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还是来自沙皇的严斥。还在往庙街收缩的中途,契拉科夫就给亚历山二世发去了火急求援信,在信中,他历数太平天**队之无信,之野蛮,为了确保沙皇俄国在远东的利益不受毁灭性的打击,他请求亚历山大二世尽一切可能,调集人马增援东部西伯利亚战区。
现在,亚历山大二世回应契拉科夫的一通痛斥。亚历山大二世怒骂契拉科夫不顾帝国大业,擅开战端,不仅导致了在东部西伯利亚地区损兵折将,令帝国颜面扫尽。更是招惹得太平天**队以此为借口,突然由东、南两面侵犯帝国之涅尔琴斯克地区,并多路大举进袭赤塔、涅尔琴斯克(尼布楚)、斯列谦斯克、乌斯季卡尔斯克等要地,给帝国腹地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此,亚历山大二世要求契拉科夫,不惜一切手段,尽快与太平天国方面达成停战协议,在力争保持住帝国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及萨哈林岛的利益同时,无论如何也要索回涅尔琴斯克等被占领土。
契拉科夫到了现在这才闹明白,原来太平天国方面在伯力给他的那一个甜甜的枣儿,可不是那么好吃的。他的确从谭绍光手里得到了近两个月的喘息时间,可他丢掉的却是大片肥沃的土地。
放跑了契拉科夫这个煮熟了的鸭子,谭绍光却收入甚丰。他不仅在东路陪着陈玉成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混同江与阿克齐河交汇处的特林,而中西两线的曹伟人、林启荣等部,此时已经展开于外兴安岭。曹伟人一部更是越过了在当年所谓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被划为待议地区的乌第河分界线,直接挺进到了马亚河流域。
特林城外的混同江畔,在刘明远和钟启明的陪同下,陈玉成、谭绍光、曹文玉、曾天诰及固庆、景淳等人,正仔仔细细地研看着面前耸立的一面形若城阙,高足有十余丈的巨大石壁。
这块石壁毗邻江崖峭壁顶上那座明代敕建,名声远播的永宁寺,石壁的上端立着两座刻有敕建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的两座石碑。
这两座石碑,是头几天就到达这里的钟启明在指挥教导旅将士做防御工事时偶然发现的。起初发现这块上面有着几个模模糊糊字迹的石碑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太过留意。可是当几个负责宣传鼓动的红军士兵瞄上了这个显眼的位置,准备打算利用这里写上点儿气壮山河的词语,以纪念教导旅光复特林的光辉伟业的时候,眼尖的宣传队士兵突然发现了它的价值。因为经过他一番扫净的那一处石壁角,明明白白地露出了“宣德六年”这四个字。
闻讯赶来的钟启明马上指挥将士们再大面积的进行小心仔细的清扫之后,两座石壁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完全显露了出来。原来,这上面篆刻的恰恰就是明代敕建永宁寺记,以及宣德六年重建永宁寺记。在这上面,详详细细地记载着当年的明廷内监亦失哈,叙述大明王朝征服奴儿干及海中之苦夷(库页岛)的经过。
………【第五六一章 中俄划界(二)】………
陈玉成一行绕上了石壁的顶端,时光荏苒,岁月侵蚀,那座闪烁着大明王朝边疆永固的光辉,曾经香火缭绕、钟声绵绵的永宁寺,如今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风采,变成了一片的废墟,除去依稀可辨的残破、饱经沧桑的几根孤独的殿木,甚至由于积雪和丛生的草木的覆盖,连当年永宁寺完整的地基的轮廓都再难辨认出来。只有这两座用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篆刻而成的富有极大生命力的花岗岩石碑,还默默地始终坚守在这里,向发现、爱抚它的人们讲述着它所经历过的昔日的荣光,还有无奈的凄凉。
陈玉成蹲在石碑前,像是面对两个可爱的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两块石碑好一会儿。
“固大人、景大人,你们可知道他们的来历?”
“这……”听到陈玉成的发问,景淳一愣,不由得又看看同样是一脸茫然的固庆,“这个……”
“陈大人……我……我以前还真没听说过……”这个时候的固庆,倒算是很直率。
陈玉成点点头,然后站起身,把抚摸过石碑的手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似乎是在体会石碑那沁人心脾的滋味儿。半晌,他瞅瞅身边的部下们,“在宁古塔的时候,我曾经听到一些老人讲起过这里。”
“明朝的永乐年间,那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民富国强,疆域辽阔,名扬海外的繁荣时期。郑和率领的庞大舰队七次下西洋结善友邦地航海壮举。想必你们都会知道了。可被大家遗忘了地,却恰恰就是留下这两块石碑的亦失哈。这个亦失哈所率领的船队,曾经十次航行黑龙江下游,招抚各地蛮民,为大明王朝扩大疆土的艰苦历程,绝对不比郑和更逊色。”
“要说起来。郑和和亦失哈这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仅都是深得当年的永乐皇帝所信任地太监,而且还都是少数民族出身。先说郑和,他可是一个信封伊斯兰教的回族人。而亦失哈呢?他则是一个信奉喇嘛教的蒙族人。当年,他们都是作为皇帝直接的委派的使臣,一个向西。一个向东,又都是走水陆向蛮荒的地区弘扬大明朝地文明。”
“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之后,在东北地区采用的是军事征讨与招抚相结合的策略以治理边疆。当年,西起斡难河东至库页岛,北到外兴安岭南抵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明朝首先设立了二百余个军事基地,也就是卫所。以此首先形成强大的武力威慑。然后再派出使臣,广为招抚辖地少数民族地酋长们。来担任地方地长官进行管理,从而使大明朝的版图扩大到鄂霍次克海沿岸。”
“当年。也就是在郑和奉旨率领船队下西洋地同时,永乐皇帝又派出了他的另一个赋有重要使命地亲信太监亦失哈。开始在吉林的阿什哈达组织造船,准备向东北方向地远航。那年,他首次护送朝廷派谴的官吏,一直航行到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特林,并应当地酋长的请求,设立了大明王朝的奴儿干都指挥司。”
“这个努尔干都司,就相当于咱们现在一省的军政最高管理机构,由此,开始了明朝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管辖。不仅如此,为加强奴儿干都司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明朝还开辟了沿松花江入黑龙江的五十五处驿站,当时称做海西东水路城站。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和驿站的开通,又为亦失哈后来的九次东巡铺平了道路。”
全文字版,更新,更快,尽在⑴бk文学网,电脑站:ωωω.ㄧ⑹站:wàp.ㄧ⑥支持文学,支持①⑥k!“亦失哈第二次率领由二十五艘大船组成地内河舰队。总共装载了一千多随从以及大量地物品。从吉林扬帆启程。经松花江再入黑龙江。顺流航行了数月之后。再度抵达明朝地方政权奴儿干都司地所在地特林。在这里。亦失哈代表永乐皇帝犒赏了驻守奴儿干都司地文武官员。当地少数民族地头领。并敕建了这座庙宇。在供奉菩萨地同时。也期望边疆地永治久安。所以。寺庙被起名叫永宁寺。意在祈求佛祖保佑。永享太平。寺庙建成之后。立碑记事。从而有了这块高五尺、宽两尺地第一块石碑。”
“时隔二十年之后。也就是宣德六年。亦失哈第十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率领着五十艘大船地舰队和二千多人马。再次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特林。在巡视中。亦失哈发现这里虽然民皆如故。却独永宁寺破毁。其基存焉。因此感到十分地伤感。他一面当即追究地方官员对永宁寺缺乏保护地责任。一面又命随身带来地所工匠们。在原址上重建永宁寺。于是就有了再次立碑地纪实。这就是这块高六尺、宽三尺地第二块石碑地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