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馆,人头涌动。
“朕感觉意犹未尽,为何不写了?”
政哥眉头紧蹙,面色肃穆,那威严的目光直直射向李青莲,声音如洪钟般震响,仿佛整个空间都因他的质问而微微颤栗。
他那挺拔的身姿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霸气,令人不敢直视,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被他的怒火所吞没。
李青莲面对政哥的质问,却是从容淡定。
他微微仰头,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着一种不羁与逍遥,缓缓道:“大秦帝国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唯有陛下能定夺帝国的未来,后续如何,便由陛下书写了。”
他的声音不卑不亢,仿佛在这强大的威压之下,依旧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毅。
李青莲心里暗自琢磨:可不能说后面就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再者,自己都来到了这个时代,那未来必然会有所改变。
至少扶苏有了《抡语》,总不能还是那个迂腐之人吧。
政哥紧紧盯着李青莲,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将他的灵魂洞穿。
李青莲的双眼却犹如古井无波,没有半分畏惧和退缩。
两人就这般对视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周遭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稍有动静就会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半晌,政哥忽然一挥衣袖,那宽大的袖袍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大声道:“朕今日欢喜,免你罪过,下不为例。”他的声音果断坚决,不容置疑。
随后,政哥命人小心翼翼地收起那半篇文章,便准备离开此地。
毕竟暗中还有敌人虎视眈眈,他身为一国之君,不可能在这种公开暴露身份的地方久留。
众人赶忙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齐声高呼:“恭送陛下!”
声音整齐嘹亮,在空气中回荡。
政哥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离去,他的背影高大威严,仿若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李青莲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禁慨叹:这便是千古一帝的风范,霸气绝伦,令人折服。
而周围的人们,直到政哥的身影完全消失,才缓缓直起身来,脸上依然带着敬畏和尊崇的神情,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神圣的仪式。
现场的气氛由紧张逐渐恢复平静,但那股震撼和庄严却久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随后众人便散场了,然而始皇帝现身的这一重磅消息却似燎原之火,以惊人之速迅速蔓延开来。
与之相随的,还有青莲居士那令人拍案叫绝的诗与文章,也如春风一般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声名远扬。
那半篇未完的文章,恰似一道璀璨流星,直直划过老秦人的心灵苍穹。
文章中所展露的大秦帝国的强盛与辉煌,令老秦人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如决堤洪流,汹涌澎湃。
他们茶余饭后所谈皆是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反复玩味,仿佛能从中汲取无尽力量。
一时之间,青莲居士这个名号成为老秦人口中的热门之词,他收获了众多老秦人的狂热青睐。
街头巷尾,人们聚于一处,眉飞色舞地讲述着青莲居士的文采如何超凡,那半篇文章又是如何精妙无双。
有人甚至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其中段落,引来阵阵喝彩。
而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此刻却是面色阴沉,暗自恼恨不已。
在幽暗的角落里,他们咬牙切齿,捶胸顿足。
“多好的时机呀,嬴政竟然出现在皇宫之外,要是能够提前获晓消息,搞不好就能行荆轲之举了。”
他们居心叵测,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只恨错失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书香门第的宅院里,那些文人雅士们则对青莲居士的文章进行着深度的探讨与研究。
他们围坐一团,手中握着书卷,时而高声朗诵文中的精彩段落,时而低头沉思,剖析着文章的架构和笔法。
“此文气势恢宏,笔力刚健,实乃佳作!”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频频颔首。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对青莲居士的才华表示由衷钦佩。
在寻常百姓家中,人们虽未必能如文人那般进行专业剖析,但那份对文章的喜爱却是同样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