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因为东瀛郡移民不断迁来,人口增加,先期三十六屯的人开的地根本不够分了。移民留在海参崴无所事事。
所以于得水利用行政权力,将很多新移民安插到三十六屯和双城子民屯里。让这些移民一边开地,一边整修水渠等基础设施。
这就挤占了不少之前居民的土地。
特别是双城子的民屯,因为是冬天刚移过来,没有任何基础,虽然烧荒开地,但地也不够种。
于得水虽然带来了很多农业专家和大批农业机械,但这是用来搞大农场规模化种植用的。
事实上,在黑龙江行省,实施的是和大凉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另一套制度。
按照于得水颁布的政令,所有民屯的移民不应小块随意种植,而是要听上面的安排,上面要种啥,他们就统一种啥。这样无论种植和收割都可以用机械,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到收获季节,按照每人出工出力的多少,分配收获物。
这是非常现代的生产方式。也是符合黑龙江行省的情况的。毕竟,如果在大凉之前的农业区搞这种形式,触及的个人利益太多。无法推行。但黑龙江行省有着大片的无主之地,这就避免了产权纠纷。
如果于得水成功了,这些移民就成了农场职工,也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于得水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当然也是来源于大凉皇帝陈长生。
在陈长生看来,黑龙江行省最适合搞集约化国营大农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粮食基地。否则,当国家需要粮食的时候,老百姓不卖,或者居奇囤货,那生产再多粮食也没有用。
另外,陈长生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黑龙江行省是大东北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相当于辽宁行省和扶余国加起来的两三倍大,而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汉人却非常稀少,人口大多需要从东瀛郡移民,如果在这里实施土地私有制,新开垦的土地全成了东瀛人自己家的资产,那大东北岂不是让东瀛郡的移民给理所当然的占有了吗?
陈长生可不是一般人。对这个情况自然有他的方法。
他防东瀛人就像防贼一样。除了用汉人和其他大陆民族来混合四岛的血统之外,把黑龙江行省的土地国有化,将耕地变成国有农场,让那些东瀛郡移民成为农场职工,只提供劳动力,并不占有土地不就完了吗?
陈长生的远见是超越历史时代的。
他的构想别说当时于得水听着觉得不可思议。东瀛郡来的移民更是可不理解。
明明自己开的地,怎么就说了不算了呢?
但他们不敢明面上反抗,毕竟,他们还要仰仗着大凉帝国的军队保护他们的安全。可是他们心里却憋着气儿。
所以,听说孙龙江要征召民兵,并且总督于得水宣布说,只要跟孙龙江到其他地方建军屯开地,每户可以拥有一两顷地属于私有的时候,就连金英杰和陈化成等人也都坐不住了。他们和一些基干民兵一商量,决定跟孙龙江去。
既然是开地,到哪儿开都一样。
于得水当然也不能放任这些劳动力随意走。
那样,建起农场也没人干活了。
所以他又附加了一条限制条款。想要去屯垦,必须得能战斗的,还得经过孙龙江的挑选,人数还要有上限。
就这样,金英杰和陈化成两人和其他五百多户移民被允许和孙龙江一起去开新屯。
有了这五百户农民,孙龙江相当于多了五百民兵。而且这些民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都是肯拼命的。
孙龙江带着这些移民一直往内地走去。在距离双城子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地方,孙龙江决定在这里设置军屯,卫护双城子郡。
这已经是他在龙江大地开拓出来的第三个居民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