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你家大人呢?”
话刚问出来,陈时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年头的孩子都是散养,就没有这么问的。
小孩子依旧仰头看着陈时,见陈时笑了,也露出小虎牙笑了起来,洗了洗鼻涕道:
“叔叔,你是来买酱菜的吗?”
“你知道哪儿有卖酱菜的?”
陈时笑着问道。
小孩子立马自来熟的拉住陈时,一边走一边说:
“我妈就是做酱菜的,我家的酱菜最好吃了,叔叔你只要吃一次就知道了,你还会再来买下一次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一番话翻过来倒过去,说的非常混乱,但重复的次数多了,陈时总算听完了。
小孩子显然大人教导背下来的,然后在酱菜厂外面拉生意。
距离不远,小孩子也就五分钟脚程。
陈时跟着小孩子进到院子。
一名年方二十多,不满三十的“妇女”立马迎了出来,看到陈时穿着的牛仔衣愣了一下,动作也显然拘谨起来道:
“您,您是来买酱菜?”
东北话和普通话语调相差不多,但那是语调,日常生活使用的却差的远了去了。
比如波棱盖。
陈时笑着说道:
“大姐,我也是咱们县城的,乡下人,大姐可能没见过,对了,是这。。。。。。”
陈时看向女人。
女人可能不懂陈时的意思,但这种场景显然很是习惯了。
“是丫头,野惯了。”
女人笑着将小丫头拉到自己身边,用力在小丫头身上拍了几下,一时间尘土飞扬。
“都一样。”
陈时笑道:
“我也有个妹妹,只要放假了就整天上山爬树下河摸鱼,怎么顽皮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