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虚弱本质立刻暴露出来。延哈德并没被削弱,在它的支持下,马瑞旧王朝的贵族金瑞林率兵击败亚述新王伊什美达干和亚斯马赫阿杜,收复了马瑞,成了一个新的独立霸主。两河之间和底格里斯东岸两扎布地区原来的各个亚述征服的城市,一夜间纷纷叛变伊什美达干而独立。图如库人的新王朝控制了阿淑尔的埃卡拉图的上游地区;埃兰和埃什嫩那也联手进入哈布尔上游地区。伊什美达干虽然精明能干,也无法应付这么多的敌人。他只得奉老同盟埃什嫩那为盟主,联合反对马瑞或马瑞的盟邦。马瑞和亚述都力图和南方的霸主汉穆腊比结好,出兵帮助巴比伦击败埃兰、灭掉拉尔萨。然而,老谋深算、志在一统的汉穆腊比反过来又征服了马瑞和埃卡拉图这两个盟国。伊什美达干兵败后可能忠实地臣服于巴比伦,所以,他统治下的阿淑尔和埃卡拉图没有像不屈的马瑞遭到了毁灭的命运。。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11)
5. 埃什嫩那兴亡于迪亚拉河地区(前2025—前1758)
在乌尔第三王朝末王伊比辛的第三年,迪亚拉河地区的中心埃什嫩那总督舒伊利亚便宣告脱离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自立为王。虽然埃什嫩那居民不是新来的阿摩利人,但他们是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著名古邦阿卡德可能就在这一地区。独立的埃什嫩那把阿卡德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再拘泥于南方的非口语语文苏美尔语。首王舒伊利亚曾象伊辛王朝的各王一样,极力模仿乌尔第三王朝的传统,自称为神。然而,埃什嫩那毕竟远离苏美尔中心地区且尚未称霸,从第二王开始,境内的阿摩利人纷纷独立,削弱了埃什嫩那的权力。这使以后各王不但不敢再称神,甚至只屈称“侯”(恩西)不称王。这很可能是为了向伊辛王朝的天子表示臣服。伊辛王伊什比埃腊曾帮助埃什嫩那第二王奴尔阿胡战胜过他的敌人。随后的第四王毕拉拉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埃兰王以此和埃兰结成同盟。毕拉拉马的年名和书信表明他和周围各城的阿摩利人时合时离、互相争斗。
在第十王伊皮可阿达德第一之时,阿摩利各部在两河流域纷纷正式称王建邦。巴比伦的首王和次王苏穆阿布和苏穆拉埃勒在北方的各部中威望最高,而埃什嫩那的伊皮可阿拉德在迪亚拉地位最强。这儿的一个酋长(Mashparum)曾加盟苏穆阿布攻打卡扎鲁王阿伦布穆的同盟,而根据埃什嫩那出土文献,他又是伊皮可阿达德的同盟。总的形势是小邦林立,强国争霸,类似我国的春秋时期。此时,由于埃什嫩那的强大,虽然其王谦称苏美尔语“侯”,各小国都称其王为阿卡德语王衔“王公”,以示臣服和尊敬。
埃什嫩那的第15王也叫伊皮可阿达德(第二)。这时,埃什嫩那开始了统一迪亚拉地区的战争。他首先把亚述方面的埃卡拉图王子阿米奴击败,并逐出本地区。随后,他又灭亡了耐瑞波图等城最强大的阿摩利王辛阿布舒。约在他的第21年,东南的埃兰人入侵埃什嫩那,伊皮可阿达德遭受一次较大的失败。但埃兰人退走后,埃什嫩那继续向东北扩张。一度攻占下扎布河地区最重要的城市阿腊坡哈。伊皮可阿达德另一重要胜利是把迪亚河上游的美图栾城并入版图。至此,整个迪亚拉河流域皆归埃什嫩那强国。伊皮可阿达德因其武功浩大,将埃什嫩那王衔由侯升至王,并自称为神:“神伊皮可阿达德,扩大埃什嫩那之王”,以及“天下之王”。
伊皮可阿达德曾颁布了著名的《埃什嫩那》法典。这部早于汉穆腊比的法典,稳定了物价、雇工工资、利息,保护了平民和半自由民(mushkinu)的利益。例如,半自由民之妻女如被人无理扣押至死,扣押者将处以死刑。公民如被外敌俘走,多年后回国,其妻和财产应归他本人;被迫卖掉房产的穷人可以(原价)赎回其房产。奴隶在法典中被看作私人财产。如自由人获得他人的奴、妾,应(无偿)交还或赔偿。一个奴隶如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放其出城。外国使节如把他的奴隶带进埃什嫩那城,该奴应按埃什嫩那的法律将头发剃成奴隶发式,交给其主人看管。这部法典一些内容和以后出现的《汉穆腊比法典》相同,后者一定参考了前者的条文。
伊皮可阿达德第二在位约40年。其子那腊姆辛继位后在位约十年,在此期间埃什嫩那继续向外扩张,底格里斯河上的要塞卡库拉图被攻占。埃什嫩那远征军甚至北上深入到哈布尔河网地区,攻下了重镇阿什那库。这一城与沙姆西阿达德的行都舒巴特恩利勒很近。不清楚埃什嫩那和亚述此时是同盟还是敌人。那腊姆辛和其他国家国王一样,必须维护平民阶级的利益,抑制豪强,以保证兵源。他曾在全国发布解负令,下令打碎写有债务的泥板文书,解除了贫民沦为债务奴的危险。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12)
那腊姆辛的继承人丹奴塔哈兹仅在位五年,没有他的铭文发现,因而不知道他是何人之子。从马瑞文献中得知,他曾抢掠过马瑞地区。其死后,迪亚拉地区有二王各自仅统治一年或二年,两人都没有称神,这表明王朝发生了争位或分立。
那腊姆辛的弟弟达杜沙最后获得了王位,在位约九年。即位初,他曾和沙姆西阿达德的埃卡拉图王朝发生战争,取得小胜,挫败了该王朝向下游发展的野心。他又攻占了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镇曼基苏,以此为据点,埃什嫩那可以北进亚述、西取马瑞下游重镇腊皮苦,与巴比伦、马瑞争夺这一三国交界地区。在其统治晚年,达杜沙和埃卡拉图王朝的沙姆西阿达德结成同盟,共同征服了上、下扎布河地区并攻陷其中心城邦喀波腊。埃什嫩那军掠走财宝和奴隶,埃卡拉图王朝占有土地。那腊姆辛、丹奴塔哈兹和达杜沙都自称为“神”。
在达杜沙的儿子伊巴勒皮埃勒第二在位的第四年,统一亚述地区的“天下之王”沙姆西阿达德死去。金瑞林乘机夺回马瑞,亚述地区各小邦纷纷独立。这使埃什嫩那成为两河流域北方的最强邦。伊巴勒皮埃勒在其第八年攻占了巴比伦控制的幼发拉底上游重镇腊皮苦。随后,他又击败了埃卡拉图的伊什美达干,并在亚述地区的各邦中扶植了亲埃什嫩那的政权,然而,当埃什嫩那风头正盛的时候,南方异族大国埃兰再次北上,击败并攻入埃什嫩那。在位15年的伊巴勒皮埃勒第二可能死于战败。当埃兰企图由此进入中原地区时,巴比伦和拉尔萨临时结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黑瑞图城重创埃兰军,迫使入侵的夷蛮军队退出两河流域。刚复国的埃什嫩那军队推举一位平民出身的军校茨里辛就任埃什嫩那王。茨里辛在汉穆腊比29年登上王位后,即和巴比伦展开激烈对抗。汉穆腊比31年,灭亡拉尔萨的巴比伦大军和埃什嫩那军在底格里斯河两岸激烈鏖战,巴比伦军击溃埃什嫩那、苏巴尔图和库提等国联军。夺取了重镇曼基苏。从此,埃什嫩那一蹶不振。汉穆腊比暂放下埃什嫩那,转而去攻打马瑞和马勒库。征服此二城两年后,他又因其叛乱而毁灭它们。在其36年,汉穆腊比又击败了控制底格里斯中游的强敌图如库人。在他的37年,汉穆腊比在底格里斯河方面的敌人只剩下孤零零的埃什嫩那。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恼怒的巴比伦王下令灌引迪亚拉河水冲毁埃什嫩那。一代名城埃什嫩那被大水冲毁,茨里辛死于城中。此后,埃什嫩那城再也没有恢复。
6. 古巴比伦后期及王国的灭亡(前1749—前1595)
古巴比伦后期共五王,共治155年。这一时期巴比伦虽然统一了两河流域,但各旧国的遗留势力仍很强大。汉穆腊比死后,其子叁苏伊鲁那继位,在位38年。在其元年,他效仿前王发布解负令,释放沦为奴隶的各城公民,“在国内建立了公正”。随后几年,他从事水利建设和宗教祭祀。然而,在其第八年,亚穆特巴勒部落贵族瑞姆辛第二在拉尔萨被推为王,举起反叛大旗。拉尔萨联合旧属乌尔、乌鲁克和伊辛等城共同举义。此时,东部山区出现了大批远方迁徙来的雅利安民族的加喜特各部,他们开始逐步渗入两河中心地带。叁苏伊鲁那为了对付加喜特人,一时无法*南方的起义。在其第九年的上半年,巴比伦终于击败了加喜特人的攻势。在这年下半年,拉尔萨城内的埃穆特勒部落以及乌鲁克和伊辛,连同它们在北方亚述地区的盟友伊达马腊茨,都被巴比伦军击破。在其第十年,叁苏伊鲁那攻陷了乌尔和乌鲁克,并拆除了它们的城墙。在其第11年至第12年,巴比伦仍然忙于重新征服反叛的城市和抑制加喜特人的进入,中部反叛城市基苏腊和萨布姆被摧毁。13年,巴比伦周围的阿卡德城市也企图独立,叁苏伊鲁那不得不连年征伐,终于在基什城杀死了逃到这里的叛乱首谋瑞姆辛第二。14年,伊辛等城的反叛才偃旗息鼓,它拆毁的城墙被恢复。16年,巴比伦王又修复了被拆毁的拉尔萨城墙。这两个城墙的修复可能是为了防卫南方新起的海国王朝。反叛的势头一波刚停,一波又起。19年,旧国埃什嫩那的贵族伊鲁尼在东北掀起反叛浪潮,叁苏伊鲁那活捉了他,并押往巴比伦处死。据巴比伦王的铭文,到此时,他共击败26个“篡位王”。为了巩固巴比伦在迪亚拉河地区的防务,他命名原图图波城为“叁苏伊鲁那堡”。第22年,巴比伦军队在北方亚述又传捷报,哈布尔河三角区中的要塞筛赫那被攻陷,其王亚昆阿沙尔被俘。28年,两个我们不知其国的王(Yadih…ahum; Muti…hurshana)被巴比伦王击败。在其第32年,巴比伦在哈布尔下游加固了要塞萨旮腊图。在叁苏伊鲁那的晚年,巴比伦已无力击败南方新兴的海国王朝。巴比伦王曾两次攻打海国,首次获得小胜,第二次则惨败而归。在他的第30年,连苏美尔的宗教中心尼普尔都落入海国首王伊鲁马伊鲁(或读为伊鲁曼)的手中,帝国只能坐守半壁江山。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王位继承很稳定,除首王和三王在位14年外,其他九王在位均在18年以上。这也是该王朝能维持三百年的一个原因。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13)
叁苏伊鲁那之子阿比埃舒赫(前1711—前1684)在位28年。据后来的编年纪,他在底格里斯河上修了堤坝,用大水冲毁了海国的城市,但仍不能征服海国王伊鲁马伊鲁。这个巴比伦国王的28个年名中,竞没有一个是以对敌胜利为名的。可见巴比伦已不能用武力维持统一,它过去征服的国土都被海国政府或独立。此后,巴比伦的统治仅限于巴比伦、西帕尔等北方城市,其版图又回到次王苏穆拉埃勒时的规模。阿比埃舒赫之子阿米迪塔那在位长达37年。他在第10年、15年、31年和34年在各边界修了四个要塞以防范敌人。在他死前的一年(36年),他曾攻陷一些海国第三王达米可伊里舒的要塞,但这并不能给巴比伦带来多少生气。
古巴比伦王朝的最后两王阿米嚓杜喀和其子叁苏迪塔那共在位52年(前1646—前1626和前1625—前1595)。阿米嚓米喀在其第十年在上游的幼发拉底河修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要塞,可见上游的敌人随时可能顺流南下。虽然汉穆腊比毁灭和征服了巴比伦尼亚外围国家马瑞、埃什嫩那、阿淑尔和埃卡拉图,统一了两河流域,但也将巴比伦地区直接暴露给境外的夷蛮强国。巴比伦上游的阿摩利人强国马瑞的不复存在使小亚细亚高原上的印欧民族赫梯人有可能顺流而下直抵巴比伦。迪亚拉河上的埃什嫩那本也可以阻挡东方山区新迁移来的欧印民族加喜特人,它的毁灭使加喜特人可以此为基地,逐步进入阿卡德中心地区。在马瑞地区出现的哈那国的一个王带有加喜特王族的名字,可见加喜特人已进入这一地区。如果赫梯人南侵,和他们同属印欧语系的加喜特人肯定会联合入侵者共同打击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朝。在叁苏迪塔那31年,赫梯王穆尔悉里什第一顺河南下,突袭巴比伦城。此时,古巴比伦社会内部矛盾激化,贵族和富豪大肆收买公民份地,失去份地的平民或依附于豪强或沦为债奴。虽然每位巴比伦王在即位后都要发布解负令释放债奴,但很难根本抑制豪强。久之,巴比伦的豪强林立,平民大量流失,兵源匮乏,国王无法组织有效的兵力进行防卫。在新兴的赫梯大军的打击下,巴比伦军队接连败绩,导致首都被夷蛮攻陷。赫梯人把大批俘虏和财宝包括主神马尔杜克的金像掠往小亚细亚。加喜特王朝第十王阿古姆第一和赫梯达成协议,从其手中接管了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新王朝。24年后,阿古姆第二从赫梯要回马尔杜克像并因此得到巴比伦人民的承认。加喜特的第13王乌兰布瑞阿什和第14王阿古姆第三共两次征服了南方的海国,攻陷其首都恩利勒堡,再次统一了巴比伦尼亚。
。。
十 从阿淑尔城邦到亚述帝国(1)
两河流域北方中心阿淑尔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西岸的岩壁上,处于沿底格里斯河的南北交通线和辛旮尔山脉东西交通线的会合处。阿淑尔城缺少可耕地,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亚述后来走向轻农耕,重商战的立国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古亚述城邦时期的情况大都来源于小亚细亚的卡尼什城中的亚述商贸区出土的泥板文书。满载着货物的古亚述商人的驴队从阿淑尔城出发,穿过两河流域北部平原,沿着陶鲁斯山脉到达小亚细亚的卡尼什城。在这里,他们把货物转买给本地的商人。当阿摩利酋长沙姆西阿达德在亚述阿淑尔时,他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敌人:迪亚拉地区的埃什嫩那和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瑞。沙姆西阿达德在王城埃卡拉图被攻陷后逃往南方的巴比伦。得到巴比伦王辛穆巴里忒的援助后,他重新占据了埃卡拉图。三年后,沙姆西阿达德又攻占了阿淑尔城,废掉了古亚述的最后的王埃瑞舒第二,开始了统一亚述地区的伟大事业。在沙姆西阿达德死后,他以武力建立的帝国瓦解了,各臣服的城邦纷纷脱离亚述的控制。金瑞林进入马瑞称王,马瑞再度强大,并打败了亚述。亚述王伊什美达干不得不臣服于埃兰、埃什嫩那和巴比伦。在巴比伦的汉穆腊比同埃兰、拉尔萨、埃什嫩那等强国争霸的时候,亚述地区的各小城邦在强国之间不断改主易宗,以求生存。在沙姆西阿达德以后的三个世纪中,亚述地区的国王们臣服于南方巴比伦和胡里安人的米坦尼大国。
米坦尼的衰落给了亚述人与埃及、赫梯、巴比伦并列称霸的机会。亚述在阿淑尔乌巴里忒第一(前1365—前1330)在位时期开始对外扩张,首先征服东部山区穆茨如人,巩固了王朝在阿淑尔和尼尼微的统治。从此以后,直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阿淑尔至尼尼微地区一直为亚述的本土和核心。阿淑尔乌巴里忒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干涉巴比伦的事务。他把女儿嫁给了一位加喜特巴比伦国王。不久巴比伦发生叛乱,加喜特人杀死了新国王、阿淑尔乌巴里忒的外孙,把一个加喜特平民扶上了王位。阿淑尔乌巴里忒驱逐了篡位者,把自己的曾外孙库瑞旮勒朱第二扶上王位。这样,巴比伦国王实际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