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抹了把眼泪,老泪纵横,是真替秦煦鸣不平。
“花盏说,如今朝廷里,已经有人开始支持十皇子了,虽然十皇子还年少,可再过几年,陛下怕是要开始给他建府了,一旦建府,也要接手政事了。您这样不争不抢的,咱们东宫就没活路了。”
“东宫虽人前显贵,可人后的艰难谁人得知?”
秦煦看着佝偻的老人,如今这个年纪却还在为了他操持上下,提心吊胆,他哪里就是铁石心肠,毫不动容。
他说得对,他还在贪慕那父子之情。
可,他真的无法撇开一切。
他这一生,哪里就顺心顺意过,要的人没要到,留下的人留不住,反正他什么都没有……
鱼公公说老君是为他好,东宫后院定了人,也可早日开枝散叶,有了皇嗣,陛下也不会一味的心狠,但,在天家里,凡事跟利益沾上了关系,谁能说谁是好心。
老君是先帝的姊妹,福寿长公主,如今已是八十高龄。本该是尊荣无比,却命途多舛,三嫁三出。
说起这位公主,也是唏嘘不已。叹起女子命苦,也悲起身不由己。
第一任驸马,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还是当初在位的陛下赐的婚,那位将军英武不凡又战功累累,打马上街,为其喝彩捧场的女子数不胜数,可是汴京炙手可热的第一人。那年,公主年芳十五,方至婚配的年纪,在位的帝王也是对公主疼宠有加,为她觅得良婿,至于其中有没有帝王之术就不得而知。公主配他也是郎才女貌,婚讯一出,众人皆叹良缘天定,一位是金枝玉叶,一位是英雄将军,可为再世一段佳话。可惜,婚后不到一年将军再次出征却战死沙场,去时铁甲英雄,归来一具枯骨。
由于公主无所出,也不必为夫守孝,第二年又经陛下劝解,许给当朝的新贵,人前衣冠楚楚,也颇得帝王赞赏,初婚还算夫妻和睦,并育有一子,后,此人残暴崭露,嗜酒如命,性格大变,阴晴不定,常于内室殴打发妻与幼子。公主是有苦不能言,到底是家宅内事,不能广而召之,后此人变本加厉,将家财挥霍一空,欺凌妻儿,幼子病重,公主不堪忍受,哭诉于帝,帝判和离。三嫁门阀世家清河崔氏,好歹也是相敬如宾,直至如今。
鱼爷爷一字一句,如诉如泣,听得谢长柳都为之动容。
他万般没想到,东宫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以前还觉得秦煦未娶妻,他如意,他高兴,他庆幸,可今日这么一听却是替他心疼。
他不欲再听下去,不然他怕他还撑不到找元氏报完仇了。为防被秦煦发现,他悄无声息的下了假山,从后花园走出去。结果迎面有人过来,一盏灯笼不算明亮。他眉头一皱,为了提醒后花园里的秦煦,他捡了石头丢进园子里的养碗莲的水缸里。
噗通一声,就像是惊飞了夜间的鸥鹭。
或许的这突兀的声音,来人停止了脚步,他举着灯笼试探看清前方是何人,然而一无所获。
谢长柳丢下自己的灯笼人才跑了。
秦煦与鱼公公听着声响,对视一眼,自知是此处留不得了,整理好仪容从里边出去,却见到了过来的元艻父子。
元崧面上清清冷冷,但礼数周全,比起站得八风不动的元艻好上太多。
秦煦目光先落在摆在石山上的灯笼上,里面的一小截蜡烛已经快燃到底了,被人就这么丢在石山上,将熄未熄。他说:“这夜宴还是太过枯燥,舅父也坐不住。”
他可以猜出是有人知道他在里面,或许也听到了他与鱼公公的交谈,而丢出石子是为了提醒他们来人了。
他不知发出声响的是何人,也不知他在里面的话是被谁人听了去,但他看着元氏父子脸上的冷漠,也知不会是他们。
秦煦回想着自己方才的话,想来也不算什么把柄,倒也缓缓放心了。
元艻对于能在此处见到秦煦表现出了烦躁,脸色本就不好,如今一看,更加难看了。
“我人老了不比太子年轻,出来吹吹风醒醒酒。”
秦煦也不计较他的语气,点头作罢。
“那舅父您就醒着,我先回去了。”
“太子请便。”
谢长柳回去后不久,镇北王又来了,似乎是才丢了碗筷,身上还带着酒气。大摇大摆的进来,也看不出人醉了没。
“你出去没?”他一进来就质问,此时,御宝阁连个来接待的人都找不着,里面的席间还未散,有的已经人事不省。
谢长柳把人迎进来,可怜茶壶里的水都不烫了,他也没有要泡茶的意思,倒了两杯温水搁着。
“为何您那般在乎我出去没出去?”
谢长柳就怪了,莫非,是镇北王早知夜宴上会发生什么,秦煦会去后花园也是在他的算计之中?那后花园里他遇见的人会是镇北王吗?当时,他除了看见一点明火,并不能看清人,一来是夜间太黑,除了那灯笼,并无什么显眼的,二来也怪他自己的眼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