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老太太将今儿孙女卖的钱倒在堂屋的圆桌上数了一遍,一共才卖了七百多文,这比以前可少了不少。
“明儿咱们卖什么呀?”叶老太问道,“要不再整个酸梅汤,可这也挣不了多少钱呀,而且已经有绿豆汤了!”
文月想了想以前自己夏天经常吃的东西,“凉皮?凉面?凉粉?”
叶大安听了有些奇怪的问:“怎么弄?我没听过呀,面还能做凉的?”
文月看了他老爹的反应,心中一喜,她很郁闷的就是自己穿越一场,像豆腐、玉米、红薯这些有主角光环的人才能发现的东西竟然都已经有了,害得她能说到几样别人不知道的小吃食都能沾沾自喜了。
“哎呀,我也是听以前客人说的呀,忘了是啥地方的特产了,咱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行不行了!”
文月想到家里有干豌豆,平时家里偶尔会炒一些给几个男丁下酒。于是拿着簸箕去装了好几斤出来,让叶大安用家里的小石磨去磨成粉状,磨得越细越好,叶大安二话不说便照做。
之后,又让林氏到菜地里去弄一些黄瓜和菠菜回来,再让叶老太去村里买些生花生,大家都听她安排指挥。
文月想做凉面和凉粉,觉得这两样东西简单些,而且夏天吃起来开胃又爽口。
凉面若是做简单了她怕别人很容易就学会,于是让林氏将菠菜榨出绿色的菜汁,然后放进和面的水里,这样揉出来的面团就是浅绿色的,看起来清新稀奇。
林氏有一手好的拉面手艺,等水开了后,她将拉得比筷子还细的面条下了锅,文月一看到煮的差不多了,便让她捞起来放在簸箕里,然后用凉开水将其冲洗一遍,这样面条才会更有嚼劲。
接着就是调料了,这个尤其重要。
叶老太已经将花生拿回来弄了一盘儿油酥花生米,文月将平时家里用的辣椒面、花椒面、芝麻、盐巴按照合适的比例放在一个大碗里,又放了些她自创的用来提鲜的蘑菇粉,为了防止滚烫的素油将其烧焦,她将姚峰剥好的蒜拍成蒜泥放进去,最后才将油泼了上去。
这油可是她放了陈皮、八角等几样东西在里面一起煎熬的,不过这些东西都被她过滤起来了。
油一泼下去后,“呲呲”的声音瞬间传开,文月忙用筷子在碗里搅拌均匀,香味慢慢在灶房里弥漫开来。
叶老太用手捏了捏鼻子,“哎呦,这味道太霸道了,又香又呛的。”
文月笑眯眯的说:“等会儿把切好的黄瓜丝、小葱和炸好的花生米往面里放,倒些醋和豆油,再加上几勺咱们特制的油辣子,保证味道很哇塞,要是喜欢吃甜的,咱还能加一些砂糖呢,反正麻辣还是糖醋的都能做!”
只要控制好糖和醋、辣椒这几样的分量就行了。
“我马上试一试!”林氏听了兴致勃勃的按照文月说的将这些调料放进了一个盆里,然后将冷却的面条弄进去搅拌均匀。
弄好了,林氏忙让老太太尝一尝,叶老太不太能吃辣的,不过一点儿也不妨碍她觉得这面条好吃。范氏和林氏尝了也都觉得十分可口。
文月又去将叶大安磨好的一部分豌豆粉装了半陶盆到灶房里,然后往盆子里加水,并不停的搅拌均匀。还跑到赵大夫家要了块儿包扎伤口的细纱布,将其过滤了几次,把比较粗的杂质给剔出来。
接着,锅里的水烧开后,文月便将其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往开水里倒,并不停的搅拌,接着煮了几分钟就用盆装了起来,等到冷却后便是凉粉了。这还是她前世小的时候看见奶奶做过,依稀还记得。
叶老太看到孙女说的所谓的凉粉是姜黄色的,有些晶莹透亮,用手指戳一戳还觉得有弹性,顿时觉得这玩意儿有些稀罕。
林氏按照文月说的,将凉粉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像弄凉面一样放调料。
弄好后将一大盆子凉面和凉粉都摆上了桌,等着晚上一家子回来后都尝一尝。
文月想着刚才还去赵大夫家里要了细纱布,于是各装了一碗过去。
赵大夫一下午都在炮制药材,见文月端着两个碗走进院子,乐呵呵的说:“看来今儿晚上我又有口福了!”
文月见赵修齐依然不在家,便问道:“赵大哥去哪儿了?还没回来?”
赵大夫接过两只碗,闻见喷香的辣子味儿竟然有些嘴馋的慌,“他跟牙行的人约了今儿下午去县城看铺子了,一会儿应该就回来了。”
文月听了眼睛一亮,“还买铺子?”
这丫的赵修齐太有钱了,修了房子,买了地,他们现在的车马行也是他转卖的,现在居然又去买铺子了。
赵大夫见小丫头一副财迷样,气定神闲的笑道:“咱家里没啥大的开销,能存一些银子,再加上修齐他爹去世前给他留下了些钱财,所以趁着南阳府这地方太平,想好好儿做点儿生意呢!”
文月听得连连点头,做生意好啊,有钱放着又不会下崽,钱生钱才能更多呀。只是没想到晚上的时候,范剑和赵修齐都因为铺子的事儿跑到了叶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