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
20岁的书生吕调阳,正在灯下,夜读诗书。
吕调阳:“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这时,窗外有女子的吟诗声传来,“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
吕调阳闻声站起,探头出窗外望了望,没见人影。
他自嘲地笑笑,又坐下读起诗来,“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这时,屋外又有女子在吟诗,“跨鹤曾来不记年,洞中流水碧依然,紫箫吹彻无人问,万里西风月满天。”
吕调阳按捺不住,出得门去,四野空空,并无人影。
他叹了口气,转身回屋,心有不甘,又出门去,“何方人氏,能进屋来谈谈诗吗?”
屋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转出一个17岁的美丽姑娘来,“原来调阳书屋就在这呀。”
吕调阳:“啊,姑娘,学生这厢有礼了。”
姑娘:“我叫红玉,你是吕调阳吗?”
吕调阳:“正是学生,红玉姑娘,愿进屋谈谈诗词歌赋吗?”
红玉:“这有什么不敢的。”进屋。
吕调阳:“红玉请坐,夜无清茶,只好清淡了。”
红玉:“不碍事,越清淡,越高雅。”
吕调阳:“夜已深,你一个姑娘上山来,也不害怕?”
红玉:“有你在我怕什么,是你的读书声把我吸引上山来的。”
吕调阳:“姑娘家住何处?”
红玉:“我就住在山下,蒙着眼睛上下山也不会迷路。”
吕调阳:“原来是这样,那你家里是干什么的?”
红玉:“查户口你,我也喜欢诗,所以前来跟你谈诗论词,你别胡思乱想啊。”
吕调阳:“岂敢、岂敢,坐怀不乱。”
红玉:“这还差不多,你刚才读的是曹邺和周进隆的诗吧。桂林山水是嫦娥仙姑营造的人间瑶池,古往今来,诗人歌咏桂林,多以明月、桂花为题材,张挻游象山水月岩,有集李白句,明月出天山,月明秋水寒,水流月不去,镊白坐相看。后来蓟北处士半韵半和,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最是有趣。”
吕调阳:“所以周进隆又写道,一轮明月临清流,天遗嫦娥下地游。波光水面四时静,鱼龙不敢尽浮沤啊。”
红玉:“张自明的月水洞诗就更精彩了,癸水江头石似浮,银河影里月如钩,无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访斗牛。自古鹊桥传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金轮待欲长无缺,玉斧仍须妙手修。”
吕调阳:“何止是象山水月洞,那周进隆的月牙岩诗就更叫绝,翠微峭拔倚天表,半轮月照桂江小,岩头黄鸟栖高枝,一声啼破千山晓……”
这时,传来鸡啼声。
红玉:“哎呀,天都快亮了,我要回家睡觉了。”
吕调阳:“红玉姑娘,请告诉我你家的详细地址,日后好去拜访。”
红玉:“咱们穷苦人家,一天忙到晚,那有空接待你,还是我来找你玩吧,再见。”起身就走。
吕调阳追出门去,红玉已经走远了。
他点着头,“好敏捷的身手。”
二
夏&;#8226;日&;#8226;外&;#8226;城郊
路上,一个村姑挑着一担水前行。
吕调阳拦住她问:“请问村姑,附近有一个叫红玉的姑娘吗?”
村姑:“红玉,不认识。”走了。
吕调阳见水边有妇女在洗菜,上前打听,“大嫂,你可认识一个叫红玉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