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耸了一下肩,又坐正,胤礽已经看见了,眼神古怪地看了她一眼,淑嘉咳嗽一声,胤礽闷头喝茶。不行,他还是想笑,他老婆的表qg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故作正经!
笑话人是不好的,尤其是在喝水的时候,这不呛着了,还从鼻孔里喷出几滴茶水来了。
胤礽发出惊天动地的咳嗽,众人一拥而上,捶背的捶背,擦脸的擦脸。
有了这么一个cha曲,胤礽的不快散了大半:&ldo;这是个挤脓包的事儿,早发出来比晚发出来qiáng。我正有大事要做,理顺了这些人,也是应有之义了。&rdo;
淑嘉给他擦了擦衣服上的茶渍:&ldo;你可算是笑了。&rdo;
&ldo;咦?我一直不笑的么?&rdo;
&ldo;明知故问。&rdo;
‐‐‐‐‐‐‐‐‐‐‐‐‐‐‐‐‐‐‐‐‐‐‐‐‐‐‐‐‐‐‐‐‐‐‐‐‐‐‐‐
胤礽到底派人去查了一回赵凤诏,等到传来确切qg况的时候,众臣也在他的施压下对噶礼的qg况不敢再多偏袒,又查出噶礼许多不良qg状。
得,两人一齐判吧。噶礼因为在旗,被革职召回京中,吐出了部分赃款。所谓部分,才是查出来的部分亏空而已。噶礼自任两江总督,贿赂比亲自贪污得要多,多是他拿了好处,别人担了亏空。由于官场上的送礼潜规则,这一部分的追缴的力度就很小,许多账目不了了之。
赵凤诏就比较惨了,其案qg与托合齐、齐世武告的&ldo;贪墨五十万&rdo;略有些差距,却也有二十来万银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在他身上,还真是应景。
革职,追缴。
要知道赵凤诏的亏空贪墨,许多都是送了礼给上司去了,他的家产可没这么多。而赵申乔居官颇为清廉,也没这么多钱补。清廉的父亲偏有一个贪墨的儿子,赵申乔很感愧,自请解任,说是教子无方,我也不gān了,言辞颇为激烈。
胤礽又挽留赵申乔,号称&ldo;不以其子而黜其父&rdo;。赵申乔还是郁闷,也知道自己被打了黑枪,但儿子也确实做了坏事。可惜赵凤诏还在回京的路上,他不能立时抄起家法来收拾儿子,憋了一肚子的气没法儿出,死命要退休。
胤礽火气比他还大,把他给骂了一顿,赵申乔的折子措词激烈了些,正好给了他发作的借口。一通大骂之后,赵申乔老实了,表qg更克板了,行事更端正了,恨不得代儿子把失落的节cao给捡回来。
齐世武与托合齐大乐,两人捏着酒盅取笑赵申乔:&ldo;这个老杀才终于有了报应了!&rdo;
然而事qg又有了峰回路转,两个女人重又把齐世武给扯了出来!
原任陕西宁州知州大计参革姚弘烈妻孙氏叩阍,控告原任甘肃布政使觉罗伍实、庆阳府知府陈弘道等勒索银两。
原任庆阳府知府陈弘道妻王氏叩阍,控告四川陕西总督殷泰等徇庇知州姚弘烈,将陈弘道严刑拷讯。
听起来跟齐世武没关系,但是经过深入调查,齐世武曾任甘肃巡抚,收过布政使觉罗伍实火耗银三千六百余两(火耗的一大用处正在于此,为了孝敬上峰,火耗越收越多,遂成民累)。
案qg也很简单,跟宜思恭的事儿差不多,上头要钱,底下给得不够,两边儿闹翻。所不同的是,陈弘道与伍实一体,姚弘烈与殷泰一路,伍实向姚弘烈要钱,姚弘烈拿不出来,殷泰帮姚弘烈,就要收拾陈弘道。
两个女人,为了丈夫能跑来叩阍,着实可敬,可惜两个丈夫都不太gān净,众人感叹一回这陈弘道与姚弘烈走了狗屎运遇到好老婆也就放到一边了,重点还是把目光放到了案子上。
这个案子被两个女人捅了出来,她们的丈夫却都是小角色。案子卷进两任甘肃巡抚、现任川陕总督、三任甘肃布政使……闹得大了。
最后被正经罚的却只有姚、陈二人,姚弘烈确实亏空了,从重判罚,追缴。陈弘道没有亏空,但是行为确有不端,革职杖流,准赎。其他人都是旗人,应照律革职枷责,准其折赎,出钱免罪。
事qg到了这一步,无非就是两个女人白忙活了一场,皇帝被打了脸,知道了整治的败坏、贪腐的横行,也知道自己减火耗是多么的英明。
前面说过了,赵申乔做过左都御史,还挺护着言官的。现在他被&ldo;报复&rdo;了,言官们又一窝蜂地上表,把涉案的几个人都给参了个底朝天。齐世武等是旗人,另有律法管着,或许不能重判,但是也要把他们搞臭!
皇帝两边脸颊都被扇肿了,胤礽真想把两边人都给掐死!
事件落幕的时候已经到了九月末,皇家集体又搬回了宫里。天gān物燥,皇帝火气也很大。亏空的抄家来补,犯罪的不准赎!该流放的流放,该枷的枷,你们打我的脸,我也不用给你们脸面了!
国家对旗人的圈养政策使得这些丁忧的、退休的都得乖乖回京居住,拎过来骂一骂是极方便的。
乾清宫上空回dàng着皇帝的咆哮:&ldo;朕一向优容你们,你们居然让朕没脸!心里眼里都没有朕!&rdo;
经过此事刺激,胤礽再度下诏,有亏空的自己补上,别等着我去清算!火耗收得多的,自己减了,别等到闹出事儿来!上司不要再勒索下属了,下属被勒索的可以上密折告状,都td给我老实一点儿!还有,旗人们你们争点儿气啊,别总捅漏子成么?
与此同时,又郑重表彰了额伦特这样旗人出身的好官,号称在旗官员向他们学习。
第256章新一代的皇长孙
皇家搬家,说是项大活动,真要动起身来,也不是很费力气。粗活累活有人gān,到了皇帝皇后这个级别的,连清点东西都不用自己动手,自然有人揣摩上意,把你平时用惯了的一一打包带回紫禁城。
帝后二人是不用注意自己的东西了,却要关注几个人。第一个是太皇太后,老太太俨然本朝一宝,又上了年纪,万不可掉以轻心。胤礽与淑嘉都先后几次或亲至或派人,千叮万嘱,命太皇太后身边伺候的人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