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三轮炮击就消灭了大半敌舰,剩下的七艘梭形战舰噤若寒蝉。拼了命的加速冲锋。极力抓住冲到天鹰号附近的一线生机。
此时梭形发射的大批导弹已经飞到距离天鹰号五千公里左右的位置,一直引而不发的高射速近防激光炮蓦然开火,洒出一片密集的光网,一时间数不清有多少导弹被激光贯穿。成片成片的导弹被击中后中途殉爆。
天鹰号第三次翻转。一直插不上手的剪刀不失时机地甩出九枚最高秒速八千公里的高速导弹。
全向激光炮第四次发射再次击毁四艘敌舰。
胜负已经没有悬念。第五次发射的光束将最后的敌舰击毁在冲锋的途中。
几秒钟后,高速飞行了近十秒的主动寻的返舰导弹命中瘫痪的敌舰,一团团亮度堪比恒星的光芒瞬间闪过之后。十六艘敌舰连一点渣滓都没剩下。
速射激光炮的光网也把最后一枚来自敌军的导弹斩落马下,仅仅不到三十秒的时间,一骑绝杀的天鹰号收回了锋利的爪牙,十六艘梭形战舰则像从来都没出现过一样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枚导弹都没剩下,就像这支偷袭的舰队从来都没出现过一样。
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令天鹰号里的战士们如坠五里云雾之中,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冒出了一个相同的念头:这也太简单了吧?
“这就完了?”从头到尾只发出一个指令的剪刀好像被谁敲了一记闷棍,郁闷得不得了。
以前不管什么战斗他都是主角,这一次倒好,连配角都没混上,最多算个龙套。
“不错不错,回头我就把这场战斗的经过报上去,这个战术就叫朱蒋机动好了。”叶飞笑眯眯地说。
朱自强是剪刀的本名。
剪刀乐得嘴都快合不拢了:“这不合适吧,主要是我老婆的功劳。”
天鹰号已经很久没正了八经地打过一次战斗了,战士们平时闲着没事,经常凑在一起研究适合战舰的战术。
蒋雪这个翻转战舰的神来之笔,是她和剪刀夜里睡不着时聊天聊出来的。
叶飞知道这件事之后连说了八个“服”字,他娘的,谁家夫妻俩半夜睡不着,不是做点有益后代的运动?就他们俩这对奇葩,三更半夜的居然研究这个。
“蒋朱朱蒋你们俩自行决定,我只管往上报告。”叶飞大笑,“这回咱们舰又能露一回脸了。”
叶大舰长的话顿时惹来了一阵笑声。
说来话长,这事儿还得从头讲起。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的时间并不长,舰队的规模一直很小,因为走向了精兵路线,需要大量战舰的战阵和复杂战术就成了完全不适合天军现状的鸡肋,逼得天军只能发展适合舰队现状的战舰机动战术。
说起空中机动战术,第一个要讲的就是战机,从一战的战斗机开始,人类就一直非常注重空中战术的作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无论大气层内的空战战术还是大气层外的空间战术都已经发展到了极至,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写下了一笔又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
但是战舰机动战术,却是在天鹰级服役后提出来的新课题。
之前军方也有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舰队编队对抗的水平上,主要的手段是硬打硬冲,依靠战舰强悍的防护力和优势火力双管齐下,最终战胜敌人。
这种战术在防御力惊人的远征军巨舰时代见证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但是随着机动性差的巨舰退出天军装备序列,也终结了这一战术以往的辉煌。
天鹰级天鹞级属于火力强悍防御力普通的舰种,典型的皮薄馅大汁多肉厚,根本不可能重复巨舰的经典战术——当年吕剑曾经指挥着舰队直闯敌阵,硬生生地凿穿生物战舰群,可是换作天鹰级,只怕还没钻进敌群,就会饮恨当场。
厚重与轻灵,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概念。(未完待续。。)
575 横行霸道(二)
战舰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战争观念的更新,利用新式战舰的强劲动力,模仿战机进行战术机动的概念出现在天军之中,成了军中有识之士共同的观点。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军事变革和军事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的技术进步为军方提供了完善的物质条件基础——在人类没有解决人工重力的问题之前,战舰的机动就是个笑话。
试想总长超过十公里的战舰,用高过载机动玩战术机动会是什么情况?
拿天鹰号不久前的翻转为例,宽六公里的战舰以中轴线为轴侧滚,接近战舰轴线的位置不过是翻转一百八十度,可是战舰两侧的边缘,却要在三到四秒的时间里行进九点四公里的路程,平均每秒超过两公里。
一秒两公里的距离看似不多,但这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然加速,而不是在较长的时间里慢慢加速。
每秒两千多米的加速度,在这一过程中,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