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荠菜,茼蒿,还有苋菜,好像很多乱七八糟的野菜野草都能用来做包子馅。
好吃不好吃的另说,量大管饱这个要求肯定是满足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玩意儿都不需要花钱,只要去地里拔就行,而且大明时期也不用担心有化肥农药残留,尽可以放心大胆的吃。
“一斤面能包多少个包子来着?本官也没做过包子啊。”
“要是野菜过了季,这包子生意还得想办法转行。”
“要是有冰箱就好了,先冻上,等秋收后征发徭役了再拿出来,隔壁的小孩儿都得馋哭。”
“要是有个养猪大户就好了,肉包子咋的也比素包子好吃。”
杨少峰在心里回忆着肉包子的口感,慢慢的就走到了城西的地头上。
正在田里忙碌的百姓一见到杨少峰,便再一次围了上来,似乎围观杨少峰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儿。
杨少峰咳了一声,高声道:“都围着本官干什么?本官是能替你们割草还是能替你们翻地啊?去去去,都他娘的干活去。”
然后,围观的百姓们就更加高兴了,尽管挨了骂,脸上却都带着一丝笑意,开始三三两两的往地里走去。
其实杨少峰的心里也明白,这些百姓的围观行为并不是想要看什么稀奇,而是在用一种极为朴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己这个七品知县的亲近和尊敬。
就像是他们在得知自己要养鸡养猪之后会自发的去割草一样,都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
杨少峰瞧着青壮和健壮妇人们忙碌的身影笑了笑,随即又竖起耳朵,听那些正在给野草分类的老人们闲聊。
老头儿们说的大多是些今天天气真不错,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东西,顺带着夸一夸杨少峰杨大知县是个百年千年都难得一见的好官,老妇人们说的则是些谁家媳妇勤快谁家媳妇懒,谁家媳妇又和婆婆吵架之类的八卦,顺便再聊一聊哪家姑娘才能配得上杨少峰杨大知县。
翘着嘴角听了一会儿八卦,杨少峰便直接走了过去,撩起官袍,学着那些老头老妇人一样坐在草堆上,笑着望向着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太太,说道:“大娘,我今天来找你们,是有点事儿想不明白,所以专门跑过来问问你们。”
老太太啊唷一声,说道:“大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咋个还有不知道的事情哩?”
杨少峰笑了笑:“大娘这话可就错了,我是读过些书,可也不代表我啥都会,就像这包包子,我就不知道一斤面能包几个包子。”
老太太哈哈笑了一声,说道:“一斤面能包几个包子,那得看要包多大的包子,要是跟拳头那么大的,一斤面也就是包十二三个,可要是换成小点儿的,一斤面就能包二十多个。”
杨少峰“哦”了一声,摆出一副恍然的样子,心里却暗自琢磨开来。
一斤面多少钱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