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海权论提出者 > 六政府特征(第1页)

六政府特征(第1页)

在论述一个国家的政府及制度对海权的影响时,不必拘泥于那些抽象晦涩的哲学问题,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较明显直观的方面,也不必抛开这些去探索那些遥不可及的影响,对那些原因的论断应该一笔带过。

但我们必须看到,不同的政府机构及不同时期统治者的特征,都对海权的成长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与其民众所具备的独特性格,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实体,这就相当于在自然条件下,一个人应运而生;而这个国家政府的运作方式就相当于人的思维方式,如果这个国家的政府是明智的、富有亲和力还有极佳的智力,并且有着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精神,那么就会取得成功,反之注定失败。

一个完全按照民众的意志做决定的政府会在各方面促进海权的成长,这一点是十分肯定的。从海权方面来说,只有一个真正接纳民众意见并为之努力的政府,才会有成功机会。当这个国家民众的意志与其代表们的意志在国家组建中占了较大份额时,这个政府才会健康稳定发展。然而,这种完全民主自由的政府也有种种不足,倒是只有独断专权的政府才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比自由政府经过漫长的谈判讨论所建立起来的海军要直截了当得多。只是后者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当组建这一军队的君主死亡之后,政府的政策就很难再继续维持。

英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强国,所以英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尽管英国政府的所有举动未必都正确,但它们与对海洋权力的维护总是保持一致的。英国政府的傲慢无礼可以追溯到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尽管在那个时候英国除了本土之外没有其他领地,这里有一段黎塞留表述詹姆斯政府的话:

亨利四世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具骑士风度的王子之一,他的大臣萨利公爵登上了一艘主桅杆上悬挂着法兰西国旗的法兰西船离开了加来,刚进入英吉利海峡就碰到了在那里等待他的传递信息的英国快艇,这艘快艇上的指挥官要求法国船降下国旗。萨利公爵考虑到法国军舰的性能,毅然以自己的身份拒绝了这一要求。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足够让这些善良的法国人伤心,三发炮弹击中了法国的军舰,萨利公爵被迫屈服了。

后来萨利公爵多次要讨个说法,而这位英国船长的回答是:“恰恰是我的职责使我向您致敬,但同时您必须服从我们海洋霸主的地位,并以此为荣。”虽然接下来詹姆斯国王向萨利公爵道歉,稍稍缓解了他心中的不平,但内心的愤懑还是时时涌现,并且永远都无法消失。亨利大帝只好就此事从中调解,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必须通过海上武力来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海上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演变将自己推上海洋霸主的地位。

从近代的观点来看,英国这种粗鲁的行为和那个时期它的国家精神是完全相悖的。更加值得反思的是,这种行为是英国宣扬自己要称霸海洋的一个标志,而对这位法国最高统治使节的侮辱,竟然是由英国胆小怕事的国王当政下的一名小指挥官发出的。所谓英国人口中国旗的荣誉感,完全是个空泛的誓言,它也仅仅代表了这个政府对外的目的性。然而这种要求在克伦威尔时期,却是所有人都坚持的,这跟国王专制统治没什么区别。

1654年,荷兰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向国旗致敬”也是他们议和的条件之一。克伦威尔⑤不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暴君,他还时刻对英国的名望和实力非常敏感,为了向世人宣扬英国的名望和荣誉,他甚至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礼仪制度上下大工夫。当时的英国海军还没有完全取得海洋霸权,算不上十分强大,但是在克伦威尔严格的控制之下,这支海军很快就焕发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接下来这支海军遍布世界各地,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非、西印度群岛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为自己的国家取得权力,并为它们国家遭受的损失取得补偿。正是在克伦威尔的这种高压政策下,英帝国用武力征服了牙买加,并进一步扩大其帝国范围,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时期内的一些和平性措施也十分有力地促进了英格兰的贸易及航运的增长。克伦威尔在著名的《航海法》中宣称:“所有运往英国或者其殖民地的商品,必须由英国本国的船只或者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的船只来运输。”这一法令是专门为了对付当时海运业比较发达的荷兰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满。但在那个民族冲突不断的岁月里,这一法令对英国显然是非常有利的,以至于在君主专制的统治下,它还能够长久地存在。

又过了大约125年,纳尔逊崛起。在他没有开创自己的事业之前,就已经十分崇尚航运业了,他在西印度群岛的那几年,严格执行针对美洲商船的《航海法》。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继承了王位。尽管查理二世时常欺骗英格兰国民,但他对英帝国的荣誉和传统的海洋政策却是忠心不二的。他想要摆脱英国议会和民众的牵绊,于是与路易十四私下来往。在写给路易十四的一封信中他说:“要使两国联盟,摆在面前的主要障碍是,法兰西现在正全力创造一种商业条件,好让自己成为海上强国。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只能凭借我们的海上力量和商品贸易才能维持住海上强国的地位。这一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以至于法国采取的任何军事行动都会引起我们的猜忌。”

在两个君主谈到对荷兰的进攻时,关于由谁来统帅英法联合舰队,两人展开了一番争论。查理二世在这一点上毫不让步,他说:“控制海洋一直是英格兰的传统。”如果说他在这方面要做出让步的话,他将无法对他的臣民交代。在对北部联合省的分割中,他还为英国争得了控制斯海尔德与马斯河的有利位置。在查理二世统治下的英国海军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克伦威尔时期的精神与纪律,尽管后期英国海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这种情况成了他暴力统治的主要特色。在1666年的海上战役中,英国的蒙克⑥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仅仅把舰队的四分之一派到了海上,结果发现他们要对付的是拥有着极大优势的荷兰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蒙克毅然决然发起了攻击。在前期的战斗中,虽然舰队遭受了一些损失,但也取得了诸多辉煌战果。这次行动虽然算不上一场战争,但英国的国民和政府对海军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欣喜的。几个世纪以来,经历过无数磨难的英国海军终于掌握了制胜秘籍。作为查理二世的继承者,詹姆斯二世曾经在海上服过役,并且指挥过两场大规模的海战。在威廉三世继承王位时,他不但掌管着英国,还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这两国一直结盟对付法兰西和路易十四,直到1713年缔结《乌得勒支和约》⑦,法国取得了海上的优势,而这一过程则持续了漫长的25年。英国政府越来越稳定,并且持续扩大其在海洋上的影响范围,促进海权的发展。在海上,它击败了公开的敌人法兰西;作为一个并不称职的朋友,它狡猾地不断削弱荷兰人在海上的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和荷兰签订的条约中规定,荷兰同英国的海上力量之比应为3∶5,也就是说,英国的海上实力几乎是荷兰的2倍。而另一条规定则恰好相反,荷兰可以拥有一支10。2万人的陆军,而英国只能有4万人。这就意味着,将来的海战要依靠英国,陆战则要依靠荷兰。无论这种约定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趋势都是明摆着的。在《乌得勒支和约》中,荷兰获得了土地上的赔偿,而英国不但取得了在法兰西、西班牙及西属西印度群岛的通商特权,还获得了地中海的直布罗陀与马翁港(Mahon)等地区的海上租借地,以及纽芬兰、新斯科舍半岛与北美洲的哈德逊湾。这样一来,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已经荡然无存,荷兰的海军实力也逐渐下降。与之相反的是,英国在美洲、西印度群岛、地中海都取得了统治地位,从此英国政府便一步步踏上了由英格兰王国向不列颠帝国转变的道路。

在《乌得勒支和约》签订25年后,和平成了英国和法国这两大海洋强国执政权臣们的主要目标。虽然这是一个非常不太平的时期,大陆上政局变幻,小规模战争不断,各种条约层出不穷,但英国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海上霸权。在波罗的海,英格兰的舰队有效地阻止了彼得大帝对瑞典的进攻,保持住了那片海域上各种力量的平衡,而且还得到了海军仓库。

丹麦幻想着在别国的帮助下建立一个东印度公司,但是英国和荷兰都不允许它这么做,还对它进行武力威胁,因为在这两国看来,丹麦的这种做法有损于他们的既得利益。按照《乌得勒支和约》的规定,尼德兰已经转让给了奥地利,在奥地利沙皇的恩准下,一个以比利时奥斯坦德为港口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了,虽然这个东印度公司有点不伦不类。对于低地国家来说,这一举措意味着通过海尔德河的天然出口恢复了以往的贸易,这又遭到了英国和荷兰的强烈反对,而且在这件事情上,法国也倒戈相向,这个公司最终付诸流水。在地中海,《乌得勒支和约》的实施遭到了奥地利国王的阻挠,奥地利在当时是英国的同盟国。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奥地利迅速占领了那不勒斯,并且宣扬要用西西里岛去交换撒丁岛。这种做法遭到了西班牙的反对。接下来刚有起色的西班牙海军在塞尔伯诺尼的领导之下,于1718年在帕萨诺海角遭遇了英格兰舰队,西班牙海军一败涂地,被英格兰舰队全歼。第二年,一支法国的陆军在英皇的授权下穿越比利牛斯山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海军的码头、船厂和军事设施。这样一来,英国人不但掌握了直布罗陀与马翁港,还帮助其盟友奥地利占领了那不勒斯与西西里,而它昔日的敌人此时仅在苟延残喘,不足为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