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6章
牛进棚今儿下班也把两侄子给带了回来,牛翠兰更是从姐妹两那听到了消息,这会人都全齐活了。
“徐家栋自顾自的进了门,把社员们不让老太太离开生产队的事说了遍。
因为故意扬着声,外头也听得挺清楚。
徐春娇刚问了句为啥啊,外头的社员忽然后退了一大步。
屋里头还接着说呢,徐家栋道:“大伙说想要个保证,说您去了还回来。”
还没听见徐老太回话的社员下意识扭头就跑,刚好跟慢悠悠溜达过来的徐水生打了个照面。
徐春娇杀气腾腾的刚好冲出来。
她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这些人的,拔腿就要追,倒是要问问不回来要把她咋的。
她铁定是吃大亏了,否则这些人不能有这想法。
要天天一人一个嘴巴子,哪一天她不打还都得对她感恩戴德,一个个都是欠的。
社员们跑得更快了,眼神一个比一个清澈。
徐水生倒也是真有正经事,忙喊住亲姑。
老太太要出海的话,明儿只有捕虾船。
捞虾的话五十海里就能捕捞到大个头的野生虾类。
不算远,按着生产队机帆船的速度,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
老把式说明,明早清晨四五点涨潮的时候出海,大概午后会回港。
这就跟通知没两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省产队购入了三艘大船安全性高了,还是这两年运气好,难得没有社员在海里丧命。
搁以前大集体的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寡妇和孤儿,都是出海的时候丢了命,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没法子,光是渔船就好大的限制。
机帆船那都算好的了,木船和水泥船也得用来捕捞生产。
船小还烂就算了,天气预报也是今年才搁电视上正式成为一个节目。
以前市气象局是军管单位,最开始可不往外宣扬气象情况,就怕哪一天干仗了叫敌人利用了。
后来小地方陆陆续续也有气象站,广播里倒是天天播送,但内容都是‘今儿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准头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渔民出海都是靠老把式的经验,所以总有出错的时候。
容错率太低了,在海上一旦出事几乎就会要了命。
所以渔民工分很高,而且出海有补贴就是这个道理。
饶是现在,渔民还是把‘穷不出海’挂嘴边,才那么乐意老牛家办加工厂。
一样的,先锋生产队的社员之所以依旧乐意集体捕捞,就是指望着真出了事,生产队还能顾着一家老小。
真要分开单干,搁海里没了就是没了,可没人再管你。
徐春娇寻思也行吧。
这趟出海主没想过办成什么买卖,主要是为了这张嘴。
海虾她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