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希:“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节奏感的,情感世界尤其如此,爱情需要滋养,也需要节奏。”轩轩:“就像音乐一样,有唱歌、有弹奏,有谱曲,有写词。”
希希:“美好的爱情就像是一首歌,能把人带入不同的乐感之中。”轩轩:“即使身处谷底,也会被它所熏陶,向往着那份美好的感觉。”
希希:“这就是爱情进行曲,当你身处黑暗深渊时,它像是一束光照亮你。”轩轩:“鼓舞人们从孤独的深渊里爬出来。”
希希:“叔本华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孤独时才能成为自己’,低谷期的你,本质上其实需要的是一个更强大、更坚韧的自己。”轩轩:“是这样的,因为我强大,所以不畏风霜;因为我坚韧,所以傲然挺立。”
希希:“哈哈,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轩轩:“像什么树呀?”希希:“就像沈阳满大街的白杨树。”轩轩:“嘿嘿,你给我的素颜照背景那棵树就是我哦。”
希希:“原来你一直躲在我背后藏着。”轩轩:“你每天下班都要从这棵树下经过,记得拥抱一下他哦。”希希:“嘻嘻,那今晚我就找到那棵树试着抱抱。”
轩轩:“要想象着拥抱我的感觉。”希希:“拥抱你是因为你吸引我。”轩轩:“吸引了就会有需要哦。”希希:“其实我更需要的是从你身上看到自己。”轩轩:“又是一个很难揣测的爱情思想。”
希希:“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杰夫。艾伦所言,在爱情里,最美好的不是两情相悦,而是在两情相悦中,看见了最美好的自己。”轩轩:“这似乎有一定道理。”
希希:“你在写作我们爱情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会自我陶醉呀?”轩轩:“经常会这样啊,有时会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希希:“这不能自拔的就是你自己喽!”
轩轩:“但这只是写作,我们是在谈恋爱。”希希:“那你为什么要谈恋爱?”轩轩:“因为我需要你呀。”希希:“为什么需要我呢?”
轩轩:“因为与你谈情说爱,我很开心呀!”希希:“那开心的是不是你自己呢?”轩轩:“你也会开心呀!”轩轩:“那就是我自己喽!”
轩轩:“哦,这样看来,恋爱中的自己才是主角,对方只是配角。”希希:“因为通过对方看到自己快乐的样子,所以才愿意跟对方接触。”轩轩:“如果通过对方看到自己整天愁眉苦脸的,自然就不能进行下去。”
希希:“哈哈,你终于从恋爱中看清了自己的位置。”轩轩:“这么说爱情本身是自私的,而不是奉献的。”希希:“是双向的。”轩轩:“我又糊涂了。”
希希:“是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又满足了他人的欲望。”轩轩:“都说自私是可耻的。”希希:“但爱情的自私是美好的,只有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前提下,才能让他人看到美好的自己。”
轩轩:“看来你业余修的心理学很厉害的呀!”希希:“其实只是兴趣爱好,因为有你这样喜欢研究爱情的人,所以就愿意结合起来,给你更多的指导。”
轩轩:“看来爱情也不全是自私的呀,你都愿意把这些美好都奉献给我。”希希:“因为我爱你呀,所以愿意把最好的都给你。”轩轩:“但从中是不是看到,我快乐你也快乐呀?”
希希:“当然了,我喜欢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轩轩:“那这时,他人不就成了主要的欣赏对象?”希希:“是这样的呀!”轩轩:“这时在爱情中,你欣赏的是我,而不是自己,因为我快乐你才快乐。”
希希:“是这个理,哎呀,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出来两种不同的结果,现在该我糊涂啦!”轩轩:“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开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爱情,现在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希希:“经过与你讨论,看来艾伦的观点是不对的,或者说只对了一半。”轩轩:“西方人的观点基本都是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问题,所以就会有很大局限性的。”
希希:“那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什么?”轩轩:“意质体哲学,三元哲学思想。”希希:“具体哪三元?”轩轩:“物、意、道三元,意识只是主观层面,需要结合物道客观层面来解读。”
希希:“好厉害的理论,那以后我要多学学你的三元哲学思想啦。”轩轩:“但这思想比较枯燥,怕你学不来呀!”希希:“哈哈,我帮你润上情色,就会光彩夺目吸引人了。”
轩轩:“那我就可以逐渐融入到《力美情缘》的写作中,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希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型文学。”
轩轩:“还是言归正传,爱情影像不是自私的我,也不是奉献的他,而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希希:“也是具有情怀感的幸福。”轩轩:“本质上是照亮自己,也照亮人。
希希:“这种照亮是需要有能量的。”轩轩:“这能量从哪儿来?””蔡崇达写的《皮囊》里有一句话这样说的:‘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
轩轩:“这是发光的能量源,没有光亮,爱情影像也就不存在。”希希:“只有持续的发光,才能照亮别人,看清自己。”
轩轩:“人经历过世间沧桑,踏遍平湖烟雨,就会发现,深耕自己才是最贵的活法。”希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轩轩:“像黄金一样,盛世富贵做首饰,乱世凭据当盘缠,自立则天地皆宽。”希希:“那我们就学会吃高级的苦,成为很贵的人。”轩轩:“只有这样,爱情影像中的你我,才是有价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