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胡雪岩成功的几个要素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胡雪岩自幼在钱庄当学徒,深谙钱业生意之奥秘,所以在开业之初,虽只有十万左右的款项,且每笔款项的存贷日期相逼甚紧,他还是有魄力调动资金,及时投入新的生丝生意。

胡雪岩如此做,不但体现无息币这一原则,同时还讲到做到这一原则的基本方法。按胡雪岩的说法就是要有“眼光”。有眼光就是要有观察力,能见微知著,发现市场行情的变化,心中要有个大数,统一安排自己的涵营。这还不够,还要善于主动出击,以自己的社会活动影响市场行情的变化,使它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晒向发展。胡雪岩在湖州收生丝,联合丝商一致对付洋人。上海小刀会起事后,胡雪岩知道上海生丝奇缺,大量收购生丝以抬高市面丝价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对一个商人来说,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是要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服务,不要被市场表面的繁荣或萧条所蒙蔽,而要稳守阵脚,以待时机,在市场接近饱和时抛出,而且要毫不留情,既快且狠。这时商品越贵,越要及时处置,不能犹豫。反之,在商品价格苯低谷时,要大量购入。抛售和购买,其原则尺度,总结出来就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胡雪岩虽然在幼时接受的教育不多,但在商场中跌打滚爬多年,经验和直觉颇为正确,对行情观察入微。按照他的总结就是:“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便要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进候卖出便宜。涨苯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多了,买进。

这就是胡雪岩的这套商业理论当时又进了两层。第一,在知贵贱的基础上指出,做生意的到家之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两面取利,并把它视作“会做生意”和一般平平庸庸做生意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标准。一般做生意的人,贵取贱出,趋利避害;会做生意的人,贵出贱取;而在胡雪岩的“会做”,更要出也获利,取也沾益。生意做到这一步,真是登峰造极了。

第二,胡雪岩把生意的两面性推及世事,认为世上无论什么事,都有两面。在现实生活中,免不了在这一面占便宜,在另一面吃亏的。但是在胡雪岩看来,这个“亏”要看你怎么看。他会认为现实中吃的亏都是便宜,因为你顺便放给了别人一个人情,而人情总是有机会回报的。

诚然如此。从最终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在于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正如鱼饵是为了诱鱼上钩,要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无偿地拿鱼饵去喂鱼肚。鱼要吃到食物,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胡雪岩利用自己的智慧,手腕和胆魄,在那一个时代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事业,成了中国历史上交辉映的商界中的明星。

胡雪岩作为一红极一时的晚清商人,富可敌国。然而,不过几月之间万丈高楼却轰然倒塌,让人扼腕息,胡雪岩败得太过悲壮,太过惨烈。在叹息之余,胡雪岩失败的原因却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商场犹如战场,商战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不流血的战争。但商战的残酷不让战争,处处有凶险,处处有陷井。一不留神,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著名厂商倒的倒,垮的垮,知名企业家跑的跑,滚的滚,下场极其悲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楼起楼塌不过是几年之间的事情。

胡雪岩最后生意的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可归咎于野心过大,扩充过速,以致积压资金而缺流动性资金,结果导致钱庄被挤兑。

胡雪岩作为商人,求财求利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求财求利不能野心太大。胡雪岩开钱庄后,手里本就无资金,但胡雪岩看中生丝生意有赚头,背后当金主,找个人头老张替他开丝行,希望用别人的本钱求利,低价收入生丝,高价转卖出去。那时候,正是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大逞帝国主义威风,纵横亚、非、拉,铁骑所到之处,洋枪大炮生风,以坚船利炮为后盾,以雄厚的资金为手段,逐行垄断压榨勾当。

在中国,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无不千方百计,压榨中国经济,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江浙一带,养蚕人家甚多。洋人看中中国的丝绸多而且质量高,在西方市场颇为看好,于是每年都大量购买,从上海运往欧洲。替洋人办货的中国人,叫做洋买办,这些“假洋人”认贼作父,卑躬曲膝,胳膊时刻朝外拐,专门刁难养蚕人家。多好的生丝到了洋买办手里,都是上不了台的次货。

胡雪岩明白这其中的差价很厉害,于是贸然投资丝行,做起生丝生意来。在上海小刀会在上海起事后,更打算联合上海丝贩,垄断生丝货源,高价卖给洋人。于是不顾手中资金短缺,囤积居奇。另外,胡雪岩听古应春说,洋人手上有各式长枪短枝,军火弹药不少,又高价买军火,从中取利。

胡雪岩开阜康钱庄、办胡庆余堂、开典当、做蚕丝生意、买卖军火。这样拉拉杂杂下来,生意门路真是千头万绪,牵扯不清,到处都是机会。

若论个人才华、个人手段、个人眼光,胡雪岩毫无疑问是好样的。可是本事再大,就算神文圣武,就算三头六臂,还是拗不过外在大环境。中国人要想

做点生意,要想货殖牟利,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同行是冤家,恶性竞争是常事,有秩序之良性竞争几稀!”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是虫”,中国人太精明,但精明是写在上脸上的,聪明是写在心里的。太精明的人自然不甘居人之下,自然想出人头地,口中还嚷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拿破仑的名言,心里老是在算计着,不注意团结,而是内讧。所以,胡雪岩生意做到后来,心灰意冷,也不再奢谈什么“团结就是力量”,也不再多费精神,收拢同业,共同对付洋人,谋取整个产业的最大利益。

胡雪岩眼界颇高,投资多个行业,然而这些行业互不相关,多元则多元,却隔行如隔山。胡雪岩摊子是铺得够大,但却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各个行业互不相关,不能形成组合效应。一味贪多,却嚼不烂,消化不良。到了后来,因摊子铺得太大,资金短缺,阜康钱庄被挤兑,在其他行业也相继失败。

人不可无志向,不可不立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追求便不有成功,但人不能沉浸于理想,如果让未来占据我们的生活,我们一生葬送在幻想上了。人要理想但不能野心太大,好高鹜远。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与烦恼结下了生死之缘,不死不休。或许,人生之所以跌荡起伏,多姿多彩,或平静如湖,或汹涌如海,正是因有了野心。有了野心就有烦恼,有紧张。

野心太大,会泯灭人善良的本性,将人推向罪恶的深渊。人生如此,官场如此,商场也如此。野心不能太大,盲目扩张,走粗放型经营的道路。应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努力把现有的事业做好,舆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避免因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益而毁于一旦的局面出现。

成功语录:

成亦官场,败亦官场

胡雪岩纵横清末商场,在政商两界结下绵密关系,开阜康钱庄,办胡庆余堂,销生丝洋庄,转倒军火,置公济典当,创空前史绩,立不世楷模。可是,从来高楼难起却易塌,也眼看着胡雪岩起高楼,眼看着风卷残云一般,像天一般高的楼宇,蓦然之间竟然塌了。

胡雪岩垮得快,不过是几天的功夫,垮台的直接导火线是资金周转不灵,钱庄遭到挤兑。此风愈演愈烈,到后来生丝生意、公济典当、胡庆余堂都受牵连,统统关门歇业了事。造成悲剧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后台消融,政治敌手摧残所致。

胡雪岩一生纵横商场,与官场人物相交甚密。通过官商后台,打下一片江山。他先以王有龄为靠山,后以左宗棠为靠山,一步步走向事业的辉煌。左宗棠平太平天国,平捻军,平树北之乱,一步步攀上巅峰。胡雪岩也跟着左宗棠一步步创造着事业的辉煌。左宗棠平定西疆之后,凯旋回朝,因其功而拜相,入主军机处,一时权倾朝野。同时,他又保举胡雪岩,朝庭亦赐与胡雪岩二品顶戴,赏黄马褂。胡雪岩名利双收。风光无限。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兼及海外,全赖官场势力庇护,然而其失败却也源于官场的倾轧。

自从湘军统帅曾国藩消灭太平军后,朝廷中汉人大臣地位日益显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手握重权,在朝廷中举足轻重。曾国藩明白功高忌主,解散湘军,悄然引退。而此时李鸿章的准军却羽翼渐丰,成了朝廷中新的焦点;左宗棠原为曾国藩的幕僚。后脱颖而出,曾率十万大军平定西疆之乱,为国人称道。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曾国藩在世之日,左宗棠、李鸿章还各自收敛,相安无事。曾国藩一死,李鸿章与左宗棠开始分道扬镳,互相排挤对方。

两人私情倒没有什么争执,争执的焦点在于国防政策。李鸿章认为西方各国对中国虎视眈眈,于是大力建设北洋水师,一帮大臣也附和李鸿章的主张,称中国必须要加强海军建设。

而左宗棠因有天山平乱和西北平

回的经历,因此认为中国的安危,在于稳定内陆,防备俄罗斯入侵,故提出陆防论,朝廷中也有一帮大臣支持他的主张。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各行其是,左宗棠发展陆军,李鸿章发展海军,各取一端,各自相安,虽有嫌隙,但为大局出发,也只是内心有怨,不致于怒目相向。

如果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左宗棠仍留在朝廷,胡雪岩倒也平安。偏偏左宗棠好夸夸其谈,加之他那“蒸不熟,煮不烂”的脾气得罪了朝中的不少大臣,连恭王和慈禧都不喜欢他,只好把他外放江苏,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因为地近京师,又是“总理各**务衙门”的当然成员,自然比南洋大臣更易发挥。加上李鸿章手腕圆融,紧握多项资源,更拉大了北洋与南洋的差距。甚至,李鸿章在南洋大臣的地盘上,都布置了北洋系的自己人。例如,整个两江总督辖区里最繁华的上海地区,其地方官上海道邵小椿,就是李鸿章的心腹。另外,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电信事业,都掌握在北洋大将盛宣怀手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