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自今,真正成大器的人,身上有不起眼的特征:隐忍和布局。
隐忍是在困境中默默积累实力,等待机会的到来;而布局是要有大格局,不畏畏缩缩,要有长远的眼光。
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人的一生中,虽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同的,有些人会碰到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从此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路顺风顺水走向成功之路。
但也有些人虽然有能力,却一直怀才不遇,遇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才华无法施展。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懂得隐忍,默默积累实力,等到机会一到,便能一鸣惊人。
成大事者要提前布局。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到各种局限,其实,局限的大小,就是格局的大小。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年轻人做事最忌讳畏畏缩缩,胸中没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光超不过脚步终究难有所成,有大格局的人终究会有一番大成就。
萧望之,萧何七世孙,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看不惯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
汉元帝即位后,以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辅佐朝政,甚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等诬告下狱,愤而自杀。
萧望之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其祖、父皆隐德不仕,以田为业,萧望之好学,研究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
那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举儒生王仲翁、萧望之等几个人,都被召见。
在此之前,左将军上官桀等谋杀霍光,霍光杀了上官桀等之后出入都加戒备。
进见他的官民都要露体被搜身,摘去兵器,由两个侍卫挟持。
只有萧望之不肯听他这套摆布,自动出阁,说:“不愿见。“侍卫人员对他叫嚷乱扯。
霍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吩咐侍卫人员不要乱扯。
萧望之到了霍光面前,对他说:“将军您用功德辅佐幼主,要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高明的。
现在来见您的士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和招致平民的思想。“
于是霍光独不授职萧望之,而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将军史。
三年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
王仲翁出入,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对萧望之说:“不肯循常作为,怎么做了看门人呢!“
萧望之说:“人有各人的志向。“
过了几年,萧望之因弟弟犯法受到牵累,不得宿卫,免归而做了郡吏。
魏相把他收在部下,经过考察在大行令部下做了个司礼官。
霍光死后,霍光之子霍禹又做大司马,霍山领尚书,霍氏亲属都宿卫内侍。
地节三年夏,京师下雹,萧望之因此上疏,要求汉宣帝安排接见,当面申说灾异之意。
汉宣帝自在民间已闻萧望之之名,决定由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要求不必隐讳。
萧望之当即提出了看法,说:“《春秋》记载昭公三年,鲁国下了大冰雹,这时季氏专权,最后赶走了鲁昭公。
假如过去鲁国的国君把自然灾害看清楚了,是不会有这个灾害的。
现在陛下凭借圣明的德行为国君,思考政事寻求贤人,这真是尧舜一样的用心。
但是好的兆头未到,阴阳又不协调,这是大臣执政,一姓独揽权力的结果。
附着的枝叶大了折断树的主干,私家势力强大了公家就受到危害,希望明主亲自治理政务,选拔同宗,任用贤才,作为腹心,同他参政谋划,命令公卿大臣朝见禀奏事情,清楚地陈述他们职责,用来考核其功绩与能力。
像这样,那么诸事就治理好了,至公至正之公道就树立起来了,邪恶不正就堵住了,私权就被废除了。“
这显然是针对霍氏专权而发的重要议论,汉宣帝任萧望之为谒者,当了朝廷接待宾客的近侍。
这时汉宣帝初即位,想要进用贤能之士,将官民的上书交给萧望之处理。
萧望之做得很合汉宣帝之意,接连提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中提拔了三次,做到了二千石级的大官。
后来霍禹竟以谋反罪受诛,萧望之则日益受到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