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大郎打了挺多小猎物,大多留在铺子里当肉菜卖,也拿了些回家来。正好今天二郎也回来了,叶大梅和林氏一回家便去灶房里忙活了。
文月从上房出来,看见二郎的房里已经燃起了油灯,估摸着他二哥在读书呢。
她站在房门口探了个脑袋进去,便看见她二哥正坐着在练字,身姿端正,提笔稳健。文月想起自己小时候练字总是不自觉的就斜着本子,斜着身子,被奶奶骂过好多次,她的字实在不好看。
二郎感受到妹妹的目光,放下手里的笔道:“你站在外面不冷啊?”
文月咬咬嘴唇,笑眯眯的走进去:“二哥,你在练字儿呢?”
“反正无事,练练也好!”
文月想着还过段时间便要过年了,便问他:“你们学堂什么时候放假呀?”
二郎捏一捏肩膀道:“跟以前一样呀,腊月二十三,到时候送了先生节礼,就回家过年!”
说着,二郎又问她:“我给你带的书,你看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收获?”
文月点点头道:“当然有啦!尤其是那本儿药材种植的书太有用啦!我和爹已经商量好了,等大哥明天到郑家去提了亲事,我就和他去县城买药种去,还能顺便送你回县城书院呢!”
说着,又跟二郎讲起了傅家的事儿,没想到二郎也知晓傅家的姻亲木家。
文月便问他:“听爹说,木家是书香门第,府上不少读书人,已经有两位举人,和好几位秀才呢,只是可惜还无人走仕途做官儿呢!”
二郎笑着扯扯嘴角,“有啥好可惜的,兴许人家也跟洪先生一样,不是考不中进士,不过是看朝堂局势混乱,不想再这节骨眼儿上进入仕途而已!”
文月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两兄妹正说着话,外面就在叫吃饭了。
叶老爷子今儿高兴,叫着叶大安和几个孙子说:“家里就快有喜事儿啦,陪我喝一杯!正好傅家送了坛好酒,你们都尝尝。”
叶老太便起身去边抱酒边说道:“咱家里好久没有添丁进人喽,你们爷儿几个想咋喝咋喝去!”
二郎接过酒给叶老爷子,叶大安,大郎和三郎都倒上。一家子喝的喝,吃的吃,甚是热闹。
等到第二天,叶家将要带的提亲礼都带上,到了铺子上其他人要么忙灶上的活儿,要么和胡澹去后面练功。
等丁媒婆来了,便带上叶老太和叶大安,拿上提亲礼直奔清河村去。文月牵着奶奶的手,迈着小短腿儿,屁颠屁颠的跟着一起去了。
叶大郎扛着从隔壁村儿买来的半扇新鲜猪肉,叶大安提着装了两只锦鸡的竹笼子,叶老太抱着两匹颜色亮丽的布,文月怀里抱了个精致的朱红色首饰匣子。
一家几代人就在丁媒婆的带领下“招摇过市”的去郑家了。
叶家人认识的清河村村民不算多,可清河村儿的村民却大部分都认识在村口官道上开铺子的叶家人呀,虽然不怎么打交道。
尤其是叶大郎,雪灾的时候到村里帮过忙,前段时间也很殷勤的往村里跑,去给郑家送这送那。不过当时村民们没多想,只以为叶家在这边儿做生意,想跟郑村长打好关系也是应该的。
看到这阵仗的村民,再看到十里八乡到处跑的丁媒婆,这时几个在村道上遇见的村民都在猜想这叶家是去哪家提亲的。
“呦,这不是丁媒婆吗?这是要上门儿提亲呀?”村里一个中年妇人八卦的问道。
“是呀是呀,喜事儿呀!”丁媒婆高兴的笑成一朵儿花。
“是哪家姑娘呀?”文月去村里买过几次豆腐的那家年轻媳妇儿也好奇的问。
文月见她算是自己认识的,于是笑眯眯的说:“余婶子,我家去跟村长叔家的秀儿姐姐提亲呢!”
余氏连声说:“哎呀,恭喜恭喜啊!”
等一行人往前走远了。后面儿的人还在议论。
“这提亲的礼可不少呀?”
“人家叶家那铺子肯定赚钱呀,没见着那铺子生意有多好?”
“他家刚过去那小闺女上次被拐子拐了,我们家那口子跟着郑村长去帮忙找了,人家还送了谢礼呢,再有钱,也得人大方才行呀!”
……
叶家人就在村民的打量和议论中来到了村长家,冬日里没事儿干,有些爱看热闹的人还跟在叶家人后面想看看呢。
郑家今天开着门就是为了迎客,到了郑家门口,丁媒婆满脸含笑的高声喊道:“郑村长啊,叶家带上礼品提亲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