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明逍遥五王爷 > 第一百零七章 朝会(第1页)

第一百零七章 朝会(第1页)

第二天一大早,弘治和朱厚照都眼睛带着血丝去开朝会了。两人都是从悠然居的书房走出,可见两人一晚上都没睡。最后出来的是朱厚炜,也是一样,不过他除了书房直接找了一间客卧睡觉去了。

其实朝会不是每天都开的,一般来说要根据皇帝的勤政程度来决定,弘治算是非常勤政的一位皇帝,朝会基本3天一次。但是连续的朝会也不是没有。

朝会的地点是在奉天殿,也就是太和殿(金銮殿)的前身。面阔95米,进深47米。奉天殿与其北部的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共同组成了“三大殿”建筑群,是明清紫禁城建筑群的核心,坐落在全部用汉白玉包筑的三层石台上,每层台的四周都是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石台总高8。12米,边缘高7。12米,占地25ooo平方米。

非常遗憾的是,这么一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型木建筑,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三个月,奉天殿于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宣布投入使用,四月初八便遭雷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三大殿全部被火烧毁,明成祖将这看成是上天和祖宗对他“靖难”夺位、强行迁都、大兴土木的愤怒,惊恐之余,改北京为“行在”,仍尊南京为都,改在奉天门(今太和门)听政,不再重修三大殿,此后的洪熙、宣德二帝,皆有迁都南京的念头,也没有重修。

正统帝继位后,南迁之念已绝,正统五年(144o)重修三大殿,到六年九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成”。虽然借助了永乐时所遗一些旧人的经验和能力,把它建起来了,却又不是与原来完全相同的样子,或者说与原来的“华美富丽”相比,实际上已经简单了许多。

在嘉靖朝,皇宫也生过大火,朱厚炜知道这是由于没装避雷针或是避雷针的效果不好,军工厂已经在研制朱厚炜所画的避雷针,相信不用多久,皇宫就会用到。毕竟这些大殿周围非常空旷,还都是木质结构,一旦打雷下雨不劈你劈谁。

弘治和朱厚照不同,朱厚照是从奉天殿的大门进来的,而弘治则是要从后殿出来,这个通道一般来说只能他走。

朱厚照先进来,文武百官都已经到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见太子进入大门,众人都是拱手行礼,朱厚照则是拱手拜了一圈,算是见礼过了。

大殿内,文武百官分为左右两边站立,古人以左为尊,朱厚照这个大明第二人就是站在左侧队伍的最前头,后面就是几位阁老。能上朝会的都是大官,基本来说除了一些特殊职位,不满正五品是没有这个上朝的,所以放眼望去,就是好多飞禽走兽。

朱厚照刚到了队伍前头,和几位阁老见礼,然后才转身等待弘治到来,奉天殿里也是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只听一声高嗓子,有些分不清男人还是女人的声音响起“陛下驾到。”

大太监何鼎在前引路,弘治一身明黄色的龙袍,缓缓走来,走上台阶,来到龙椅坐下时,文武大臣皆是跪下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弘治双手虚托,平静说道“众卿平身。”众人这才站起。

何鼎在旁边又是一嗓子“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话音一落,户部左侍郎走出队伍,站到中间的过道上,躬身开口道“启奏陛下,中京凤阳,屠遭大雪,损坏民房无数,请陛下下旨赈济。”

弘治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准了。”然后户部左侍郎回到了队伍中。然后一名御史走出队伍躬身说道“启奏陛下,登州,沧州,代州府库粮食不足,知府玩忽职守,中饱私囊,臣请陛下彻查。”弘治依然面无表情“准了。”

兵部郎中又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运河沿岸由于今年漕船甚少,长工无工可做,现已民心不稳,还望陛下慎之。”弘治点点头。弘治其实心里已经愤怒的很了,上奏裁撤皇庄之前,大明国泰民安,万事大吉,现在要请求裁撤皇庄了,大明就这里缺粮,那要赈济,民心不稳了,意图太明显了,耍皇帝玩吗?站在下面的朱厚照也是控制不住地露出愤怒的表情,只是他站在最前面,大臣都没有看到。不过弘治看了几位阁老的面色,现他们也是表情愤怒,就知道这些人的上奏,他们也不知道,心里算是好过了点。

几位官员上奏过之后,似乎就没了动静,整个奉天殿变得沉默压抑。弘治开口了“几位阁老,没什么要上奏的吗?”

正题来了,文武百官精神一振。这时刘大夏才慢慢走出队列躬身说道“启禀圣上,老臣有事要奏。”对于刘大夏的人品,弘治一直是很欣赏的,于是微笑地和缓说道“刘爱卿请讲。”

刘大夏鞠了一躬,用中气十足地声音道“老臣请陛下裁撤皇庄。如今陛下的皇庄占地极大,然大明还有许多百姓家中田亩不足,生活艰难,老臣请陛下裁撤皇庄,退还于民,使得百姓耕其田,朝廷收其税,不出经年,必然民心稳固,国库充盈。”

大臣们本以为弘治会怒,再不济也应该是面无表情,结果弘治却是微笑着说道“刘爱卿言之有理,不过京畿周围的皇庄是朕用内库的钱粮建造的,至今已经3年有余,花费银两不下千万两,这15万长工的月钱又是上千万两,如今内库已经枯竭,如今朕想修个亭子的钱也没有了。若是皇庄退还于民也无不可,只不过每年国库送往内库的银两又该几何?”

刘大夏听了只是皱了皱眉头,说道“陛下投入甚大,若是退还于民,理应从国库补偿,不过国库也不可一次补偿过多,最好要分几年,年年拨付。”

话音一落,其他的文武百官不禁开始窃窃私语,这可不得了,国库的岁入就是那么多,除非横征暴敛,不然一下子就不可能涨的太多。听陛下的意思,从国库要拨给内库2千万两,即使1o年付清,也要每年2oo万两,国库的岁入才几个2oo万两。还有一点,皇庄看着很大,但是去看过的人都知道,连成一大片的一个一个村子才能有所价值,光是几十亩几十亩的比之一般的农田也差不太多。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皇庄加起来才多少个村子,但是要分的官员可不少,而且不少官员不是京城人士,在京城周围也没什么田产,就算分了1,2百亩田地也根本没多少钱。而且大明上下这么多人看着,不可能都分给官员家属,或是大家族吧没钥匙这么做了,在场的文武百官可就要“青史留名”了,这么多人联合一起坑皇帝,是以下犯上,田产拿进自己家族的腰包是中饱私囊,纵观中华历史也没见过哪朝官员有这么干的。

但国库的钱就不一样了,经过“中间环节”,基本每个官员都能都能分到,妥妥的,但是增加内库支出,国库科经过“中间环节”的钱财也就少了,毕竟送进内库的钱,可没有那个不长眼的也来一个“中间环节”。这就势必造成国库内“可流通”的钱财减少,那么他们的收入也就减少,明朝的俸禄可是出了名的低,一家大小这么多,还养不养了。

众大臣在那里窃窃私语,弘治则是微笑地看着,也不训斥。刘大夏则是皱着眉头,暗暗思索。突然一声训斥声传来“君臣对答,其余众人窃窃私语,成何体统,还不快肃静。”众人一看,原来是内阁辅刘健刘阁老,于是奉天殿一下就安静了。

说起刘阁老,整个朝野上下又是有些害怕,就算是弘治也是半敬半怕。因为刘健就是弘治还当太子时的老师,为人沉默寡言,但是语出惊人,往往寥寥数语,直击要害。刘阁老脾气不好,这也是众人皆知的。当初给弘治在东宫当老师的时候,对着弘治那是拿着太子不当干部,该骂还是骂,并不顾忌,别的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勤劳的弘治有时也会“忘了做”,但是这位刘老师的作业那是必定按时按量完成的,不为别的的,就是一个“服”字,别的老师絮絮叨叨讲好半天,弘治还是很难弄懂,刘阁老几句话,便让弘治茅塞顿开,于是弘治就知道这位脾气不好的老师是有真本事的。

还有一点就是从弘治元年到如今的弘治二十一年,老先生当了阁老21年,其中辅1o年,今年已经74岁,要说资历和能力,除了已经致仕的马文升和王恕,没人比得过他。老先生一开口,使得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朱厚照就站在老先生的前面,也被他中气十足的声音吓了一跳。

等到众人安静了,弘治再次说道“除了前面说的,朕还有一个想法,大家议议。皇庄本来是用来补足内库的,毕竟皇宫耗费颇大,从国库拨付的也略显不足,朕觉得不如这样,皇庄呢,不裁撤,国库以后也不用拨给内库钱粮,甚至皇室的优养款项今后也由皇庄拨付,国库的岁入就全部用来造福于民。皇庄的产出也可能不足,那就有皇室之中选择一人,成立商号,从今往后,皇室自给自足,不再从国库拿取一分一毫。”

大臣都吓了一跳,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时要经济独立啊,以前国库拨款那是要户部同意的,要建造亭台楼阁一般也要户部给钱。最重要的是皇家要经商,这可是亡国之兆啊。

果不其然,大部分的大臣都跪下道“陛下三思啊。”刘大夏更是急声道“汉朝灵帝,在宫内置商人,酒楼,整日流连于此,荒废国事,汉朝不久便是饥民遍地,黄巾起义,而天下震荡,陛下不可不察也。”

弘治看了一圈各位大臣,现还是有一些人站着没动,似乎在考虑什么。于是平静说道“众位爱卿勿急,这次的皇室经商与汉朝时有所不同。先说说皇庄,众位爱卿对于皇庄颇有微词,主要是皇庄占据农田,有于民争利之嫌,所以以后皇庄将不再购买有主之地,即使要扩大,也是选择荒地,无主之地,朕这个皇帝应该还是有权利征用这些土地的,对吧。再来说说经商,这个经商与以往不同,所贩卖的商品都是大明以前没有的,在我大明境内,将不涉及现有的所有商品,当然与番邦交易则不在此列。不仅如此,此次组建的商会还将修桥铺路,一条将从京城修到广州,一条从京城修到西安,再从西安修到成都,并且承诺,路上不设关卡,商旅行人来去自由。”

众位大臣一下子愣了,这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