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动等待幕后之人出手的时候,武帝也在主动排查着当日所有脸色有异和之前就借阅过孤本的人。
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作,需要很细致地地毯式搜寻,对于急性子的太子和武帝来说都无异于是一场考验。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事除了这对提前商量过的父子,就再没人知道了。不管是为武帝做事的玄铁卫,还是太子最亲近的顾乔。
不告诉亲近之人,在有些时候不是一种防备,更类似于保护。太子在保护顾乔免于武帝的猜忌。
武帝这个人看上去很粗神经,喜欢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挂在嘴上,他大部分时间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太子之前就差一点因为长年累月的污蔑而与武帝产生嫌隙,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武帝觉得有人威胁到了他的子嗣时,在始终查不到凶手的情况下,那么所有人在武帝眼中都是可疑的。
不断地死孩子给武帝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甚至为此自欺欺人地没有让夭折的孩子排入序齿,为的就是不想在看到对应的数字时伤心。
他给他们每一个人都起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然后葬入了永恒的深土之中。
一旦这回用犼来钓鱼不成功,武帝肯定会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消沉,在消沉里他会不断地反思计划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唯有武帝找不到问题了,这事才能过去。
可如果太子把事情告诉了顾乔,那么就保不准武帝会知道,假设武帝知道了,那么在计划失败后武帝的反思里,顾乔就会成为武帝唯一能够看到的问题所在了。
太子并不想顾乔去感受这样的众矢之的。
太子甚至严防死守不希望顾乔知道犼的问题,顾乔也就真的一直不曾知道,他投入到了围猎结束之后的紧张复习里。
他们即将考试了。
太子伴读们因为在围猎之中优异的表现,每个人在得到武帝赏赐的同时,都得到了一个可以提出某个小要求的特殊待遇。
大家想要的东西不一,但都是既能满足自己,又不至于太过分的要求。
顾乔顶着太子快要杀人的眼神,要了一幅有他和太子角色扮演的画,武帝就像是找到了同好一般地开心。武帝不仅欣喜于顾乔的好眼光,还要一送十,答应了回京之后把不少太子小时候的角色扮演画像一并送到显国公府。
后来顾乔才知道,在武帝的授意下,那些画里其中有一幅的背景里是有他父母的。画像里还有先后,是谁要求把显公国夫妻画进去的已经显而易见,顾乔也终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父亲会为那样的武帝肝脑涂地。没有一个人会是完全的好人,也没有一个人会是完全的坏人,不管别人怎么说,在跟着武帝一统中原的将领眼中,武帝就是最好的那一个。
而周叔辩则和他的皇帝姑父要了一个漫长的假期。
武帝也像是早有所料,不仅允了周叔辩在回京后可以一直放假到太子出阁,也一并允了其他伴读,太子也是一样的。
剩下的皇子公主们也分别得到了在太子出阁前后的三到五天不等的假期,作为安慰奖。
每个人都很开心。
哪怕是再爱学习的温篆顾乔等人,也是高兴的。温篆甚至已经在和谢涟、顾乔等人商量回去之后的秋游了。温篆其实也有很活泼的时候,上次制科考完就是他组织了一场酒宴,爱玩,会玩,但是不会因为玩而影响正常生活。这就是京中的贵公子们最高的标准。
不过,学生们开心了,老师们却不算多么开心。不是说这些老师们有多么爱岗敬业,而是他们怕假期时间太长,学生们心野了,把学的都忘了。
本来在来行宫避暑的这段日子里,他们学得就已经比在京中松懈了不少。
为了让每个太子伴读,尤其是周叔辩,不要得意忘形,苏师傅和白师傅就一起想出了一个可怕的主意——放假前考一回试,放假回来后再考一回试。要是两次考试的分数相差太多,那就……呵。
周叔辩这个小机灵鬼,为此想出了一个鬼才主意:“我第一回就故意考得低一点,不就得了?”
两次相差肯定不会太大。
“那你每次故意得都挺真实的啊。”温篆戏谑道。
周叔辩怒瞪温篆。
温篆迎“凶”而上,好心提醒:“我劝你最好别这么做。”
周叔辩才不听他的呢,然后……周叔辩就因为这次考得尤为糟糕,而被苏师傅登门告了家长。周家是天子近臣,每次避暑狩猎都肯定会排上名号,全家老小齐出动,一个不落。连神志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的周老国公也在其中,他在来避暑的日子里会特别开心,因为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了在避暑围猎的时候,就可以时常看到他的乖囡。
苏师傅去告状的时候,没有特别避着周家的谁,换言之就是,不等周叔辩回家,他们全家都已经知道他这次考砸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争气。
可以想见,等待周叔辩的必然是来自全家的“毒打”。
这还不够,若周叔辩在放假期间继续放飞自我,那么他放假回来考试的时候,结果也肯定不会太理想。那么届时周家人的想法就会变成“你竟然不吸取教训?不知悔改?”周叔辩会死得很惨、很惨的。
顾乔在给周叔辩分析了一遍未来后,对周同学充满了同情:“要不,假期的时候,你努力学一学?”
“……那我这个假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周叔辩仰天长啸,悲愤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