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点点头,扭头用征询的目光望望杨秀清,“我看也只好如此,既然不能抽出更多的军力组织北伐,不如暂缓一下更好。为了争取时间,以免林凤祥他们按照历史上的发展进入山西,小弟昨夜已经派出信使通知他们做好返回扬州和镇江的准备。天王、东王兄,你们看呢?如果觉得可行,就立即发旨意诏回他们。”
洪秀全想了想,没有表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杨秀清。从心里讲,他不愿意诏回林凤祥他们,既然林海丰和郑南都能预测到未来事态的发展,那就完全可以以此来指点北伐的将士,确保北伐能够顺利进行。
杨秀清和洪秀全的想法不同。到底是个实际掌控全局的谋略家,他也看出了北伐就这么硬撑下去,未必能达到先前的战略目的,也只是能起到牵制北方的清妖,不至于一下有更多的人马来围困天京而已。尤其是林海丰说的最后那句话打动了他,北伐的将士都是能征惯战的捍勇之人,对天朝更是忠心耿耿,又都是以前他的本属。想到这里,他用力一挥手,“既然二位都以为可行,我自然赞成。马上就通知北伐的人马迅速返回,正好可以集中力量,伺机打掉向容这个老妖头的江南大营,省得他总在天京城外碍眼。天王,你看呢?”
眼见东王和翼王难得的意见一致,又都支持林海丰的说法,洪天王惋惜地说:“只是难得的北伐大好局面就丢掉了,将士们白白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并不可惜,”林海丰望着洪天王,“清妖在山东、直隶都有大批的人马即将加入对北伐部队的围堵。咸丰还会抽调蒙古僧格林沁的精锐马队,北伐军面对的清军是强大的。而依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保证天京的安全,既不能放弃扬州和镇江,更不可能从天京抽出人马。林凤祥他们只能是孤军作战。没有后援,没有回旋的余地,这种作战是不会有结局的。”
洪秀全点点头,“昌辉,你的看法呢?”他把唯一的一线希望寄托在了闷头不响的韦昌辉身上。
韦昌辉没有想到东王会如此和这新来的安王默契非常,心里感觉自己在天朝的地位已经开始下滑,正低着头颇有些伤感。听到天王问自己,他连忙抬起头,丝毫也不犹豫地说:“小弟完全赞成取消北伐,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除掉江南大营才是上策。”
“好吧,既然大家意见都这么一致,就先这样定下来了。”洪秀全有些无可奈何地说。
杨秀清笑了笑,看着天王,“安王和宁王都是大才,为了天朝大计考虑,秀清以为该由他们两位来主持朝中的军事决策,秀清愿意让出军师的职位。请天王照准。”
洪秀全心里一阵的高兴,刚想就势表态,却被林海丰抢了个先。
林海丰连连摇着手,真诚地看着杨秀清,“东王兄,这么样就不好了。说心里话,对目前这个现实的世界,我和郑南还是很陌生的,我们替代不了王兄在天朝的作用。”
说着,他的目光从洪天王和石达开、韦昌辉的身上一一扫过,“我们可以给天朝出谋划策,尽最大的能力来协助诸位王兄。”
“安王说的对,”郑南微笑着说,“我们只是做点儿实际的工作,叫天朝发展的更好。”
他们俩人的话,叫洪秀全感到有些失望,杨秀清却对他们平添了不少的好感。他摇摇头,同样是发自内心地说:“二位兄弟需要有权力,否则无法施展你们的能力。”
“我是要向天王要权力的。”林海丰笑了,“我要组织一只新军,宁王需要建设大型的军械所,还需要天王的照准,还有各位王兄的鼎力相助啊。”
杨秀清不假思索地瞅着天王,“这是好事啊,当然要依准和支持了。”
洪秀全也笑着点头,“照准,当然照准。”
石达开看着林海丰和郑南,“有天王和东王的支持,二位可以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啊。盼望你们尽快建立起一只洋枪队,到时候非叫清妖胆颤不可。”说着,他得意地笑了。
洪秀全、杨秀清他们也都满意地笑了。
“可不是什么洋枪队啊,”郑南笑着纠正着,“是咱们自己的枪!”
“这洋枪,哦,不,象你们说的那火器真的那么厉害?”洪秀全似乎还有些不相信地望着林海丰和郑南,“说实话,那洋枪就已经够厉害的了,要是咱们真有了比洋枪还厉害的家伙,那扫荡清妖还不是如履平地啊?”
“洋枪算什么,”郑南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等安王训练好了新军,诸位王兄可以去观看一下。到那个时候,王兄们就体会到新式武器的作用了。我敢这么说,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几十个士兵就可以把成千上万的清兵拦在一处,叫他动弹不得。”
“好啊,”洪秀全连连点头,“那海丰兄弟就尽快把新军训练出来,朕可是有些等不及了。”说着,呵呵地笑了。
“对,是要抓紧新军的建立。”石达开冲着林海丰一笑,“海丰兄弟,谈谈你对天朝下一步安排的建议吧?”
“好,”林海丰爽快地答应一声,“正象刚才东王所说的那样,林凤祥部安全撤回后,我们先集中兵力消灭向荣的江南大营。而后出兵东征,夺取上海,平定江浙。江浙是鱼米之乡,有了江浙,我们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和后盾。”
“对江北大营怎么处理?”杨秀清问到。真能顺利东征当然是件好事,可他不能不考虑一旦东征,江北大营的十几万清军带给天京的威胁。
林海丰笑了笑,“我想短期内尽量先不急着动它。为了消耗清军的力量,先把琦善粘在扬州和镇江的坚城之下。同时也可以给咸丰一颗定心丸吃,琦善他们这些人,都是喜欢报喜不报忧的。等我们平定了江浙后,再和他算总帐。”
………【第十七“错是没错,”郑南被她瞅的…】………
第一次的六王议事会很快结束了。
林海丰和郑南没有过多地谈及太平天国里的许多不足,他们事先考虑过,一切都要慢慢地来,急不得,更不能急。所有弊病的产生,都有其滋生的环境和土壤,还有那看不见的盘根错节的巨大迷网,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
散会后,郑南留在了天王府,而林海丰跟着杨秀清到了东王府。
东王府还在扩建着,单就这已经建好的部分,就足以和天王府相媲美了。不过,有一点是天王府没法相比的,那就是这里出来进去的人流,还有堵满了门前的各式官轿。因为,太平天国的真正政治、军事、经济枢纽都在这里。
杨秀清把林海丰让进书房坐下,他自己的屁股还没沾到坐椅,东府尚书傅善祥就抱着一大摞的各色文书走了进来。
“安王殿下好!”傅善祥礼貌而又甜美地向林海丰问候一声,随即看着东王,“这都是各地急待批复的文书,外面还有等待召见的官员。”
杨秀清一摆手,“先放这儿,其它能处理的你就先替我处理一下,我要和安王说会儿话,任何人都不要打搅。另外,你马上给林凤祥草拟旨意,具体内容由安王告诉你,写好后一定要安排合适的人员,火速送到林凤祥手里。”
当林海丰向傅善祥口述命令的时候,杨秀清开始埋头处理案头的那些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