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菜根谭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点评 > 第5章(第3页)

第5章(第3页)

【评析】做人不能一成不变。如果真理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自然界有四时的变化,人要随着四时的变化增减衣服

,如果同样一件衣服穿在四季,不生出疾病才怪。同样的道理,人间有人事的变化,人要随着人事的变化决定如何进退应对,如果不该进而进,不该退而退,哪能不生出意外?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①于人不可念,而过②则不可不念;人有恩③于我不可忘,而怨④则不可不忘。

【注释】①功:利、好处的意思。②过:过失,指错误的言行。③恩:惠,人施己之德惠。④怨:指恨事或责怪。

【译文】我有好处在人家身上时,不可以记在心上,但对人有了过失就不可以不记在心上;别人有恩惠在我身上时,不可以忘记,但有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以不忘记。

【评析】这道理在进化的社会里面,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人类为合群动物,彼此息息相关、互相扶助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对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社会上苦难的人不得援手,以致铤而走险,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怎样一个局面?所以帮助别人不能记在心上。至于受人帮助不可忘记,乃是一个人饮水思源应有的原则。其次,“过不可不念”,及“怨不可不忘”,一方面是负责不再重犯的表现,一方面是避免与人冲突,不使社会变成野蛮世界应有的做法。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①己,外不见人,则斗粟②可当万钟之报③;利物者④,计己之施⑤,责人⑥之报,虽百镒⑦难成一文⑧之功⑨。

【注释】①见:显、显扬的意思。②斗粟:一斗之粟,言其不多。米未舂之前曰粟。③可当万钟之报:可以受到万钟的果报。当,承、承受;钟,量器名,古者律度量衡不同,历世又屡更,故说解多歧,一钟,有谓六斛四斗,有谓八斛,有谓十斛。④利物者:以物利人的人。⑤施:予,散以予人。⑥责人:望人、属望人。责,作望、属望解。⑦镒:金衡名,二十两为镒。⑧文:量词;已往制钱一枚曰一文。⑨功:功德。

【译文】施恩惠给人,不能因而在内心感到得意,也不能对人显扬,这样虽先付出一斗小米也可以受到万钟的果报;用物品救助别人,要计较着自己的付出,要求别人的回报,这样虽付出百镒的黄金也难以成就一点儿功德。

【评析】姑且不谈果报、功德,做人值不值得就是以此分野。只要出于至诚,虽微薄之数,已足够温暖人心;如果为了收回代价,即使付出连城财宝,也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认清了这点,自然了解这里面所讲的道理。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①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②,有顺③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④,亦是一方便法门⑤。

【注释】①齐:等、相平。孟子公孙丑:“地丑德齐。”②情理:情绪、理智。③顺:不逆、顺于理。④相观对治:犹言相互对照修正。治,作修正解。隋书李德林傅:“命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⑤法门:初步修行的人所必经的途径。

【译文】人的遭遇,有平等,有不平等,难道能要求本身特别出众吗?本身的情感,有时和顺,有时不和顺,难道能要求别人都和顺吗?拿这道理来相互对照修正,也是一条方便修行所必经的途径。

【评析】人和人相处要能“平心处世”。人各有其际遇与心态,不能强同,这可以从生长的环境看得出来;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耳濡目染各异,言行、思想自然有别。只要自己能平下心来想想,相互考量一番,那么,最少也会减去一半怨尤的心理。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心地干净①,方可读书学古。不然②,见一善行,窃以济私③,闻一善言,假以覆短④,是又藉寇兵而窃盗粮⑤矣。

【注释】①心地干净:是说心性洁白无疵。心地,犹言心田;识心中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哪田地然。朱子全书学:“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②不然:不如此、不这样。然,作是、此解。③窃以济私:是说用来达遂私意。窃,不尽其分而据之。④假以覆短:拿来掩饰过失。假,借;覆,荩、拖荩;过失曰短。⑤藉寇兵而窃盗粮:是说盗助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藉,资助;齐,携。

【译文】心性纯正,才可以读书学习古人的哲理。要不然,看到古人一件善行,就用来达遂自己的私意,听到一句古人的善言,就拿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等于是资助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

【评析】学问用于正途,则个人及社会都受益;不用于正途,则刚好以学问损人利己,为害社会,最后自己也将身败名裂。因此,人在启蒙受教的时候,一定先要有纯正的观念。一开始就没有纯正的观念,经过日积月累,就学成一位奸恶的人物。这乃是为人父母师长教导子弟时所应注意的,而在一般青年学生来说,必须以此要求自己心性,务要保持纯正。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奢者①富而不足,何如俭者②贫而有余;能者③劳而府怨④,何如拙者⑤逸而全真⑥。

【注释】①奢者:挥霍

无度的人。②俭者:节省度用的人。③能者:有才智、才干的人。④劳而府怨:劳苦而且怨谤集身。府,事物之所聚处。左傅昭公十二年:“吾不为怨府。”府怨,即怨府。⑤拙者:愚笨不巧的人。⑥逸而全真:安闲而且能保全体性。全,保全;真,本性。

【译文】挥霍无度的人财富再多也不感到满足,哪里比得上节俭的人虽贫穷却有余裕;有才能的人劳苦而遭受大众的怨谤,哪里比得上愚笨不巧的人安闲而能保全本真。

【评析】“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这十个字可用来说明奢、俭者的心境。浪费无度的人,在无止境的挥霍行为下,每天只想应该如何享受,没有实在的念头,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想到满足,不是贫又是什么?节省度用的人,身边随时有余裕,不是富又是什么?其次,自恃才能而处处求表现,不要说别人妒忌,难道能保没有差错?一旦发生差错,自然不能免于众矢之的。而平凡的人,凡事稳札稳打,不慌不忙,当然悠闲而不迷于表面上的声名。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①;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②;讲学不尚躬行③,为口头禅④;立业⑤不思种德⑥,为眼前花⑦。

【注释】①如铅椠庸:是说有如摹写椠版的刻工。铅,古时用以书写之铅条;椠,长版,用以书文字者;庸,雇役于人而受工钱者。②如衣冠盗:有如穿着衣冠的盗贼。衣冠,古时士大夫的服饰。③不尚躬行:不重本身的践行。尚,重的意思。④口头禅:嘴上常说而不做的话。⑤立业:建立事业。⑥种德:就是植德,培养道德的意思。⑦眼前花:眼前一现即谢的昙花。

【译文】读书不探求圣贤的哲理,有如摹写椠版的刻工;做官不爱护百姓,有如穿着衣冠的盗贼;谈学问不重本身的力行,就是不懂佛理只会念经的和尚;成就事业而不想到必须积德,就是一朵眼前易凋的花。

【评析】这里讲的虽是四件不同的事,但任何人至少可能和其中三件事发生关系,即:读书、谈学问、创立事业。因此,这里面的道理,和人们乃是息息相关的。读书不探求圣贤哲理,谈不上学以致用;做官不爱民,谈不上是做官的人;谈论学问而不践行,谈不上身心受益;成就了事业而不能积德,谈不上实至名归。这些都是根本上的问题,不能做到,就谈不上身在人生。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①,都被残篇断简②封锢③了;有一部真鼓吹④,都被妖歌艳舞⑤淹没⑥了。学者须扫除外物⑦,直觅本来⑧,才有个真受用⑨。

【注释】①文章:文学,在此指灵明之心。②残篇断简:残缺之书籍。欧阳修论删正谶纬札子:“残篇断简,出于壁中。”在此指物欲杂念。③封锢:闭塞的意思。④鼓吹:晋书:“孙绰绝重张衡左思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唐书:“杜甫奏赋三篇,且言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抑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⑤妖歌艳舞:妖歌,怪诞的歌声;艳舞,华丽的舞蹈。⑥淹没:埋没的意思。⑦外物:即身外之物。⑧本来:即原来、原来的本性。⑨受用:周礼:“颁其贿于受用之府。”注:“谓受藏货贿以给用也。”引申为享受之意;朱子语录:“不曾经历许多,事过便去,看易也,卒未得他受用。”

【译文】人生里面有一部真正的文章可看,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了;人生里面有一部真正的乐章可听,却被那些妖歌艳舞所埋没了。研求学问的人,必须扫除外物的引诱,直接找回本来的面目,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评析】人都有灵明的智慧,原都能分别是非善恶,但当面对外物以后,却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这一来,一方面蒙蔽了灵明的智慧,一方面陷在人生的苦海,于是又回头想在书本上找回自己。人有时竟是这么矛盾,竟是这么令人费解。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