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药方收好,问道:“我兄长和母亲故去之后呢?”
苏镰沉声道:“若是寻常,老爷多半要受罚,但自从八月瘟疫传入城中,每日都在死人,老百姓死的不计其数,王侯宗室的、百官家里的、宫女太监们,亦日日都死不少人,说句不好听的,小人和老爷都麻木了,太后和陛下也知道老爷是尽力而为了,再加上大夫本就不够用,哪敢再惩处老爷,因此只罚了老爷俸禄了事。”
“当时叛军还未大败,世子和公主又是染疫病而亡,因此实行了火葬,后来又与叛军对峙了两月,直到腊月初,他们才彻底溃败,那个年是在丰州过的,丰州连日大雪,城中补给不足,自然是再凄楚不过,等到了贞元四年开春,陛下才带领百官班师回朝。”
苏镰沉沉叹息,秦缨忍不住道:“我兄长年幼,我母亲体虚,但也不至于只有他二人染病,我们府里其他人一直好好的?”
苏镰拧眉道:“的确,不过自从发现公主与世子不适,侯府其他人便开始喝预防的汤药,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才未染病。”
秦缨深吸口气,又问:“当年……陛下和太后可曾染病?”
苏镰一听此言,眼神极快地闪了一闪,“这个……这个小人不知。”
秦缨眯眸道:“太医院照顾陛下和太后才是重中之重,你们怎会不知?”
苏镰沉默片刻,“当年……从八月底开始,便有药不断送入刺史府,但谁也不知道那药到底是给谁的,老爷也不是专门给陛下、太后看病的,因此小人并不确信。”
秦缨又问:“给陛下和太后看病的太医是谁?”
“是当时的太医院院正魏明枢。”
话音落下,苏镰又叹了口气:“但他当年在丰州便故去了,就在公主殿下故去后不久。”
秦缨不解:“因何故去?”
苏镰道:“似乎也是染了时疫,小人记不太清了,当时御医和民间的大夫,好些都因为治病救人而亡,他们是最忙的,累至体虚,自扛不住疫病。”
秦缨微微点头,一时想不出还有何好问,便道谢,“劳烦老伯远途而来,事隔多年,许多事记不清也属正常,还请老伯在京城留几日,等我将此事查出个眉目,再送老伯归家,您有何要求,请尽管提便是。”
苏镰弯了弯唇,“在下老败之身,在哪里都一样,也无甚要求。”
秦缨便作思量该如何安置苏镰,这时谢星阑道:“我府中宽敞,守卫亦森严,就让他留在我这里,也免得跑来跑去引人注目。”
秦缨自相信谢星阑,便点头应了。
谢星阑吩咐谢坚,“安置在北苑,尽心照顾。”
谢坚应好,又道:“时辰已晚,我带老伯去用晚膳,老伯也好早些歇下。”
苏镰应是,待行了礼,屋内几人尽数告退。
他们一走,秦缨表情沉重起来,“别的不说,苏太医对这药方颇为紧张,回老家之后,又时时处在恐惧愧疚之中,实在古怪,而他亡故之前,有人追去了他老家,这二人又会是谁?他们说了什么让苏太医病情急转直下?”
秦缨又拿出药方,“我得去找柔嘉仔细看看。”
谢星阑道:“你们府里人可曾提过当年之事?”
秦缨摇头,“我父亲多年来惦念母亲,这是不能提的禁忌,当年一起去丰州的人不多,如今还在府里的,应该就只有广叔和一二老仆,我若细问广叔,便等于问我父亲,若非必要,我还是不愿惹他伤心的。”
谢星阑道:“倘若药方有问题,应是很易看出。”
秦缨颔首,朝窗外看了一眼,见夜幕已至,便道:“今天时辰已晚,明日一早我便去找柔嘉。”
顿了顿,又看向谢星阑,“多谢你费心找来人证。”
谢星阑眉眼微深,“如何谢?”
秦缨一愣,看他,“你想如何谢?”
谢星阑唇角牵了牵,转了话头道:“这两日我们查了段柘回京见过的那批人,人数众多,眼下尚难确定到底与谁有关,不过,也有个好消息。”
秦缨眼也不眨,谢星阑道:“当初逃走的另一个江原随从,被我们找到了。”
秦缨一喜,“果真?在何处找到的?”
谢星阑道:“在蒲州,人已经在路上,三四日之后便可抵京,有了此人,或许能审出更多细节——”
秦缨点头,“那便是最好了,眼看着快过年了,陛下想必着急。”
谢星阑抬了抬下颌,令她落座,又道:“陛下更急西北的雪灾,正派人去西北震灾,南下禁毒的钦差也定了——”
秦缨忙问:“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