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见过中国第一位大皇帝的车队?谁见过千古一帝?始皇第一次东巡,浩浩荡荡的车马刚驶出渭河大平原。恭候在驰道旁的守军将领注视着眼前斑斓的旌旗,突然呼喊道:“陛下!陛下!”兵士们也一齐举起刀戟呼喊起来。声音震动四野,把车上打盹儿的始皇吓了一跳。他猛地睁眼,出了一头冷汗。小宦官赶紧取一个毡子给他围上。他咳嗽起来,吐出的痰带着血丝。
始皇想:我是被自己的声威吓着了。他动动手指,接着又打起了瞌睡。
那个领头呼喊的将军被就地斩首。随行的兵士鸦雀无声了。
始皇不一定什么时候醒来,兴致好的时候会问:为什么一声军歌没有?一声呐喊也没有?这像朕的车队吗?
始皇一路忍受着颠簸。小宦官一直侍奉在身侧。始皇听到了哗啦哗啦的声音,问:“到东海了吗?”
“禀报陛下,琅琊还远着呢。”
“我怎么听到了呼呼的海浪声?”
小宦官告诉:“那是车队正经过一片丛林。”
“丛林?这儿离琅琊还有多远?”
“禀报陛下,还有四百里。”
“区区四百里,”他一边嘀咕,脑子里一阵划算:用这片树林造船,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咕哝一句:“船……”
“陛下,这里没有河,造了船也没法入海。”
始皇睁开眼,伸出无力的手指:“开一道河。”
小宦官让身边的人记下来:开一道河。
这时李斯、赵高的车子都驶近了,始皇摆摆手。车窗的帘子打开。始皇轻声说话,小宦官再高声传递出去:“有蒙恬的消息吗?”
李斯大声回答:“禀报陛下,他督修长城,已剩下最后一截了,马上就要大功告成。”
始皇点一下头,咕哝一句。小宦官喊:“扶苏怎样了?”
扶苏是始皇的长子,前些年被始皇遣到边关,随同蒙恬大将军督修长城。人们估计他十有八九要继承皇位。赵高一听到扶苏两个字,肥厚的嘴唇就使劲儿歪向一边,好像牙疼一样。李斯不知怎么回答好,半晌才说:“公子尽心尽职,勤勤恳恳。”
始皇闭上了眼睛。
扶苏相貌堂堂,文韬武略皆备,曾是始皇和齐姬的掌上明珠,只可惜与那些摇唇鼓舌的儒生混在一起,进而也效仿那些人,对时政横加议论。始皇有时看着气宇轩昂的公子,不知该疼还是该恨。他抚摸着儿子的后背,拍拍结实的臂膀、圆乎乎的臀部,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发现儿子长得如此俊美,而且小小年纪就蹿了这么高,将来必定比自己伟岸。他很想把身边的卢鹿剑即刻授予公子,但后来还是忍住了:这个举动无异于告诉国人,继承皇位者必是长子扶苏。
马蹄嘚嘚,车轮辘辘。东巡途中实在太寂寥了。沿途郡守都跪在路旁迎接始皇,他高兴了就停车搭讪几句;不高兴连看也不看。
有一天行至路口,只见两边旌旗飘扬,不见头尾。好大的气派。他不由得让人把车队停下。下面禀告说:这是某地某军的将领在此恭候,已经两天两夜了。始皇传那个将领过来。那个人一步一礼,踉踉跄跄,全身颤抖。始皇待他跪地仰脸时看了一眼,立刻生出一些厌恶。这人黄色面皮,脑尖颈细,一双眼睛骨碌碌转,看上去邋里邋遢,连暂新的将服也遮不去一身窘迫穷酸。始皇问了他的奉禄,更是大惑不解。他享受厚禄,又被一班人侍候着,饮食精美,竟养不出一副官相。“有无疾病?”回答说“没有”。始皇又问他每天看多少竹简?每月在军内巡视几次?回答都吞吞吐吐。显然是个懒惰之人。没有疾病,奉禄丰厚,又不勤政,还成这样一副模样。这家伙一定是个酒色之徒。始皇嘴里吐出一声“哧——”
那个人吓得瘫软在地上。
始皇走下车辇,踏上一个高坡。士兵们一起呼喊“陛下”。这时候小宦官看得清楚,始皇脸上又闪出了光泽,一双眼睛威风凛凛,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
2
琅琊总算到了。始皇命令安营扎寨。十里军营搭起来,好不气派。人们都说:始皇在此又筑起了一座咸阳宫殿。那些郡守们慌慌张张,再次奔跑起来。他们运来了大宗当地美食,又载来数车美女,并让她们打扮得如花似玉。始皇日思夜念的只是三仙山和长生不老药,对丰盛的物质和所有花花黧黧皆视而不见,只颁下旨令,让那些寻药的儒生方士尽快到琅琊台下集合。
两天过去了,那些儒生才拖拖拉拉来了几十个。
赵高不得不让兵士们挨村挨户去把他们找来,说是始皇“有请”,实际上扭着胳膊,从后边推拥着把他们驱赶到琅琊台下。这些儒生抛下手边诗书,别了父母,泪水不断,因为他们在这个季节里都要忙于攻读。有的方士从石缝里采得一两株奇怪的花草,就在屋檐下晒干,这一次勉强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