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老夫人是东宫仁贞太后宁婉静的祖母。
宁家是大周朝声名赫赫的书香世家,自打太祖皇帝始,宁家一门出了二十多位进士,三位一品大员。只是宁家子嗣不兴,到了仁贞太后的父亲宁翰林这一代,便只有他一个男丁,更要命的是,那宁翰林身体还不大康健,十几年前便害病离世。也正因为宁父早逝,当初宁婉静进太子府时才屈居侧位。
虽只是侧妃,先帝却对她极是宠爱,无论是在太子府时,还是之后登基为帝,先帝几乎只宿在她院子里,待大皇子周熙甯出世后不久,便立刻立了他为太子。
宁氏虽为先帝所宠爱,却始终恪守本分,无论先前在太子妃为太子侧妃时,还是之后尊为贵妃,在唐娉婷面前都毕恭毕敬,从不逾矩。就连先帝欲废唐氏,立她为后,也是她执意婉拒,否则,唐娉婷的后位也早已不保,更不用说而今还能被共尊为太后了。
唐娉婷虽好权势,然最是恩怨分明,既受了宁氏庇佑,对宁家自然客气尊崇,况且宁家老太太又极明事理,故一听得宁老太太到了门外,便赶紧让宫女请到偏殿。
周子翎见奕合宫来了客,便起身告辞,说是要去文华殿议事。
文华殿在皇宫东南边儿,离奕合宫怕不是有两刻钟的路程,书宁想了想,便没跟过去。她而今栖身的玉如意就在唐娉婷的寝宫内,离得远了,便浑身阴冷,魂魄不宁,若是久不归位,便有魂飞魄散的危险。上回她去摄政王府看热闹,就险些回不来。
周子翎一走,唐娉婷便去了偏殿召见宁老太太。书宁闲着没事儿,也跟过去凑热闹。
这偏殿在奕合宫的南面,照得满屋的好阳光。宁老太太顶着满头银发端端正正地坐在靠东边的太师椅上,右手边立着个十三四的小姑娘,红衣雪肤,大眼翘鼻,相貌十分可爱,只是神情略显天真,甚至带着些傻乎乎的憨气。
宁老太太极少进宫,偶尔也带着府里的女眷来给两宫太后请安,但这女娃子书宁却是头一回见。
“这是府里的二姑娘吧。”唐娉婷显然对宁家极为了解,才打了个照面便点明了那小姑娘的身份,“一晃眼就成大姑娘了,早些年进宫的时候才将将会走路呢。”
宁老太太恭声回道:“正是,明儿是这孩子的生辰,仁贞太后许多年不见她,便嘱咐老妇带她进宫给娘娘请安。”说罢,又含笑地朝那小姑娘点点头。
宁家二姑娘见状,直直地往前走了一步,朝唐娉婷行了一礼,口中道:“见——见过——太——后——娘娘。”声音呆板,动作僵硬——书宁见状大讶,这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竟是个傻子。
唐娉婷显然对此早有耳闻,面上却丝毫不露异色,笑意盈盈地亲自将宁家二姑娘扶起身,东摸摸西看看,罢了笑道:“真是个好孩子。”说罢,又朝身边伺候的宫女萦怀吩咐道:“去把我屋里那方刻了柿子的如意拿过来。”
书宁闻言一愣,正迷糊间,萦怀已经捧着她栖身的那枚如意回了偏殿。
这……这是……
书宁大惊,唐娉婷对宁家可真是大方,竟把这最爱的如意赐给了这傻丫头——难不成她日后要跟着这傻姑娘了?旁的不说,日后岂不是再也见不着周子翎?那宁家的少爷们,不知可有周子翎一分潇洒?
果然,唐娉婷把那枚如意赐给了宁家二姑娘。宁家老太太见状并未推辞,只让二姑娘郑重地道了谢。
宁家二姑娘对这枚如意显然十分好奇,出了奕合宫一路仔细赏玩,爱不释手。
书宁垂头丧气地跟在她身后,心里头却是又无奈又郁闷,直到见了艳冠后宫的仁贞太后,她的心情才有些许好转。
仁贞太后宁婉静比仁和太后要年轻少许,若单论五官,倒也不一定比唐娉婷美丽,只是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优雅从容的气度,眉目平和安宁,便是不说话,只静静地看着,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如沐春风的感觉来。
到了安平宫,宁家老小显然要随意许多,匆匆见了礼,宁老太太便把宁二姑娘往前推了推,笑着道:“欢儿不是一直吵着要来见姐姐么,怎么见了面反而不说话了。”
宁二姑娘睁大眼睛一脸好奇看着宁婉静,依旧不说话。
书宁却惊讶地长大了嘴——她本以为这二姑娘是宁家的孙小姐,不想竟是仁贞太后嫡亲的妹子。算起来,那宁翰林怕不是也过世了十三四年,莫非这傻姑娘是遗腹子不成?
她心里犯嘀咕的同时,宁家老小正热热闹闹地诉衷情,一会儿又说起七大姑八大姨的琐事,书宁自然没兴趣,那宁二姑娘也坐不住,身子动来动去的,好像屁股下头长了刺。
宁婉静见状,便笑道:“欢儿怕是不爱听我们唠叨,唔,姐姐让宫女带你去御花园里逛逛,可好?”
宁二姑娘闻言并不回话,人却直直地站起了身,宁婉静赶紧唤了两个心腹的宫女过来领着二姑娘出了门。
皇宫里的御花园有两处,一处在承天殿后,另一处则在奕合宫东侧,距离安平宫并不远。宁二姑娘虽是仁贞太后嫡亲的妹子,却极少进宫,对皇宫的一切颇为新奇。先前她跟着宁老太太时还竭力收敛着,而今老太太不在,她便忍不住东张西望,蹦蹦跳跳起来。
书宁唉声叹气地跟在她身后,盯着她手里的玉如意心惊胆颤,生怕她一个不留神把那如意磕了碰了。若是摔碎了,她要去哪里再寻如此合适的栖身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