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数,对官职高的,通称为尊,同宗又同辈份的,即使隔了一百
代,仍然互相称作兄弟;如果是对别人称呼自己宗族的人,则都称
作族人。河北地区的男子,虽然已隔了二三十代,仍然称作从伯
父、从叔父。梁武帝曾经问一位中原人说:“您是北方人,为什么不
知道有‘族’这一称呼呢?”中原人回答说:“亲属骨肉之间的关系容
易疏远,所以我不忍心用‘族’来称呼。”这在当时虽然是一种机敏
的回答,但从礼仪上却是讲不通的。我曾经问周弘让说:“父母亲
的中表姊妹,你怎样称呼她们?”周弘让回答说:“也把她们称作丈
人。”自古以来没有见过把丈人的称呼加给妇人的。我的亲表们所
奉行的称呼是:如果是父亲的中表姊妹,就称她为某姓姑;如果是
母亲的中表姊妹,就称她为某姓姨。中表长辈的妻子,俚俗称她们
为丈母,士大夫则称她们为王母、谢母等等。而《陆机集》中有《与
长沙顾母书》,其中的顾母就是陆机的从叔母,现在不这样称呼了。
齐朝的士大夫们,都称尚书左仆射祖珽为祖公,完全不在乎这样称
呼会与祖父的称呼有嫌涉,甚至还有当着祖珽的面用这种称呼开
玩笑的。
古时候,名是用来标明自身的,字是用来表示德行的,名在形
体消亡后就应对之避讳,字却可以作为孙辈的氏。孔子的弟子在
记录孔子的言行时,都称他为仲尼;吕后贫贱的时候,曾经称汉高
祖刘邦的字“季”;到汉代的爰种,称他叔叔的字“丝”;王丹与侯霸
的儿子说话时,称侯霸的字“君房”;江南至今不避讳称字。河北的
士大夫们对名和字完全不加区别,名也称做字,字当然更称做字。
尚书王元景兄弟俩,都是有名望的人
,他俩的父亲名叫王云,字罗
汉,他们对父亲的名和字全都加以避讳,其他的人避讳,就不足为
怪了。
《礼记·间传》上说:“服斩缞的人哭泣,一口气,一吐而尽,就像
有去无还的样子;服齐缞的人哭泣,声音一高一低,连续不断,好像
有去有来;服大功孝服的人哭泣,每一声有几个高低,最后还要拉
长余音;服小功或缌麻孝服的人,只要哭得有悲哀的样子就可以
了。这些就是不同程度的悲哀在声音上的表现。”《孝经》上说:“孝
子痛哭父母的哭声,气竭而后止,不会发出余声。”这些话都论说哭
声有轻微、沉重、质朴、和缓等种种区别。按礼俗以哭时杂有言语
者叫做号,如此则哭泣也可以带有言辞。江南地区在丧事哭泣时,
经常杂有哀诉的话语;山东一带在服斩缞重丧中,哭泣时只是呼叫
苍天,在服一年齐缞及大功、小功以下丧的哭泣,便只是倾诉自己
悲痛多么深重,这就是号而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