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齐鲁文化优秀精神对我的启示论文2000字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研治古文经学,又兼治《老子》,使王弼自幼受到家族知识的熏陶。

王弼从小就学习各种知识,能说会道,思想敏锐而深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少年。从10多岁开始,他就特别喜欢老子学说,老庄的无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喜欢在山水间畅游,大自然令王弼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性情。

当时,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极为剧烈,国家面临严重危机。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年纪轻轻的王弼很快接触到社会政治、思想中的重大而深刻的问题,儒家学说、老庄思想、无情的现实……统统装入少年王弼的头脑中,让他冷静下来认识现象、研究问题、探索本原。

20岁时,王弼对哲学问题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对成为主流的玄学思想也作过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有一天,他去拜访自己的父辈裴徽(当时的吏部郎,在思想界享有盛名)。裴徽见到王弼,马上提出了一个尖端问题:“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这在当时是尚未解决的关于儒与道、有与无关系的问题。王弼则明确而简洁地回答:“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为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王弼的回答既照顾到当时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妥善摆正了孔子与老子的地位,又将儒、道融为一体。由此可看出,王弼的哲学思想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

第六章 齐鲁英杰(19)

倡导玄学的首领、吏部尚书何晏得知此事后,急忙去见王弼,并与他做了深入探讨。王弼的才学令何晏极为赏识,他由衷地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当时,恰好黄门侍郎的位置空缺,何晏便有意提拔王弼。可是,曹爽专擅朝政,其手下人推荐高邑人王黎,有意与何晏争衡。后来,王黎成为黄门侍郎,而王弼只得到台郎的职位。

王弼本不喜欢做官,对此事也没有太在意。所以得到台郎职位后,王弼曾拜见曹爽,大谈抽象的玄理,而未涉及其他方面的事。这遭到曹爽的嗤笑,也使王弼失去一次晋升的机会。

王弼不善于做具体事务,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哲学研究上,因而在魏正始十年遭到罢免。当年秋天,年仅24岁的王弼在一场瘟疫中失去生命。

王弼生前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多篇著作,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主流、儒道结合的新的哲学体系,在我国哲学史、儒学史、思想史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两晋时期

晋代的山东称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当时虽然内乱不止,但分裂局面基本结束,百姓暂得安宁,加上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商品贸易逐步兴旺,文化得到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人。

一、令“洛阳为之纸贵”的文学家:左思

左思(生卒年不详),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中国西晋文学家。他出身寒微,其貌不扬,少年时曾学胡书及鼓琴,但均没有成功。后来在父亲言辞的激励下发愤勤学,最终成为才华出众、擅长阴阳之术的一代文豪。

晋武帝时,由于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中,全家迁居洛阳,左思被任命为秘书郎。晋惠帝时,因依附权贵贾谧,左思成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贾谧因犯下大罪而被处死,学识渊博的左思遂退居还乡,因貌丑口讷、不喜欢交际,所以专心著述。后来,齐王司马冏曾召其为记室督,但他拒不就任。 太安二年(303年),左思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堪称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三都赋》与《咏史》是其代表作,而今仅存赋两篇、诗14首。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为创作《三都赋》曾构思十年,赋成之后,由于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皇甫湾人,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等人的揄扬,轰动一时,以至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咏史》诗八首,大都错综史实、融会古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主旨是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比如:“ 弱冠弄柔翰”,就是借史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伟抱负与“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情操;“郁郁涧底松”,则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鞭挞了腐朽的门阀制度。《咏史》明显继承了建安风骨,情调高亢、辞藻华丽,洋溢着一股英豪之气,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左思风力”。

二、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出生于公元303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擅长书法,有“书圣”的美称,因曾担任过“右军将军”的官职又被人们称为王右军。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齐鲁英杰(20)

王羲之出身于书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导和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知名的书法家。他的父亲王旷也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隶书。在家学的熏陶和父辈的启蒙下,王羲之幼年时就学习书法。七岁那年,他拜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开始临摹卫书,长达五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羲之的书法已经很见功力,但他自己并不满意,出师后便四处游览名山大川,先后见到李斯、钟繇、梁鹄、蔡邕、张昶等人的书法作品,并认真地揣摩。除此之外,他还向各地的名师讨教,最终练就了一手极为出色的书法,并自成一家、独创一派。

总体来说,王羲之博采众长,在吸取汉魏诸书法家精华的基础上,又对楷书、草书、行书等三种书体以及用笔、章法、布白等方面进行了创造。因此,他的字体一改汉魏书风质朴、妍美、流利的风格,后人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称誉他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书法的名气非常大,虽然他在文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但都不能和其书法相媲美。比如:他的传世珍品《兰亭序》文笔清新、情韵绵长,记录当时*(史书记载:公元353年的3月间,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宴游。由于众人的兴致都很高,所以纷纷赋诗咏怀,并结成集,王羲之为其作序)的盛况,并对人世间的聚散无常发出了深深的感叹,但却是以书法作品的面目为后人传颂的。确实,《兰亭序》的文字精短、凝练,虽然只有28行328个字,但字字“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特别是其中20个“之”字和7个“不”字,更是各具情态、绝无雷同。正因此,《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影响极其深远。

除了行书外,王羲之的楷书和草书也是一绝,分别代表了当时两个书种的最高成就。如《乐毅论》、《黄庭经》和《十七帖》等,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代表作品。其中《十七帖》最为有名,是王羲之草书艺术中的传世绝作,影响力仅仅逊于《兰亭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