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上,打开房门一看,一片银装素裹,为这个新年平添另一番景色。
刘璃一早起来梳洗一番,在环儿的侍候下穿了一身浅黄色长裙,忍耐住环儿在自己头上插了几件钗环发饰,颇为不自在地来到主厅。
给父母拜过年后,又接受了兄弟姐妹们的新年问候,然后大家各自散去,宅在府中赏的赏雪,看的看书。
大年初二,与刘松父子俩一起出了门,分别给刘备诸葛亮等人拜年送礼,并在宫中吃了一顿宴席,到了晚上七点多才回到家里。
正月初七,各部门开始正式上班。
刘茉如愿进了工部制造局,投身热爱的技术研究之中。刘莲也去了医学院学习。
庶兄刘桥在数名仆从的陪护下回零陵郡去了,刘宜被父亲送到了军事学院,刘梁年幼,留在家中与府中之人一同学习。
正月十五过后,工部制造局派人传来消息,说是水泥已经出了成品。
刘璃闻讯赶去,通过层层检查,来到了制造局右侧的作坊。一群人正在闹哄哄的围在一起。
快步走近前,刚好见到一位须发染白的官员正激动的道:“果然是仙家奇物啊,有此奇物何愁城池不固。”
另一官员也开心的道:“关键是此物成本极低,使用方便,用处极广,可大量制造出来,实乃利国利民之神物。”
有人眼尖看到刘璃来了,忙喊了一声:“仙人来了。”众人纷纷见礼。
刘璃接过主事递上来的水泥实验记录数据,稍稍一看便知水泥已确定成功制造出来了,对众人勉励一番,吩咐人把好消息正式报给汉中王和诸葛亮,然后又讯问了玻璃的进度,见一切尚还顺利,便带着侍卫去了工部衙门。
见到工部主管的杨仪之后,把一份规划给了他。杨仪恭敬接过,打开一看,对她道:“仙师放心,下官早已准备好了,待汉中王令谕一下,立刻执行。”
刘璃满意的点头:“好,到时候请与民政院互相配合。”杨仪点头应是。
刘备得知水泥已成,大喜之下,厚赏了工部相关人员,更是送赏了无数钱财给了刘璃。
二月初,随着水泥的开始大量生产出来,自成都开始,一条条通往各府城的公路在热火朝天中动工,大量民夫被征召,还有许多的犯人,俘虏,尽皆投入轰轰烈烈的修路中。
随着一天天过去,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逐渐呈现在民众眼前,每天都有无数人热烈的观看这一条条能同时并行四辆大马车的水泥路,个个赞叹不已。
四月底,炼铁厂又传来喜讯,成功炼制出优质钢铁。
五月初,玻璃面世。火药也有了成品。
在这一片喜讯中,刘备在众文武再三尊拥之下,于五月十五日正式加冕称帝,国号仍然是“汉”。
加冕当天,于鼓声喧天旗帜飞扬之中,刘璃一袭华丽宫装自空中降落在高台之上,刘备迎在香案之下方双手拜伏案前,刘璃走到左侧上方,挥手现出一来燃香,装模作样的奉香对天三拜,然后香交于刘备,由刘备再对天九拜,再插于香炉之中。
刘璃手一挥,一金色锦帛凭空出现在手中,双手捧着当空一抛,金帛忽地展开,悬于半空之中。只见那平常大小的金帛猛然一涨,大放光明,变成了数丈大小,垂于空中,上面金光闪闪的写着:受命于天,中兴汉室,匡护社稷,泽济万民,当为天下共主者备。
一时之间,台上台下万千观礼有俱伏身于地,无不敬服。开玩笑,自古以来有哪个皇帝加冕能得仙人承认,又见如此仙家神异,哪个敢心有异议。
这也正是为了让刘备名正言顺的顺利称帝,刘璃与刘备诸葛亮想出了这一场仙人显圣以为刘备正名。
刘璃手一招,金帛缩小,落入刘备手中,刘备双手高举金帛,对天地行之大礼,又对刘璃行了一礼,在侍卫的拥护之下与刘璃一起步向代表了天子宝座的大将。
台下文武群臣跪伏带头高喊:“吾皇万岁,汉室当兴。”接着场中将士也半跪而高呼:“汉室当兴!”在场百姓亦伏地高喊,欢呼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二天,刚刚修膳一番的原汉中王府现在的皇宫大殿之中。
刘备头戴珠冕高坐,刘璃站在刘备左侧,阶下文武分列。
众文武行过礼之后,刘备开始大封群臣。
诸葛亮仍为丞相,加南阳候,关羽为车骑将军,加壮候,张飞为骠骑将军,加恒候,马超为左将军加烈候,黄忠为右将军威候,赵云为卫将军加靖候,魏延为征北将军,严颜为征西将军,陈到为征南将军,吴班为征东将军,其余将领俱有升赏。
另孙乾,简雍,马良,向宠,杜琼,蒋琓,糜竺等人俱升了一阶,入各部衙门主事重用。
刘松兄弟也各捞了个乡侯。轮到刘璃时,刘备本欲封以国师之位,她嫌国师在众多的小说电视中多是反派,自然敬谢不敏,刘备不知所以便封了个“玉华公主”,行代天子之权以镇天下,也就是说这个公主是个权力等同帝王的镇国公主,与刘备平起平坐。
刘备知道若不是身有牵畔,刘璃早就想隐居深山独自修行去了,再说了人间帝王哪里能比得了逍遥神仙,加上看了不少后世开明进步书籍,深知作为一代帝王不能胡乱猜疑,若是刘璃有心天下,凭她的莫测神通,哪里有自己等凡夫俗子的份,于是大方的给予她重权,以求她能久护刘氏基业,再不济若是后世子孙无能,反正肉烂在锅里,终究还是刘家天下。
刘璃自知自己肯定比别人活的长久,也不愿看到以后发生的那些惨事,勉为其难的应了下来。
刘备称帝,仙人降临,金书显世,神仙助力。这一消息传出,四海皆为之震惊。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投效而来,曹孙两家却是惊疑不定,人人心生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