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宫年纪倒是没什么限制,先帝宠幸的妃子都是十五六岁以上的,但历代宫中也不乏十岁左右便承宠的妃子,只是那些泰半都是采选入宫的民女,世家女很少,萧家也不会这么干,不是降低家里姑娘档次吗?
萧玥想到自尽的王氏,忍不住讥讽道:“族女恐怕没资格入宫吧?”这位新君恨不得宫里养的猫狗都是有血脉的。
郑夫人想到被废的原配,微微叹息说:“我们要是不争那个位置,找个关系近一点的族女也够了。”她征询问萧珩,“要争哪个位置吗?”
“不用。”萧珩摇摇头,“我们已经有萧太后了,好处不能全占了。”就现阶段而言,萧太后比萧皇后有用多了。
郑夫人也是一样想法,萧太后至少还挺亲近娘家的,启新帝就不好说了,她想到昨天宫中的波折,犹豫地问:“王才人可安好?”
萧珩淡淡道:“她自尽了。”
郑夫人闻言甚是惊讶,妃嫔刺杀皇帝的消息,居然能马上传到宫外?萧太后是怎么管内务的?郑皇后在的时候,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启新帝被刺第三天就又早朝了,王氏无声息地在宫中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她,甚至明面上都没有追究她弑君之罪!
不是启新帝良心发现,放过了她,而是自己不想被人看笑话。他刚登基,就被一个贱婢刺杀,不是代表自己无能吗?
启新帝好面子,掩耳盗铃地瞒下这件事,主要也是王氏家里就只剩几个小孩子了,处置起来也悄无声息,不会惊动任何人。
第四百四十二章边关风云(一)
启新帝明白,宫中对这件事的遮掩,只是掩耳盗铃,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那些世家大族私下也不知会怎么笑话自己。
他每天都恨不得不上朝,但为了早一步掌控朝政,还是必须坚持。同时他还暗中授意萧太后,让她早点从世家女中选择淑女,一出孝期便立后。
只要有了新皇后,王氏这事不用他出手,自然而然就会被压下去了。只是目前的朝中臣子,都是经历过天和帝晚年的臣子,从废太子开始,一个个世家大族从高处跌落,剩下的那些重臣,行事越发谨慎。
家中有个皇后固然能锦上添花,但总归没有稳妥重要,是以启新帝看上的那几家,原本还想送几个关系不远不近的侄女入宫,现在反而连这些女孩儿都没了。
启新帝对原配的行事,让人看出他气量狭小,万一他觉得自家不够重视,故意送族女入宫,记恨上他们怎么办?谁也不想平白担上皇帝的嫉恨。
送自家女儿、孙女入宫也犯不着,启新帝子嗣旺盛,除了原配,侍妾生子也不少,虽说皇后生下的嫡子有天然继承权,可启新帝不也是,在有嫡子情况下庶子登基的?
与其让家中孩子入宫,用家族前途搏个虚无缥缈的前程,还不如维持现状,大家也不怕启新帝记恨,法不责众,他还能一个个算账?
萧太后不懂朝政,但从女眷交际中,还是能看出大家都不乐意送女儿入宫。民间孝期过了,宫中还在守孝,萧太后也不好在宫中设宴,只是邀请诸夫人去佛寺进香诵经。
如果说谁家有心让女儿入宫,肯定会带适龄的女孩子一起过来,可萧太后一连出宫了好几次,那些外命妇不是带儿媳,就是孤身赴约,显然都没有让女儿入宫的想法。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萧太后也不会在意,可每家都是如此,哪怕萧太后脾气还算温和,也忍不住生气了。她知道众臣心思,不就是觉得皇家媳妇不好当,稍有不慎就牵连家族吗?
可这天下都是他们皇家的,陛下还没让他们如何效忠,只是要选个皇后都如此,将来需要他们效忠了,他们恐怕逃得比谁都快!
启新帝登基不久,自己尚且谨慎行事,萧太后更不会无故责罚外命妇,但她把主意打到了萧家身上,别家不乐意出女儿,萧家总愿意吧?
她这些年也算帮扶了族里不少,甚至萧珩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登顶,不也是自己功劳吗?所以人都是会迷失在当下的,地位骤然改变,让萧太后渐渐忘却了当宫妃时的谨慎。
她也忘了,萧珩一路能走这么快,全是天和帝提拔,跟她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启新帝成年后,能生活如此安稳,很大程度也仰仗了萧珩。
只可惜大部分人最缺乏的就是自知之明!所以当萧太后下令,让郑夫人陪同自己去进香时,萧玥还有些诧异,难得主动去找郑夫人,“祖母,萧太后上次不是说,立萧家女为妃吗?”
宫妃也不是皇后,启新帝也不是初婚,哪里需要在孝期暗中挑选?等定好皇后,由皇后来挑选即可。启新帝身边侍妾众多,子嗣满堂,皇后起码还占着名分,宫妃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郑夫人闻言也有些诧异,“是啊,不过阿珩不是说不参与这事吗?所以我推了。”
萧玥皱了皱眉头,了然道:“看来大家都不想送女入宫。”启新帝登基后,处理朝政方面的才能,尚未看出,但皇后之位倒是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盯着宫里看,想知道最后谁能上位。
萧玥也不例外,让肖晨盯紧了宫里,太后每约一户人家,她都要知道那户人家的基本资料,自王氏死后,京城数得上号的家族,太后基本都约遍了,也没听哪家传出,家里要出皇后的消息,所以大家都不想当这出头鸟?
郑夫人闻言皱了皱眉头,“她不会是想让家里兜底吧?”萧太后没法逼别家送女入宫,但萧家是娘家,她认为是能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