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默默地在会场帮忙,他们没有选择去逛逛比香江更加繁华的美国首都。而是选择默默地在会场里面帮忙。不时的。还给老师傅们搬东西或者做翻译。
距离展会,还有三天。这三天里面梁三平他们逃布置好整个展会,并紧张的进行排演。包括节目、主持、茶艺展示和茶叶历史介绍……等等。
尽管已经有了腹案,但真正要面对的时候依然有着无数的困难。首先就是时间安排上,作为美国的首都交通方面绝对不可能是随时通畅的。
考虑到大家的时间安排。可能的耽误。因此展会的开幕时间就很有讲究。然后就是现场的翻译,每一个词都要求达到:信雅达。
翻译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同声翻译。有些了解的人便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把一句话变成其他语言就完事儿了。很多时候,一旦转达出现错误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每个人都极为紧张的在准备着。他们只有三天的准备适应时间,外事部门已经跟他们说过了。这次的展会由于是第一次,所有规模虽然不大但到来的大人物却不少。
甚至好几个国家的大使,都有前来。他们一方面是想和中国做进一步的交流,另一面也是展示自己的存在感。毕竟这次可以算是中美之间第一次的文化交流碰撞。
大家都很好奇,希望能够看到双方的这种磨合能够磨合出来什么。尤其是日本和韩国,他们对这次文化交流展会也很感兴趣,如果中国能够成功的举办。
那么也就表示,他们很有机会在美国展示他们的传统文化。这可是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虽然美国和他们是盟友。但就文化展示来说,这两国始终没有踏出极为坚实的一步。
三天的时间,很快的便过去了。来自于江浙的老师傅和两院的学生们拒绝了梁三平游览美国首府的邀请,安安静静的在会场里面呆了三天。
尽管大家都渴望着能够在这繁华的美利坚逛上一圈,但他们更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有人在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后,全身心的投入了准备中。
终于,到了要检验成果的时候了。这天傍晚,人群熙熙攘攘而又有序的开始陆续进入梁三平他们包下的这处场馆里。却见一群人身着盛装,甚至门外有不少记者正在拍照。
这次的展览也算是一次盛会了,尤其有着如此之多的大使同时出现。自然是极为吸引媒体的目光,早在这次展览会即将举办的消息传出的时候全美各大媒体便开始联系展会方。
要求要进入展会采访。对于这种推广的好方式,利佳成他们自然喜闻乐见。在和中方大使馆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他们谨慎的答应了采访的要求。
利佳成他们和媒体打交道不多,但纳尔逊可没少接触这些人。也知道一些里面的规矩,一些小礼物随即在纳尔逊的建议之下,送到了记者们的手里。
有着浓厚东方韵味的陶瓷茶具,几包好茶。这便叫这些个记者们很是满意了。记者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是?!再说了,这次采访任务也没有要求要捧还是要砸。
在小礼物和热情的自助餐招待之下,报纸上自然出现了几乎同样意味的报道:神奇的东方,传承数千年的国度。有着千年历史的茶文化,顺带把中美之间曾经的茶叶交流史翻出来了。
一些有有心人自然注意到了报道,随后利佳成他们发现打听这次展会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开始意识到了在美国这种媒体宣传的力量,纳尔逊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公关人士。
在纳尔逊的牵线搭桥之下,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始报道关于这次展会的信息。同时大篇幅的介绍这次展会,甚至还有美方的官方人员出来站台说话。
这造就的是各方的目光开始被吸引到了这次展会上,这算下来真的是第一次对外展示这种文化。于是,自然不少人想要来了解一番。
可惜的是,今晚的门票只是提供给了高端人士。随后第二天的展览,才是面对普通百姓的。不过叫利佳成他们意外的是,原本定为两天的展览门票很快卖空。
不得已之下,他们和梁三平商量将展会延迟到五天。并限定了每人只能购买一张票。梁三平思考再三,决定将展会延迟到四天。但两天后会停一天修整一下。
毕竟太过频繁了,却并非什么好事情。老师傅们一些年纪不小了,疲乏之下未必能够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本事。中途休息一下,调整调整再继续。这才是正理。
第三百一十一章诉渊源,展文化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茶艺展示会。”九点整,主持人站在了台上微笑的对着下面的一众各界人士轻声道:“众所周知的是,中华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而在茶的饮用历史上,更是有上千年。千年的文明,早就的是不一样的茶文化。中国,也无意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外界对于中国的茶文化知之甚少。”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的中国大使馆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并与各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主办了这次展示会,希望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个了解的窗口。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梁博宸大使上台!”
“哗啦啦……”下面的掌声响成一片,而梁三平、利佳成及诸位茶艺老师傅们则是对这一幕没有任何的见怪。很简单,在外功劳是必须要记在国家身上的。
回去论功行赏再说,但在外面一切都功绩都要归于国家和集体。梁三平他们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因为确实,没有包括了老贺他们在内的一群人鼎力相助,梁三平完不成此事。
“先生们、女士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到这次展会。也非常荣幸的可以有这次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此我抱着激动的心情,欢迎大家的到来!”
“哗啦啦……”台下顿时掌声响成一片,接下来这位大使说的下面的人不用过脑也知道要说什么。无非便是些官话、套话,不过大家也习惯了。
哼哼哈哈的一群人微笑的保持着礼仪,在这位大使叨叨絮絮的官话结束后也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一群官员们都讲话完毕后,这才轮到了梁三平上台。
“唐代,中国茶叶传播至西亚阿拉伯地区。早在中世纪到中国的西方旅行者们。就已经注意到已经在中国普遍流行的饮茶习俗。”
梁三平走上了台前,今天他穿着的是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这身衣服,是他特地在香江定做的。为此姜立还曾迷惑不解,但现在看来梁三平这么做是有缘由的。
很简单,梁三平的这身中山装不再是和国内那种略显宽松的中山装。和西装式的束腰,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无比挺拔、精神。更有朝气和魄力。
“英国汉学家玉尔认为1559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一本名叫《航海与旅行》的书里,作者乔万尼。巴尔迪斯塔。拉姆修是欧洲各种文字中最早记载中国茶叶的。”
“1565年,意大利传教士路易斯。阿尔梅达从日本寄回国内的信件中提到‘日本人非常喜欢一种药草——茶。’这是关于茶叶的信息第二次传到欧洲。”
“1569年,曾经到过中国旅行的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在《中国志》,西班牙传教士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都说到在中国喝茶的经历和中国人以茶待客的习俗。”
却见梁三平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轻声道:“1596年,荷兰人开始在爪哇开展贸易,大约在1606年,第一批茶叶运到荷兰。这被认为是茶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里还有一封信。是该公司的职员威克汉于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写给在澳门的同僚伊顿的,他在信中要‘一包最醇正的茶叶’。这是荷兰有关茶的最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