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胡雪岩成就 > 第6章(第3页)

第6章(第3页)

成功语录:乘势而行,猛虎不据

所谓学会乘势而行,也就是学会依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意。生意场上的机会,说到底是时局变化给生意人提供的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契机。对于生意人来说,其实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时局怎样,都会有机会存在,所谓时局不稳有时局不稳时的机会,时局安定有时局安定时的机会。这里的关键,在于生意人自己懂不懂依据时局的变化,去发现自己的机会,会不会依据时局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意,以把握住自己的机会。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时机尚未成熟,还存在某种巨大的障碍,而实际上,促成这事的各种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也就是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这时,我们就要果断出手,乘势而动,打破陈规,去获取成功。如果我们等待那些陈规清除后再去做,就会丧失真正的成功机会。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第一个人。而在

他之前,清朝政府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当时的官府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军机首领深受朝廷器重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为海军购置军舰,所获朝廷批示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朝廷重臣恭亲王的碰壁,甚至让一向果敢又决断的左宗棠对向外商借款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常常心存犹豫。直到胡雪岩向他说明办大事要乘势而动的道理,并帮助他分析,形势之后,左宗棠才下定了决心。

胡雪岩分析了这次获准的必然性:

首先,洋人已看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地区的决心,这对洋人经商也有极大的好处,所以非常愿意借款给朝廷。而恭亲王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这是与洋人争夺水运生意,即使朝廷允许也会受到洋人的多方为难,因此,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也打了退堂鼓。

其次,这时形势逼人,军务重于一切,眼下的要务是镇压太平天国,国库的空虚使朝廷也不可能断然拒绝洋人的贷款。

再次,左宗棠手握重兵,且平乱有功,深得朝廷的信任,由左宗棠提出借款一事,分量自是不同凡响。

据此三点,胡雪岩断定,此次由左宗棠给朝廷提议向洋人借款一事,准能成功。

事实确实如胡雪岩分析的那样,朝廷批准了向洋人借款。而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商人代表政府引进外国资本的失例。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这里所说的势,是指那些对于促使事件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对于事件的成功能够起积极作用的机会集合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时、事、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能够促使事情成功的有利时机。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同样一件事,时间不同了,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要进行实施的事情。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应

认识到: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想办就能够办成,彼时却也许不可办亦不该办。可办则一办即成,在条件不具备时,则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成功。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结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也有可能出现同样的一件事,这个人办得成的,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合适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能够办成的事情。

势是一种力,是指那些促成事情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俱备,即是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集合而成的一种大趋势。不少商人,希望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下,乘势而行。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由合适的人,去把事情办成、办好。

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行借款,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获得了成功的商人,就是乘势而行的成功手笔。

在胡雪岩之前,保守的清政府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且有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军机首领的恭亲王奕诉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然而,所获批示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遭到上谕斥责,毫无商量余地。

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无着,胡雪岩便帮他动起了向洋人贷款的

念头。虽然左宗棠一向果敢有决断,但对向外商借款一事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使左宗棠坚定了向洋人借款的决心。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时势造成了诸般条件同以往不同。

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奕诉开始打退堂鼓,朝廷自然不准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地,自然愿意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

二则那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借洋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批准。

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朝廷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之事,其分量自然也就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胡雪岩所料,一件看起来很难办的大事,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办成了。

事实上,要办大事,取得大成功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

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地位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误事;说的场合不佳,效果不大,甚至带来负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待时”和“乘势”在时间差上有着重要的区别。“待时”就是等待时机去做,“乘势”则是把握形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一举成功。

不顾内外环境、条件而盲动,企业会毁在这种激情之下;天时、地利、人和,时机成熟,于己有利,瞄准目标,重拳出击,方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胡雪岩游刃商界,深知最佳时机的重要。他认为,做生意必须急缓得当,才能做成大事。作为一个商人要有耐性和耐心。

绝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是:过于急着去挣钱,而不是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在生意场上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虽然追求成功的决心不变,但是有时发展快一点,有时发展慢一点;有时做的大一点,有时做的小一点。这是事经商的规律同其他事物一样,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没有一帆风顺、没有永远前进的道理。因此,有时在时局演变当中,等一等反而是最有利的。

但是,等一等绝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把握了手的最佳时机,刻出手时才出手。也就是待各种条件均具备,等待最佳时点,等到获得最大效益的时候。俗话说:“紧行无好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洋人进行自由贸易。正是从时局的变化中,胡雪岩看出了时局发展大方向。那就是,迟早要与洋人长期合作做生意。在胡雪岩看来,中国政府从来不会体恤为商的艰难,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使中国政府不会为维护中国商人的利益与洋人去论斤争两。因此,在没有政府政策保护的情况下,与洋人的生意能不能顺利,最终只能靠中国商人自身的能力。既然如此,也就不如先“放点交情给洋人”,以免交恶太深,为将来留个见面的余地。因此,即使现在他已经垄断了市场,为了长远利益,在价格上略作一些让步,也在所不惜了。

这就是胡雪岩眼光精明,能够时时准确地把握时局之所在。这一票生意做下来,胡雪岩确实没有赚到钱,但是这票生意却使得胡雪岩为自己铺就了一条与洋人做更大生意的道路。事实证明,胡雪岩在这一笔生意中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卖”给洋人的交情,马上就为他赚来了与洋人生丝购销的三年合约,为胡雪岩今后发展更大规模的洋庄生意,为他以后借洋债发展国际金融业,为他驰骋十里洋场,建树商界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成功语录: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被我顺顺利利办成了,就是因为我懂得乘势的缘故。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