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在报纸副刊上看到养鹅作为一种家庭企业,想利用这荒芜的花园养鹅,买了两隻,但是始终不生小鹅。她与乃德都常站在楼窗前看园子里两隻鹅踱来踱去,开始疑心是买了两隻公的或是两隻母的。但是两人都不大提这话,有点忌讳——连鹅都不育?
“二婶要回来了。”楚娣安静的告诉九莉,脸上没有笑容。
九莉听了也心情沉重,有一种预感。
好婆长得一点也不像她女儿,冬瓜脸。矮胖,穿著件月白印度绸旗袍,挺著个大肚子。翠华也常说她:“妈就是这样!”瓮声瓮气带著点撒娇的口吻,说得她不好意思,嘟嘟囔囔的走出起坐间。
这一天她在楼梯口叫道:“我做南瓜饼,咱们过阴天儿哪。”只有《儿女英雄传》上张金凤的母亲说过“过阴天儿”的话。她下厨房用南瓜泥和麵煎一大叠薄饼,没什麼好吃,但是情调很浓。
“我们小时候那时候闹义和拳,吓死了,那时候我们在北京,都扒著那栅栏门往外看。看啊,看呕!看那些义和拳嘍!”她说。她是小家碧玉出身,家里拉大车。
她曾经跟翠华的父亲出国做公使夫人,还能背诵德文字母:“啊,贝,赛,代。”“那时候使馆请客,那些洋女人都光著膀子,戴著珍珠宝石金刚钻脖鍊儿,搂搂抱抱的跳,跳舞嘛!楼梯上有个小窗户眼儿,我们都扒在那窗户眼儿上看。”
这两天她女儿女婿都在谈讲新出的一本歷史小说,写晚清人物的《清夜录》,里面赛金花从良后,也是代表太太出国做公使夫人,显然使她想起自己的身世来。
九莉也看了《清夜录》,听见说里面有她祖父,看著许多影射的人名有点惴惴然,不知道是哪一个,是为了个船妓丢官的还是与小旦同性恋爱的?
“爷爷名字叫什麼?”她问九林,又道:“是哪两个字?”
他写给她看。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的。乃德从来不跟他们提起他父亲,有时候跟访客大谈“我们老太爷”,但是当然不提名道姓的。楚娣更不提这些事,与蕊秋一样认为不民主。
她赶紧去翻来看,惊喜交集看到那传奇化的故事。她祖父的政敌不念旧恶,在他倒霉的时候用他做师爷,还又把女儿给了他。
乃德绕著圈子踱著,向烟铺上的翠华解释“我们老太爷”不可能在签押房惊艷,撞见东翁的女儿,彷彿这证明书中的故事全是假的。翠华只含笑应著“唔……唔。”
“你讲点奶奶的事给我听。”九莉向韩妈说。韩妈没赶上看见老太爷。
她想了想。“从前老太太省得很喏,连草纸都省。”
九莉听著有点刺耳,但是也可以想像,与她父亲的恐怖一样,都是永远有出无进的过日子。
“三小姐小时候穿男装,给二爷穿女装,十几岁了还穿花鞋,镶滚好几道,都是没人穿了的。二爷出去,夹著个小包,”韩妈歪著头,双肩一高一低,模仿乃德遮掩胁下的包裹的姿势,“一溜溜出去,还没到二门,在簷下偷偷的把脚上的鞋脱下来换一双。我们在楼上看见笑。”她悄悄笑著说,彷彿怕老太太听见。
“二爷背书,老太太打呵!
“老太太倒是说我心细。说‘老韩有耐心。’”
她以前替九莉篦头,问疼不疼,也常说:“从前老太太倒是说我手轻。”
她在女僕间算是后进,但是老太太后来最信任她。
九莉又问三姑关於奶奶的事,爷爷她不记得了,死的时候她太小。
楚娣也看了《清夜录》,笑道:“奶奶那首诗是假的。集子里唱唱和的诗也都是爷爷作的。奶奶只有一首集句。自己很喜欢:‘四十明朝过,犹为世网縈。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想想真是——从前那时候四十岁已经老了,奶奶死的时候也不过四十几岁,像我们现在倒已经三十几了。
“奶奶非常白,我就喜欢她身上许多红痣,其实那都是小血管爆炸,有那麼个小红点子。我喜欢摸它。
“大爷非常怕奶奶。奶奶总是骂他。”
她死后他侵吞两个孤儿的财產,报了仇,九莉心里想。
“韩妈说二叔十几岁还穿花鞋,穿不出去,带一双出去换。”
“是都说奶奶后来脾气古怪,不见人。也是故意要他不好意思见人,要他怕人——怕他学坏了。”楚娣默然了一会,又道:“替奶奶想想也真是,给她嫁个年纪大那麼许多的,连儿子都比她大。她未见得能像老爹爹那样赏识他。当然从前的人当然相信父亲……”
九莉不愿意这样想。“不是说他们非常好吗?”
“当然是这麼说,郎才女貌的。”
楚娣找出她母亲十八岁的时候的照片,是夏天,穿著宽博的轻罗衫袴,长挑身材,头髮中分,横V字头路,双腮圆鼓鼓的鹅蛋脸,眉目如画,眼睛里看得出在忍笑——笑那叫到家里来的西洋摄影师钻在黑布底下?
但是九莉想起纯姐姐蕴姐姐有点像她,是她的姪孙女。蕊秋楚娣都说她们俩“爱笑人。”
她们的确是容易看不起人,奶奶嫁给爷爷大概是很委曲。在他们的合影里,她很见老,脸面胖了,几乎不认识了,儘管横V字头路依旧。并没隔多少年,他们在一起一共也不过十几年。又一直过著伊甸园的生活,就是他们两个人在自己盖的大花园里。
这样看来,他们的罗曼斯是翁婿间的。这也更是中国的。
“爷爷是肝病,”楚娣说。“喝酒暍得太多。”
他称为“恩师”的丈人百般援引,遗是没有出路,他五十几岁就死了。
楚娣忽然好奇的笑道:“你为什麼这样有兴趣?我们这一代已经把这些都撂开了,到了你们更应当往前看了。”
九莉笑道:“我不过因为忽然在小说上看到他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