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看了看她身上补丁累补丁的衣服,心想小姑家真如记忆中家境不太好啊。她记忆中叶大梅尤其最近几年,一年中能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叶大安有些生气的问:“早不是告诉你了吗?要是遇见了困难,就回来找哥想办法,这都快断炊了,你还硬扛?”
叶大梅紧了紧手中没装到十几斤的粮袋,有些艰难的回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么多年,逢年过节我也没能跟爹娘买啥好东西,咋能老来刮娘家?”
叶大安给叶大郎打了个眼色,平时憨憨的性子,现在居然秒懂,立刻进了粮店。
叶大安看着憔悴了不少的妹子,有些辛酸的说:“还是劝大宏去找个养家糊口的事儿做吧,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除了考个童生,到现在二十好几了都没能中秀才,或许就不是读书的料呢?
再怎样,他是个男人,总要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不能总让爹娘兄弟和媳妇儿为他铺路吧?”
叶大安很是懊悔,当初就应该阻止这门亲事,偏偏她娘精明惯了的人却在女儿婚事上栽了跟头。
以为女婿张大宏是个老来子,得他爹娘疼爱,自然对幺儿媳妇儿爱屋及乌。又因他十三岁就考上了童生,心想考秀才怕是指日可待,也能让自家闺女好好的享福做个秀才夫人。再有造化一些,说不定能做上官夫人。
没成想,读这么多年书,仍没有考出个名堂,家里的兄嫂有埋怨,张老太也不是个很好相与的,自家妹子在婆家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叶大梅听罢,却觉得没啥可能,“可他除了会念书什么都不会,大哥你是不知道,他……他若不念书,便等同于一个废人了!”
文月了然的点点头,原来自家这个小姑父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那就是个完完全全的书呆子。这样的人就算在现代也混不起来。
大郎从粮店出来了,手里提了一大袋满满的粮食,叶大安上前一把接过想往叶大梅背着的背篓里装。
叶大梅这时连忙移开摆手道:“大哥,不能这样!”
不是叶大梅不想接受大哥的好意,实在是每次从娘家带了东西回婆家,没多少能用到自己母女身上,反倒让婆家人更恨不得让自己回娘家再多打秋风。
叶大安生气的说:“你要还当我是你哥,就乖乖儿的把粮食背回去!你们大人无所谓,可小麦那丫头才跟月儿一样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叶大梅想起只比文月小几个月的女儿,又矮又瘦,心里终是不忍心再推辞,女儿能吃到多少算多少吧!
末了,叶大安又硬将钱袋里的二三钱碎银塞给了她:“好好拿着,别啥都主动交给你婆婆,你要是有啥急用该咋办?”
叶大梅双眼噙着泪水,重重的点了点头。
文月看得心下叹息,这古代女人嫁人真是第二次投胎。想想这小姑,未出嫁时,在叶家虽不见得过着大富大贵的日子,但爹娘疼,兄长宠,也不曾饿着累着。
可惜她嫁了人后,丈夫无用,婆婆难处,就连妯娌之间也有些隔阂,日子过得远不如娘家顺心。
想起刚才出了药店专门在路边给五郎那小子买的麦芽糖,文月立马去板车上拿下来就要塞给叶大梅。
“小姑,把这麦芽糖给小麦表妹带回去吧”
“不行不行,已经够多了,月儿乖,这糖拿回去你自己吃!”叶大梅被这么贴心懂事儿的小侄女儿简直快弄得手足无措了。
文月拍了拍胸脯,很是自豪的说:“这是我买给五郎的,哄小娃的,我是大孩子了!”
叶大安直接接过女儿手中的糖,放进了竹篓里,叶大梅再也拒绝不了。
几人又站着说了一会儿话,叶大梅才依依不舍,三步两回头的走了。
文月又重新给五郎买了些东西以及买了些食材,几人才晃晃悠悠的回了家。
叶大安为了赶紧把卖野牛的钱分给赵修齐,于是拐了点儿路,直接经过赵家大门,刚好爷孙俩都在院子里。
叶大安直接将十三两整数的银子给了赵大夫,也不听赵修齐说三个人就应该分成三份的话。拉着板车跟儿女一起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银子咬手。
惹得赵大夫连连点头,一直跟自己孙儿说叶大安这人可靠得很,正直、大气,像是个做大事儿的人。赵修齐自然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