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鱼雷撒开之后,紧接着就是大片的动力冲击舰,除了晶体导弹之外,这两种武器仍然是人类的看家法宝。
随着作战距离的逐渐加大。激光或者分解光束这样的光束武器。远远不如光速鱼雷和动力冲击舰这样的超光速武器好用,在定向能武器发展了几百年之后,作战环境的变化令人类不得不在定向能武器与实体武器之间做出正确的权衡。
亚特兰蒂斯人也不示弱,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发射的分解光束集中到舰队的正面。与此同时。已经完成了磁力引擎改装的亚特兰蒂斯战舰不断地进行小范围的超光速机动。躲避光束鱼雷和动力冲击舰。
亚特兰蒂斯人的机动频率十分频繁,基本上每发射一炮之后都要立即进入超光速飞走,每一次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五秒钟。
毕竟是超光速机动。即使是小范围机动,也让亚特兰蒂斯舰队的分布范围在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过了一个光秒!
在三十多万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八百多艘战舰,比八百粒沙子扔到海水里还要不起眼儿,不过沙子藏在环境复杂的海水里完全没办法挑出来,八百艘战舰分散在空旷的宇宙中还不停地发射分解光束,比秃子头上的虱子还要显眼。
人类一方的第一轮光速鱼雷毫无疑问地全部落空,没有一艘亚特兰蒂斯战舰被击落,各舰迅速调整动力冲击舰的方向,重新发起第二轮进攻。
不断进行超光速机动的亚特兰蒂斯舰队成功地避开了大部队动力冲击舰,只有不足七分之一的动力冲击舰命中目标,但是亚特兰蒂斯舰队已经不是当初单纯的三角战舰打天下,十艘战舰的组合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两到四艘力场战舰配合六到八艘莲蓬战舰,展开了力场始终包裹在战舰组合的外层。
动力冲击舰的冲击能力受到力场的影响,撞击威力大大下降,最多撞毁一艘敌舰就损失掉了大部分动能,成了动弹不得的活靶子。
但是宁肯损失冲击舰,也不能停止进攻,脱靶的冲击舰马上又组织起第三次进攻,与此同时,第二轮光速鱼雷发射在即,动力冲击舰与光速鱼雷一同在战场上纺织出一张无形的巨网。
然而大面积地使用光速武器造成了大范围的空间波动,整个战舰到处都是扭曲的光线,乱得像暴雨中的水洼,完全没有办法通过光学系统正常为的瞄准,第二批光速鱼雷全部脱靶之后,叶飞不得不命令舰队暂缓发射第三批鱼雷,疾速思考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敌舰。
在神经网络的帮助下,叶飞的思考速度堪比超级计算机,他一眼就看到了敌军舰队后方的星空!
敌人的战舰会动,但是星空背景上的点点星光却相对固定,只要对比开战前的静态星图,认准了敌舰附近的星光之后按照静态星图上星光的坐标瞄准,不就解决了定位的问题吗?
叶飞马上把这个想法传达给各舰队,一并下达的还有发射光束鱼雷的命令。
用语言来解释叶飞的命令很麻烦,但是通过脑波下达的指令完全与文字无关,接受方能够立即理解意思的内容,不会出现并点偏差。
有了两次发射的经验,这一次发射的光速鱼雷除了用叶飞的办法修正了发射的角度之外,还刻意盯准了那些刚刚脱离超光速的敌舰。
从双方正式开战到现在,时间还没超过三十秒,而前方的战场却乱成了一团,就连事先撒出去的侦察舰,都因为敌军的大面积扩散而不得不通过短距超光速脱离。
双方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拉近到三个光秒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分解光束已经能够威胁到人类战舰的安全,所有的亚特兰蒂斯战舰都把炮火对准了人类的战舰。
在这种情况下,以机动对机动是最佳的战术方案,可突击舰仍然停在大气层边缘收拢空降部队,舰队若是进行超光速机动,势必令突击舰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未完待续。。)
1010 以散对散
人类舰队必须保护不能挪动的突击舰,无法像亚特兰蒂斯人那样进行大范围的机动,随着亚特兰蒂斯战舰的逐渐逼近,分解光束对人类舰队的威胁越来越大,各舰纷纷撑开悬浮盾,抵抗分解光束的同时加强己方的齐射火力,与敌军进行面对面的对攻。
宇宙战场瞬息万变,眼睛能够看到的敌舰却未必在那个位置上,人类反击的火力虽然强劲,可是面对方位迅速变幻的亚特兰蒂斯战舰,真正能够命中目标的激光只有极少数。
在以光秒为单位的距离上战斗,打固定靶都非常的困难,何况是高速移动靶?
形势对人类一方非常不利,最应该着急的叶飞突然不温不火地命令道:“提醒各舰启用磁感仪。”
亚特兰蒂斯人从人类这里得到了磁力引擎的技术之后,才第一次拥有短程超光速能力,可人类对磁力引擎的认知要比亚特兰蒂斯强得多,最起码,那些大个子直到现在还不晓得磁感仪是什么。
各舰的火控军官接到命令之后如梦初醒,立即开启磁感仪。
早在开战之初就已经有部分经验丰富的火控军官开启了磁感仪,但是目前的舰队全部是外骨人战争之后组建的新舰队,其中经历过外骨人战争的老兵只占官兵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全军曾经与外骨人战斗过的火控军官不过几十人。
包括剪刀在内,叶飞指挥的三支舰队里才有八个经历过外骨人战争的火控军官。快速扩军的弊端在此可见一斑。
开启磁感仪之后,所有使用磁力引擎的战舰都在磁感仪上投射出一个磁力信号。
磁力引擎是人类掌握的超光速技术中速度最慢的一种,但磁感仪却是人类唯一一种探测能力超越光速的侦察设备,并且能够通过磁力信号的微弱强度变化,判断出敌舰目前正在进行超光速飞行,还是刚刚脱离超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