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倒是一阵冷笑:“他这又是哪一出?”
贾母言道:“他的事,咱们家想远着也是不行;太近了也容易生事。其中分寸,老大和政儿,你们自己把握着吧。我要与你们说道的是另一件事。”
事到如今这个份上,贾母虽然在黛玉面前说嘴一副不屑的样子,也不过是做给黛玉看的。
她心里何尝不清楚一国之主的分量,便是贾演、贾源二祖重生,见了此时的李穹,也得半开中门迎客。
谁还没读过史书,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俱是国主,汉有三国争霸,唐末有五代十国,宋与五国称兄道弟,焉知道如今又有了六国将会如何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贾母是大事糊涂但小事精明,她看不出政局的走势,但能看出一件对贾家有百利的事。
“关外各家都有庄子,那些个庄头们势必会欺瞒主家中饱私囊的,这原本也不用多说。但若是关外各家的庄子都与鞑子勾结到了一处呢?”
贾政啊了一声:“这可是要牵累主家的大事!”
贾赦倒是不紧不慢:“不能!最多卖些粮食给他们,勾结到一处那是谋反,犯不着。”
贾母的眼神略显深邃:“老大,这话若是李穹说的呢?”
贾赦哈了一声:“他随手就灭了,谁还敢与他说什么废话?四王八公十二侯,谁家没欠着他些许人情,又值当个什么。”
贾母点点头:“就是这句话。他是不在乎的,可好容易回到京城这些家,又要怎么办?”
这一句才是关键,贾赦与贾政都坐直了身子细细思量起来。
此中有一笔糊涂账,到如今都没掰扯清楚,一直悬在各家的头顶,心中戚戚。
正元帝是罢黜了各家爵位的,可他被忠顺亲王给逼出了京城,忠顺坐了皇位称永历帝时,又召回了各家,还给复了勋爵。
所以当正元帝再次回到京城后,他要同时面对两件事,内阁中书省和重又复爵的各家,他到底认可不认可。
认可下来,他不愿意。
不认可,勋贵隐隐有与中书联手之势,他们两方倒有了默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来势同水火的文官与勋贵,在共同面对天子时表现出来的默契,让正元帝心中拉满了警惕,也正因为此,太上皇才想摆下鸿门宴,趁各方都未做大时,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贾赦与贾政是想不到这么远的事,他俩随着贾母的思路倒是各自想到了一些“远见”。
“咱家借李穹之手,重为八公之首?”这是贾政的思路。
贾赦当即反驳兄弟:“咱家谁能站出来收拾朝政?”
贾政是想说自己来着。
贾赦嗤笑一声:“如今是中书的人说了算,各家为了能求自保,谁也不敢去碰朝政,便是史家那二位兄弟,不也老老实实听命中书呢吗!老二,你想进中书否?”
贾政看着母亲:“若是娘娘。。。”
“后宫本就不得干政,此时又是中书与天家唱对台,你还想着娘娘替你说话?”
贾赦又一次打断了贾政的话头,他不由得想起来李穹还是贾琼时对自己说过的话,人蠢些没什么,就怕既蠢又坏,那才是无药可救。
嗯~~~吾家兄弟便是既蠢又坏之人。
哪知贾政还不甘心:“大哥,我家可还有一个未嫁的王妃呢。”
邢夫人一直默不作声喝自己的茶,直到贾政说出了这句话后,她实在忍不住的笑出了声:“哈哈哈,他二叔,您就没问过外甥女一句?”
贾政一脸茫然的样子,让贾母看着心疼,真像我的宝玉啊,怪不得他俩是爷俩呢。
“嗯嗯。”贾母清了清嗓子,和颜悦色的替贾政解了围:“探丫头还未嫁过去,怎能先替你说话?”
贾政这才醒悟过来,外甥女林黛玉才是中宫之主,自己这么做,将置女儿与何境地呀。
贾母赶紧将自己之意说了出来,省的再被误解了,又要被人嘲笑贾政。
“老身是想着如今朝政不稳,关外的事,倒是一篇文章。若能做的好,咱家便又是了勋贵之首啊,尤其是如今京中无王。”
这下子贾赦与贾政都明白了过来,老太太的意思是借李穹的手,收拾一遍各家在关外的产业,谁要是不听贾家的话,便让李穹给安个私通鞑子的罪名,想来如今的各家都对此小心翼翼呢,不得不听命贾家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