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每个年龄看收获不同 > 第16章(第3页)

第16章(第3页)

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这种人活着十分辛苦,什么事情总是放不下,倒不如一些不思不想凡事不计较的人有福,因为他们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多思虑的人,终日为思虑所缚;过于尖刻的人,终日为利害所缠。身虽悠

闲,内心却不安逸;食不知味,寝不安枕。即使将天下最甘美的山珍海味放在他面前,他也无法享用。这种人怎么会有福气?为了“自求多福”,我们还是厚道些吧!

贫贱不能移,富贵要济世

【原文】贫贱非辱,贫贱而诌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讲大经纶,保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注释】谄求:阿谀而求之。经纶:经世治民之学。

【译义】贫穷与地位卑下,并不是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为贫穷或卑下,便去谄媚奉承别人,想求得一些卑微的施舍。富贵也不是什么十分光荣的事,光荣的是富贵而能够帮助他人,有利于世。讲经世治国的学问,必然明白实在;真正有学问的人,决不会高谈怪诞不经的言论。

【评析】贫穷和地位的高低,都是外在的,若能不妄求非分,自励自足,身处贫穷或卑下,都不足以令人可耻。真正的可耻,是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夤缘富贵;这些人自认为低贱,因此才想钻谋逢迎。这样自毁人格,才是最可耻的。有钱有地位,也没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因为独自享有金钱地位,对他人并没有益处。若能用自己的钱财救助苦难,广施博济;用自己的地位施恩给众人,造福乡里,那么富贵用于德业,才是真正值得光荣。

经世治国的学问,不同于奇思幻想的文章,务必要求深切时弊,务实可行。否则言词虽美,却空洞不可行;或是巧思虽多,均不切实际,不但劳民伤财,也会使政务混乱,毫无成效。至于真正有学问的人,绝不哗众取宠;只有矫俗虚名的人,才会谈些奇奇怪怪的言论引人注目。即使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说的尽是一些光怪陆离的事,就可知这个人的学问离世甚远,或者十分偏颇。真正的学问,应是在人性的常情中,可以用之于现实社会;一些奇怪而不能用之于实际生活的学问,只是掩饰无知的挡箭牌,不是真学问。

权势之途如烟如云,奸邪之辈谨神谨鬼

【原文】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注释】权势之徒:有权力咸势可倚仗的人。烟云过眼:比喻极快消失的事物。风波:纷扰、争端。

【译义】有权有势的人,在至亲好友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权势是不长久的?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为非作歹一番,哪里晓得天地间终是有鬼神在暗中默佑的?邪恶的行为终归要失败。

【评析】至亲好友,原本是每个人最亲近的人,君子若得志,必然对自己的亲戚好友全力给予帮助,使自己所关心的人,也能过很好的生活;小人则不然。小人一旦得势,首先感受到他气焰的,便是这些至亲好友。或颐指气使,或施小惠而辱其人格,这都是小人得势的丑态。却不知权势通常不长久,任何事到了尖峰之后,接着必定走下坡,何况是权势落在一个没有仁德足以把持它的小人手中呢?那更是如烟散云消,瞬间不见踪影,到那时,连最亲近的人都要唾弃他了,真的是自作自受。所以,人面临权势时,岂能不谦虚忌盈,行善保福?奸恶邪曲之辈,不但在乱世中乘势作乱,就算在清明太平的日子里,也会无端地做些危害他人的事,不但不容于国法人情,天地之间也自有一股冥冥的力量,伎恶人遭受报应,不会任凭他们****,扰乱生民。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

【原文】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注释】同流合污:被恶人所同化而跟着做坏事。舍近图远:只想图谋远虑的目标,而对就近如可以完成的事不屑一顾。

【译义】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么便会舍弃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遥远不可达的目标,很难有什么成就。

【评析】一个人的志气不高,就没有一定的目标,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坚守,更不可能有为有守。如果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也许能水涨船高不至于一事无成;若处在恶劣的环境,也不可能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洁身自爱,终归是个不肖之徒。志气高的人便不如此,有一定想要达到的事,也有绝对不能去做的事。好的环境,他乘势飞扬;不好的环境,也能自洁不染,总不会失去他的人格,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因为人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野心太大,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事实上,人的生命短暂,每个人所能完成的事十分有限,一旦超过自己的能力所及,便可能到老一无所成。毕竟,最远的路,也要从身旁的路径走起啊!倒不如量力而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反而能实现理想。否则,心一“野”,还有什么事做得成呢?

桥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实

【原文】古人比父

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日秀才,称贡生日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注释】桥梓:古人以乔木喻父,梓木喻子,因为乔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俯低若下。花萼:花萼喻兄弟,因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芝兰:比喻朋友;《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朋友贵在相劝,故以芝兰比喻朋友。敦伦:敦睦人伦。秀才:读书人的通称。贡生:科举时代因品学兼优,被举荐升入太学的生员。明经:唐制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举人:明清时乡试被录取的人。孝廉:明清举人的别称。

【译义】古时候的人,把“父子”比喻为乔木和梓木,把“兄弟”比为花与萼,将“朋友”比为芝兰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伦的人,由万物的事理便可推见人伦之理。现在的人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被举荐入太学的生员为“明经”,又叫举人为“孝廉”,因此读书人可以就这些名称,明白自己应有的内涵。

【评析】乔梓、花萼、芝兰,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天地万物,其生长都有一定的次序,依序顺行不悖,天地才有一股祥和之气,人伦也是这样。乔高高在上而梓低伏在下,正像子对父应敬事孝顺;花与萼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可以想见兄弟的亲情与相互扶持;芝兰的香气幽远,可见与有德的人交朋友,可受其感化,使自己也成为有德之人。“万物静观皆自得”,古人体察自然,赋予人伦亲情更深的意义,可知古人的心思细腻,而天地自然更是处处有情了。

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贡生为“明经”,称举人为“孝廉”,都可以由这些名称,推知他们应具有的内涵。“秀才”便是要读书人能举有所成,成为一个“苗而秀”的人,而非“苗而不秀”。“明经”之意,便是能够明白经书中的道理,付诸实行,若不能如此,何足以为“贡生”?汉时选孝顺或清廉者为官,可知举人应当具有孝顺清廉的德行。由此可知,读书人常循名而求实,若是名不副实,岂不愧对天下人?

对己要严,对人要宽

【原文】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注释】良心:天生的良善之心。余地:余裕;宽余之处。“留余地”亦即让人。

【译义】希望自己有一颗良善的心,使自己时时不违背它。为别人留一些退路,让别人也有容身之处。

【评析】“万金易求,良心难得。”我们的心常常受到各种物质的引诱、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往往把自己原有的一颗良善的心失落了。换得的是偏心、妒心、贪心、邪心……,揽镜自十分难得了。深夜扪心,有几人能对他人毫无亏欠,能昂然天地之间而无所愧疚呢?

天地之大,无处不可容身;人心若小,却无处可以容人。任何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只要他能改过,总是可以原谅的。谁又能担保自己永不犯错呢?佛家说:“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非要求每个人都像宗教家一般慈悲为怀,但是总要想一想,今日为别人留些余地,也等于是为自己他日留余地。假如犯错的是我们自己,又何尝不希望别人能原谅我们呢?因此,着实没有必要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更何况,能为人留下后路,自己的内心会更充实,人与人之间也会更祥和。圣人心胸广阔,如同天地,何不向圣人看齐,给人间留些宽阔的园地?

勤俭安家久,孝悌家和谐

【原文】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注释】偷安:不管将来,只求目前的安逸。败门庭:败坏家风。赀财:财产。骨肉:比喻至亲。

【译义】放纵子孙只图取眼前的逸乐,子刊、以后一定会沉迷于酒色,败坏门风。专门教子孙谋求利益的人,子孙必定会因争夺财产而彼此伤害。

【评析】做长辈的,应培养子孙勤奋的习性,而不应纵容他们好逸恶劳,否则,子孙必定流连于声色犬马之中。而酒能乱性,色能伤身,一旦陷溺,如何能不因酒色而做出败坏门风的事情?要子孙好,就要教导他们吃苦耐劳。由此可见长辈的教育态度,十分重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