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男青年经过深思熟虑,在征得亲人们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同意后,他改名换姓,从此,不仅官方户籍档案上有了&ldo;欢镜听&rdo;这个罕见的姓名,而且,有关部门通过全国查询得知,&ldo;欢镜听&rdo;是中国第一个姓&ldo;欢&rdo;的人,&ldo;百家姓&rdo;中创造出一个新姓氏:欢。
2006年,欢镜听回想起当年闯荡海南岛时得到的人生感悟,于是,他在姓名后面加上&ldo;行道&rdo;两个字,从此,&ldo;欢镜听行道&rdo;成为他的笔名。
基于欢镜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2003年,他被推举为江津市政协委员,同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民主党派中的一员;2004年,经中共江津市委、江津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上报重庆市有关部门批准,将欢镜听列为特殊人才特招进重庆江津文化馆,成为国家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内的文化干部。
欢镜听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与栽培,然而,他心中有两大遗憾难以启齿:第一,由于他只有高中文凭,虽然作为&ldo;特殊人才&rdo;特招了,但是没有按照&ldo;特殊政策&rdo;办理,参照应届中专毕业生待遇,一年见习期满后,聘为管理员二档,外边人可能不好理解管理员二档,说白了,就是&ldo;初级&rdo;都达不到,也就是说,已经创作、发表、出版十五部文学作品的欢镜听,最终连&ldo;初级职称&rdo;都沾不上边,在重庆江津文化馆现有十三个在编人员中,他的工资收入排列最后,每月494元。2006年,因欢镜听工作表现出色,江津市人事局考评他为&ldo;优秀&rdo;,奖励一级工资,22元,加上69元的津贴,每月合计585元。靠这点微薄收入,他无法维持自己与刚上初中的儿子最基本的生活,无奈之下,他利用业余时间,背上竹背篓,手持电喇叭,成为一名兼职拾荒匠,一边游走在江津城的大街小巷,一边高声喊道:收书本报纸。有一次,在江津某机关家属院,一位中年妇女出售一捆旧报纸,忽然,欢镜听发现一位年轻女人坐在屋角,双手捧着一本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他故意对年轻女人说:这本书的作者跟我是好朋友。年轻女人抬起头瞄了他一眼,吐出三个字:冒皮皮。冒皮皮是本地方言,包含了撒谎、说大话,等等。年轻女人没想到,她面前这位拾荒匠正是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经济条件差,欢镜听最害怕接到各类请柬‐‐人们戏称为红色罚款单,偏偏在他小有名气后,这类红色罚款单常常不请自来,最多的一天,他接到五份红色罚款单。更让他难过(真的,难过!)的是,主人在送给他的请柬里,还特意附上几行文字,这些文字虽然表述不同,但是核心内容是一样:你是江津城有名的大作家,能够请到你,我感到万分荣幸。欢镜听自己从不&ldo;祝生&rdo;,也从不欠他人类似红色罚款单似的人情。真要说&ldo;欠情&rdo;,不知有多少人&ldo;拖欠&rdo;他的人情。有时候,面对那些侵略者般的红色罚款单,欢镜听有一种生活在殖民地、劳动成果被他人掠夺殆尽的感受。开初,自小受&ldo;中国是礼仪之邦&rdo;文化熏陶的欢镜听,无法垮下脸拒收各类红色罚款单,可是,等到他为应付这类罚款已经欠下上万元的债务后,他只好硬起心肠,采取逃避战术,不再缴纳红色罚款了。第二,不知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欢镜听还有五个月见习期工资没有领到,每月496元,五个月合计2480元,直到他写作这篇文章时(2006年7月27日),快两年了,仍旧没有领到这笔2480元的欠薪。
附录:中国&ldo;欢&rdo;姓第一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