。
中山王有些害怕,往后缩了缩,小声嘀咕:“大哥看起来就好厉害。”
周嘉荣没说话,只是看着眼前这番感人的父子相逢。
兴德帝上下打量了武亲王一番,很是满意,轻轻派着他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一切溢于言表。
武亲王本来就风头无两,如今又得兴德帝看重,大臣们见状,更是跟着夸了起来,尤其是万永淳,那张嘴跟抹了蜜一样,也不怕丢人:“武亲王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武亲王守护西北,边疆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