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思维导图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第1页)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第1页)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引用示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是赵匡胤与赵普定下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最先由后周大臣王朴提出,为后周世宗柴荣所采纳。赵匡胤在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运用中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其战略思想切合实际。即体现了这样三项思想原则:

一是“先易后难”思想。这一思想是后周重臣王朴在其《平边策》中提出来的,后被后周世宗在其统一战中所采用。王朴认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得吴(指南唐),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赵匡胤在后周时跟随周世宗参加了攻南唐的战争,经过3年苦战,周世宗才获得淮南十四州,而江南地区仍然丝毫无损。这表明,南唐并不易玫。周世宗所采取的王朴的战略在“难”、“易”的判断上,并不切合实际。赵匡胤接受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确立“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但在进攻的目标、顺序上作了重大调整和修正,即“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正是由于对“易”、“难”的分析符合客观情况,因此在先统一南方中进展相当顺利。

二是“先富后取”思想。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反映在战略上就是受经济的制约。赵匡胤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战略,正是基于宋初经济实力还很薄弱这一实际而制定的。因此,他在广泛地听取了主要谋臣和将相的意见后指出:“中国自五代己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候我富实则取之。”

三是攻守并举思想。宋朝建国初期的疆土,仅占全国的一半。长江以南,有大小七八个割据政权;在北方山西境内有北汉,而燕云十六州又被契丹占领着;在西北方面还有党项军队在不断扰边。面对这种实际,赵匡胤坚持攻守并举,在对南方采取攻势的同时,在北方采取了守势。派兵分屯瀛州、常山(今河北正定)、易州(今河北易县)、徐州(今山东无棣)等地防御辽国;分屯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州(今甘肃庆阳)、环州(今陕西环县)、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地防御党项;分屯晋州(今山西临汾)、潞州、泽州竿地防御北汉;并“敕沿边诸州,禁民无得出塞侵盗”,以与辽国维持互不攻扰的局面。到开宝七年(974年),又主动与辽议和通好,以解除进军南唐时的后顾之忧。从而基本上获得了“累年天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的效果。可惜,后世的继承者们未能完成其取燕云的宿愿。未能将其业绩发扬光大,却消极地继承了他规划中持重的一面。

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是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的。北宋建立之初,南方割据势力都已衰落,北方辽因正处在兴盛时期,地广兵强,并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宋朝初期曾几次进攻北汉朝因辽军出兵援助而中途撤退。南方各国,力量弱小,较易攻取;而且经济富庶,中原匮铜可以仰赖江、淮得到解决,所谓“军国之费多出于江南”。后来统一南方后,得以充分利用江南、巴蜀的人力物力,集中全力北征,就比较顺利地取得了阻击辽军、迫降北汉的胜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