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爷爷!”
“走吧!”
“我也想走,可是你给我一吊钱够干什么的啊?够吃几天饭的,我会饿死地呀,爷爷!”
“霄珥啊,人要学着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当年爷爷出去闯荡的时候,也就骑了一头驴,身无分文啊!不是也过来了么?”
“可你那驴不是卖了五两银子吗?这吊钱我不要了,我要那驴!”
第一部 少年勇闯红尘路 第一章 只身下山谋生涯
月明当空,繁星隐隐。
由拳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隐没在荆棘灌丛当中,参差交替而生的树木被夜风吹动,发出飒飒、呜呜之声,象怨妇的哭泣,在荒冢、野坟间萦绕。
夜猫腾起时掀动地气流,和着婆娑树影,映在那山崖壁上,象少女在梳头,象书生在写画。
风更大了,声更响了,影子动的更厉害了。
突然,一不明物从五丈高的山崖上滚落而下,落地时发出‘轰’的一声响,紧接着一个人影同样从上飘落下来,到半空中的时候一顿,又接着往下落,要到地面时一个灵巧的翻身,松开手中抓着的藤条,这才轻轻着地。
借着月光隐约可以看到此人身高约五尺,长发挽起在头顶处盘出一抓髻,用那黑色绳布绑住,脸上同样黑巾蒙面,上身穿一件黑色竖排纽襻扣的短褂,腰匝一寸宽黑色要带,下身是黑色的紧口裤子在风中微微抖动,脚下踩一双黑面千层百衲布鞋,背后斜挎着一个黑色包裹,总之,在黑色的夜晚,朦胧的月光下,看什么都是黑的。
此刻他正眨着那双黑眼睛,一手掐腰,一手拎着一把柴刀,看着面前这捆刚扔下来的柴火,嘴里嘟囔着念道:“这老头子太不象话,让我下山,到是多给点钱啊,居然说什么闯荡的日子要靠自己,到了山下就有钱了,唉!也不知道这一捆柴火能不能换上几个包子吃?还好小爷我功夫到家,抓了只兔子。”
边嘀咕边又把那柴火单手提起,甩到后背上,微躬着腰,象座小山一样继续沿路往山下行去。
不时的刮到旁边的树枝上,发出哗哗刺耳的声音。
此人乃十四年前穿越而来的人,当时变成一个婴儿,被一隐姓深山的‘高人’所抚养,取名为店霄珥,霄珥二字为凌霄之上光晕闪耀之意,也是他身上原来携带的那个玉佩上的字,而后就开始了全面培养,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加上店霄珥本就带着生前的理解能力,各项技艺进展神速。
今年那老头以店霄珥十五岁为由,让其下山历练红尘,同时完成这老者对别人的一个承诺,还有让店霄珥寻找生身父母。
兴奋,向往,期盼,不舍等各种情绪交汇的店霄珥只得找了把柴刀带在身上,随便包裹两身衣服,一路砍柴、捉鸟,套兔子,月亮正中的时候才赶到此处。
山路漫漫,一个人到也不急,背着柴火一下下躲避着出现在小道上的荆棘、树枝,到也别有一番特殊味道,至于那蒙面的黑巾,那是为了低调,处处留意,时时小心,养育之恩要报的,生活也要有个方向的,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估摸着现在也就是四更天上,江南三月初的天气即使是晚上也带着些暖意,边走边侧耳倾听,要是有某种动物的声音响起,还可以想办法弄来多换些钱,等五更过后天明之时正好能到这由拳山下的由拳镇。
这由拳镇因就在由拳山的山脚下,也因山得名,店霄珥从六岁后,每年都和师傅到此游玩一番,店霄珥的理由是接触红尘,知己知彼,其实就是在山上识字、学习给憋的,好在他还知道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遭罪的道理,到不象一般的小孩子那样哭闹,这一点也让那个师傅爷爷惊诧不已。
一路无事,天亮的时候果真是刚好到这山下,再走上两步路就能见到人家,换了一条胳膊拉着身后的柴火,另一只手甩一甩,活活血,顺便把遮在脸上的蒙面巾给拿了下来,此时也看清这一身衣服原来是淡青色的,背后被柴火挤扁的布包是土黄色的,并不黑色。
店霄珥抹了把头发上的露水,再把腰弯下一些,这才有点象一个樵夫的样子,只是年轻了些。
进到镇子中的时候,早起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袅袅炊烟,声声鸡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店霄珥迎着朝阳,那光辉毫不吝啬地照在了他那充满智慧、深邃的黑眸中,摸了摸饿瘪的肚子,这才觉得自己和植物之间的差距,让他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
只好沿着路,低着头的向‘如归’酒楼走去。
这柴火只有酒楼才收的,普通的住户都是靠山吃山。
说起来这由拳镇不大,不到二百户的人家,数起来顶多一千二三百口人,远远说不上是繁荣,可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居然有着三家三层的大酒楼,‘如归’‘泰来’‘迎鸿’,评一评也是各有千秋,价钱也贵,本地人去吃的少,多是一些外来的人,或坐着轿子,或乘着车,或骑着马,其中有莺莺燕燕的姑娘、谈诗论词的文人、大腹翩翩的老爷。
要说这卖兔子价格出地最高的应该数迎鸿酒楼,这镇上有一句话说的好‘迎鸿鲜、泰来甜、如归最安然’,这迎鸿为追求这一鲜字,生猛之物通常给的钱都最多,尤其是店霄珥半夜抓的兔子。
可店霄珥却非要去如归,因师傅爷爷曾带他来如归吃过两次饭,那感觉真是宾至如归,喜欢热闹的在一楼,这一楼大厅当中喧嚣非常,喝上二两酒,你可以使劲的喊;喜欢清净的到二楼,水墨山峦的隔断,仿名家的题字,文雅而宁静;喜欢看风景的上三楼,登高望远,青山如黛,尽透胸怀!
背着一捆柴火晃悠到了如归酒楼的门口,有店小二看到迎上来问:“哎!背柴的,这柴可是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