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安全考虑,反重力引擎不再安置于腿部,而是全部安置在体内。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四肢的复杂程度。而且在四脚受损的情况下。机甲仍然可以正常起飞逃离战场。
同样是因为这个设计,新式飞行机甲的四肢与身体的比例有点夸张,两条机械大腿的比例还算正常。但小腿与身体比起来纤细得不成比例,机甲落地时的姿态看起来有七分近似于一只把脖子和脑袋藏在翅膀下的鸵鸟。
设计师的考虑很简单,反正有反重力引擎顶着,把硕大的机甲减到一个成年人那样重也不是问题,哪怕两条腿只有筷子那么粗也没有任何影响。
武器方面没什么特别的变化,新式滑膛机甲步枪、机甲手枪外加拐弯枪托三件套,机甲手枪其实就是一支使用手枪结构的短管滑膛炮,为了降低后座距离,机甲手枪的结构与传统的坦克炮有着类似的结构。
不过机甲不是突击队员,身上不能带那么多零七八碎的装备,必须尽可能地将装备内置,所以新型飞行机甲在武器的携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首先,拐弯枪托不是独立装备的武器,而是固定在机甲右小臂的外侧,需要的时候小臂外甲打开,拐弯配件从内部弹出来,右大腿内部的手枪枪架自动弹出,将手枪卡在拐弯配件前端就可以了。
备用的手枪弹匣也在右腿内部,就连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小腿里,也塞了几个弹匣,机械臂垂下的时候,机械手的位置正好在小腿那里。
无数试用过的战士不约而同地吐槽,这东西用起来怎么看怎么像手断掉之后接了个连着手枪的机械臂。
大概只有右胳膊丢了二十几年的黑熊不必适应这个东西。
步枪不能像战士们希望的那样固定在背后,飞行时步枪放置在机甲腹下,枪管恰好位于机甲正中的轴线下方。与无托式步枪近似的机甲步枪在固定之后,枪托和弹匣正好挡住后面两个内置弹舱,这两个弹舱里装的是步枪的弹药,因为在飞行状态下无法取用,所以左腿里面装也装了一些备用的步枪弹匣。
据说曾经有设计人员希望将步枪设计成类似于机炮的固定式,这样一来就不必携带比较占空间的弹匣,但是遭到了全体突击队员的一致反对。
谁见过步兵把枪固定在身上的?再者说如此一来机甲就变成了侧重于战机而不是陆战,与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
除了三大件之外的另一项主要武器自然是导弹,专供机甲使用的导弹体积并不是很大,机甲腹下两个前弹舱里各有一根旋转挂架,正好携带导弹十二枚。
如果愿意少带些步枪炮弹,四个弹舱也可以全部装载导弹,一共装二十四枚。不过应该没有突击队员会这样做。
因为采用反重力引擎,新式飞行机甲的机翼形状细长,看起来有点像给机甲穿了件披风,短小的机翼只能加挂八枚导弹而已,着陆状态下机翼折叠到背上,这八枚导弹就变成了背负的状态。
另外,左小臂内还有一架携带四枚导弹的遥控无人机,
除了主要的四大件之外,研究部门还开发了一批机甲用次声波手榴弹,这东西有西瓜那么大,炸开之后分成十六个次声波发生器,不管贴到什么地方,都会立即发出强烈的次声波,震死铠甲内的亚特兰蒂斯人没有半点问题。
更妙的是因为震动频率的问题,这种次声波发生器对飞行机甲根本就不起作用!
如果不是微波无法穿透铠甲的防御,机甲微波手榴弹其实比次声波手榴弹更有用处。
只不过手榴弹必须占用弹舱内的空间,就连叶飞都觉得自己要是上战场的话肯定不会先择这种占地方的玩意,其他的突击队员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小。
但是步枪手枪和导弹全都是直射火力,之所以设计这玩意,就是因为战士们需要一种非直射的间接武器。(未完待续。。)
812 压迫与反抗
蓝光星各个方面渐渐走入正轨,前进舰队难得地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段平不再像最开始那样忙碌,叶飞则是每天都盯着突击队的训练,除了战神号上原本的飞行机甲部队之外,其它换装飞行机甲的部队是训练的重点,那些隶属于天鹰级战舰的突击队员,也在叶飞的命令下开始接受基础飞行训练,为将来换装飞行机甲做准备。
叶飞手里没有充足的兵源,但是这一次他有充足的时间,完全可以慢慢磨练这些突击队员,不过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飞行的天赋,其中的一部分人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好在换装之后需要的突击队员数量大大减少,淘汰一部分人对舰队的整体战斗力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除了从现有的突击队员中选拔之外,叶飞还把主意打到了蓝光星的克隆人身上,通过严格的选拔,为突击队补充了一批新兵。
不过新兵除了接受飞行训练之外,还必须进行突击队固有的陆战训练,训练周期比各舰上的突击队员长得多,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的可能性很小。
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至少要接受几年的训练,训练克隆人时可以将大量的数据和飞行知识直接输入他们的大脑,因而可以大大缩减训练周期,不过再短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