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德尔接触到眼前这个小子开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请,都能牵动到自己的神经。
从第一个任务开始以来,他身边总会围绕着许多许多不同的势力,这让巴德尔觉得惊讶的同时,后来慢慢趋于了麻木,似乎对眼前这个小子做出什么事情都不会奇怪。
但是问题在于,这次这小子搞出的事情已经出了巴德尔思考的范畴,一个不到天阶的冒险者,怎么就能让一位最强的女神苏醒了?
这不是不可思议,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这件事情还真是就这样生了,从此诺斯曼帝国对于血色要塞的关注度要比之前高上许多倍。
因为没有月神艾露恩,和拥有月神艾露恩的精灵族完全是两个概念。
虽然诸神有着诸神的战争,但是对于诺斯曼帝国来说,对于拥有者最强女神的种族,一定会保持最高的警惕和敬畏。
“你说的对。”巴德尔点起一个雪茄,长长抽了一口,“现在的你已经成长到连我都要保持尊重的地步了,你是命运大6迄今为止,身后站着两位神灵的的冒险者,再加上斯瓦尔伯格家族和精灵族的支持,这个世界对你而言,已经没什么挑战性了。”
“不,城主大人,我对这个世界还抱有足够的敬畏。”
高林并不认同巴德尔所说的这句话,接着说道:“对于命运大6而言,我还只是一个天阶的冒险者,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探索还远远不够。身为一个冒险者,身后的保护并不是我自己的资本,想要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
巴德尔眼神一亮,将手中的雪茄按灭在手心,“你打算申请帝国第十四功勋贵族了?”
“暂时有这个打算,不过我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高林拿出包裹中的帝国功勋徽章放在了桌子上,“这块勋章所代表的的含义太过耀眼,我不知道现在这个时候申请会引多少帝国内外的关注和目光。”
“申领帝国功勋贵族的基本条件是,家族中起码有三位半神。”巴德尔看着高林手中的
这枚功勋徽章,不由得想到了塞林芬德家族刚开始成为功勋贵族前的那段荣光岁月,有些感概道:“不过像你现在这样的条件,就算你不主动申请,帝国都很有可能将你封为第第十四功勋贵族,而且排名相当靠前。”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也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所以今天才会过来找城主大人你好好聊聊关于功勋贵族的事情,我并没有相关的经验。”
高林不会觉得按照诺斯曼帝国高层的那些人会放过这个绝好拉拢自己的机会,现在从大的局势上来看,再加上这么勋章,诺斯曼帝国很有可能将自己封为第十四功勋贵族。
这样的话,诺斯曼帝国基本上是吃准了高林目前的情况和处境,而且很好的拉拢了一把高林。
诺斯曼帝国的功勋贵族拥有的资源和权利是非常诱人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目光盯着这个位子。
单单高林得到的消息就不止1o个家族,诺斯曼帝国肯定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帝国内的高端战力进行内耗,所以说推出一个毫无争议的人就是做好解决当前局面的办法。
高林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一个拥有两个女神在背后支持的冒险者,一个天赋过人,拥有者强大号召力的冒险者,而且还是目前帝国的世袭伯爵,拥有着两块贵族领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是无可挑剔,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推手,既能趁机拉拢一波这位命运大6新点亮的势力,又能平复一下目前帝国内部的一些暗斗纷争。
因为没有人傻到直接跳出来去质疑诺斯曼帝国和精灵帝国两大帝国某种程度上的代言人。
高林自己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而这也是他来找巴德尔的原因之一。
“看来你已经对帝国内部的局势有了很高的敏感度,这么看来,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功勋贵族的基本功底了。”
巴德尔对高林还是很欣赏的,因为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实力、运气还有脑子。
这和大部分只有运气和实力的年轻人都不同。
“其实你现在已经是帝国的无冕功勋贵族,只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你的身份,因为你的资料只在帝国高层流传。你一旦成为新的功勋贵族,帝国很有可能会安排半神级强者加入你的阵营,我想这么做的意义你也明白吧?”
高林微微一笑,“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帝国不会平白无故放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在身边,我的确也没有半神级的强者,帝国放过来一个半神级强者还是合情合理的。不过,我也不喜欢身边有一个对我不忠诚的半神,我想这个原因,城主大人你也知道吧?”
巴德尔有些沉默,换成是塞林芬德家族,也不希望身边会有一位来自皇族的半神级强者插手,这是贵族本身内部的事情,所有贵族都不想会有来自别的地方钉子扎进来。
“我也是功勋贵族,明白你的顾虑,现在就是看接下来帝国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了。”巴德尔无奈一笑,手指敲了敲桌子,“如果我没猜错的,现在帝国的任命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就算是帝国的任命现在到达,我也有足够的权利拒绝。”高林对这个倒不以为意,“帝国不会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激怒我,我想咱们刚刚这个顾虑应该是不成立的,我倒是觉得可能会有别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我去思考帝国会带给我什么,而是我该如何去满足眼前这个申领功勋贵族的条件。我想帝国应该不会傻到将我的身份公诸于世,从而去强行压一波帝国内部贵族矛盾的节奏吧?这么做,并不能将帝国贵族的矛头都针对我,除非那些贵族都疯了。”
巴德尔眼神微微一挑,“可能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帝国真的很有可能将你的身份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