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进了科创基金袋子里的钱,郑祖的支配度也会更高——这里的支配度不是指贪污啥的,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搞风投的嘛,没人不想自己口袋里的钱多点。
实际上不止科大,几乎每所大学有什么新专利出现后,相关学院和校基金几乎都会做过一两场。
因很明显,潘院士是被请来的救兵。
不过救兵归救兵,没有理的事儿郑祖还是不发怵的,哪怕真闹到校董那儿他也占着理。
想到这儿,他不由皱眉道:
“潘院士,您这话我就不太理解了。
徐博士的成果明明是生物医学的范畴,怎么就和物理学院扯上关系了?
这是不是有点有点无理取闹了呢?”
“怎么就无理取闹了?”
潘院士笑着看了他一眼,从身上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他:
“你看看这个。”
郑祖接过文件看了几眼,很快便有些头晕眼花了:
“5-环氧氧-1-十六碳碳炔?”
潘院士点点头,朝田良伟打了个眼色。
田良伟很有默契的将徐云的研究报告摊开,找到了其中一页:
“喏,郑秘书长你看,《关于5-环氧-1-十六碳炔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差异报告》,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随后潘院士指着报告上的公章,解释道:
“小徐他们的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5-环氧-1-十六碳炔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不同,不过由于他们不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特意独立写出了一份记录报告。
这份异常报告对同辐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储锂物质有着启发性的影响,郑秘书长,你说小徐的研究和物理学院有没有关系?”
说完潘院士顿了顿,看着底气没那么足的郑祖,乘胜追击:
“郑秘书长,你再想想,小徐实战实验的地点在哪里?
东区14号楼!
要是没关系的话,他会去选择应用物理在的14号楼?
当然了。
我的话郑秘书长要是不信,这个同辐实验室的公章你总信了吧?”
潘院士的这番话九真一假,反倒是比全部真话更加的具备说服力。
真的自然是前半部分,也就是5-环氧-1-十六碳炔的异常情况。(详见52章)
此前徐云在图书馆外与潘院士的聊天过程中,曾经不经意的提起过这个异常。
潘院士因为光子纠缠的缘故这段时间正好在做d-vit结构模拟,所以回去后顺手做了个实验,没想到意外的发现这种碳炔的结构性质非常特殊。
根据这种结构性质,实验室很有可能研发出一种结构稳定、具有良好导电性、且对碱金属原子具有良好储存能力的新型材料,这是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同时这种材料对于光子纠缠实验所需的经典信道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