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你说咱们去胡同口摆地摊,有人会买吗?”温知知的室友,左悦悦紧张到手心冒汗。
温知知并不害怕,因为这个年代对摆摊的管控并不严谨。
现在温家出事,她身上没有半毛钱存款,好在温家不用她操心。
温家大女儿温嘉嘉,嫁人已经有五年,当年她丈夫还是城里一个小学老师,结果她的丈夫的叔叔被平反,丈夫直接被调任回到京城。
她也就在京城享起了清福,而且婆家小叔还是军人,小叔一辈子没有结婚,更没有后人,就将她丈夫当作亲儿子来对待。
温嘉嘉住在军区大院,平时也就是照看照看孩子,打打麻将。
突然传来娘家那边出事,她这个当大女儿的,也吓到不轻,跟丈夫一起,连夜坐火车回去捞温国伟。
温知知也是朝大姐借了五百块钱,跑到沪市批发的衣服,借用大姐家的小库房,来堆放衣服。
一旦课程结束,或者没有课,温知知则骑着自行车过来摆摊卖衣服。
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回本,但是她的野心肯定不止一个摊子,所以她给左悦悦一个小时一块钱的工资,让左悦悦帮着照看一个摊位。
这样她就能赚到两个摊位的钱。
“你不用紧张,每件衣服你记住价格就好了,还有这些款式新颖,很好卖的。”温知知说的也是实话。
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赚回成本。
只要积累到两千块钱,她就开店,按照上辈子的经验,这个年代只要是稳稳当当做生意的,就没有不富裕的。
梁晓安并不是因为知道这个时候,能享受到时代的红利,他就是不想这么穷下去了。
穷的滋味他受够了。
他从秋浦回来,并没有一心完全投入学习中了。
好在他一开学就参加了建筑社团。
社团的会长柳雨霖是京城本地人,在学校也是天之骄女的存在,高考的时候成绩更是达到了华清的分数线。
但是报志愿之前,估低了三十分,为了稳妥,报考了京师范,等分数下来的时候,她并没有失落。
国内的大学对她来说只是过渡,大三的时候她是要出国的。
更何况她母亲英国,她也准备报考帝国理工大学。
梁晓安觉得能报考帝国理工大学,家境可想而知。
趁着协会成员在一起谈论,建筑模型的时候,梁晓安很礼貌的将柳雨霖喊到一旁,他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毕竟隐忍,能屈能伸,就是他的底色。
“师姐,你是本地人,能不能帮我介绍个兼职。”梁晓安很真诚的将家庭条件直接告诉了柳学姐。
柳雨霖出自书香门第,涵养好似就是与生俱来的。
她更不会觉得梁晓安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反而心里很佩服梁晓安。
从小看过很多史书,她对寒门学子是有滤镜的,在她脑海中的寒门学子,刻苦,坚毅,有情有义,多才……
她很欣赏梁晓安,很乐意帮梁晓安介绍能赚生活费的临时工作。
而且她所介绍的活,是梁晓安曾经想都不敢想的。
给私人的设计部门画设计图,他学的就是建筑,一份装修图纸,老板会付给他一千二百块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