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石咏却是知道康熙朝的这位仁宪皇太后,万寿欢庆时的盛况的。
&esp;&esp;他虽然不擅长修复古代书画,但是却围观过书画处的同事们修复一副《仁宪皇太后甲子万寿寿宴图》。当时修复工作都是书画处的同事们撸起袖子上,石咏也就在旁边跑个腿,帮查个资料什么,因此对太后万寿庆典有些了解。
&esp;&esp;据清史稿记载,太后六十万寿,康熙曾亲制万寿无疆赋,并亲自给太后满满地献上或珍贵、或实用的物品1。太后七十万寿,也是这样,据说当时已经一把年纪的康熙皇帝,照样亲自为太后起舞祝寿,简直堪比彩衣娱亲的老莱子。
&esp;&esp;眼下是康熙五十二年的初冬,好在不是太后整寿。可是话说回来,太后经历过甲子万寿与七十万寿之后,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若真要做一样前所未有,别出心裁的寿礼,并不是什么容易事。
&esp;&esp;“我说,我已经看过最近画工处忙着的东西了,”胤禄虽然不能强逼石咏老实交待,却可以私自调阅画工处的成果,“你,是不是还是打算做……那个?”
&esp;&esp;胤禄做个翻书的动作。
&esp;&esp;他见了画工画出来的样稿,自然以为石咏打算做那“动画册子”。
&esp;&esp;“回十六爷的话,不全是!”石咏答得很有技巧。
&esp;&esp;“你听我说,石咏,”胤禄有点儿着急了,“你的用意是好的,可若是你真的做了这样厚厚一大本,太后怎么看,你难道叫个人站在太后身边帮她翻页么?这样挺小家子气的,只有太后一人能见到,旁人都见不到,便体现不出皇上的拳拳心意……”
&esp;&esp;好么,搞了半天,康熙给太后上寿礼,竟也是要做给别人看的。
&esp;&esp;石咏无语了,想了想说:“十六爷请放心,万万没有这件顾虑的。”
&esp;&esp;“不过,可否请十六爷给皇上透个话,这件寿礼,必须得日落之后,才能呈给太后亲览。”
&esp;&esp;这下子,胤禄便知道不是那动画册子了,他更加好奇得心痒难搔,说:“可以是可以,可你能不能别再这样吊爷的胃口了?”
&esp;&esp;石咏:“卑职告退,这就去忙了!”
&esp;&esp;“等等,”胤禄赶紧喊住他,“石咏啊……你还是让爷给你掌掌眼吧!我知道你成竹在胸,这件东西,一定世所罕有,旁人都没见过,太后一定喜欢……可是,你要不要爷替你看看,里头有没有什么犯讳的东西?”
&esp;&esp;石咏停住了,抬起头望着胤禄。这家伙说动了他。
&esp;&esp;他不是这个时空里的土著,在这康熙朝,连土生土长的大臣们有时候都会犯上位者的忌讳,他又怎么敢保证所做的一定都是对的呢?
&esp;&esp;“谢十六爷!”石咏想了想说,“十六爷在造办处落锁之前到画工处来吧!别太早,太早了天光大亮,那是……不成的。”
&esp;&esp;他留下的话更加让胤禄心痒难搔,但为了摆足内务府主管的谱儿,胤禄愣是熬到了造办处落锁前一刻,到了画工处。
&esp;&esp;石咏已经都准备好了,这次可以算是太后寿礼的一个预演,不仅请了十六阿哥,也有那七八名辅助的画工,还有画工处的主事毛盛昌,一起在他们事先准备好屋子里观看这一场“预演”。
&esp;&esp;预演的时间不长,但是预演之后,十六阿哥一脸震惊地从屋子里走出来,愣是在外头的寒风里坐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一扭头,他对一旁候着的石咏说:“我知道该添些什么了。”
&esp;&esp;说着他带着小田就往外走。
&esp;&esp;小田在一旁着急地问:“十六爷这是要去哪儿,天色已晚,宫门落锁在回来就麻烦了。”
&esp;&esp;十六阿哥却无所谓地晃晃腰间的一只腰牌,说:“刚向皇上讨的腰牌,就因为说了是帮着准备太后万寿,皇上才赐下来的……”
&esp;&esp;据说当晚十六阿哥跑了好几座蒙古王公驻京的府邸,直到半夜才回到阿哥所。
&esp;&esp;因为十六福晋是宜妃的侄女,
&esp;&esp;慈宁宫里,一片寂静,可以听见“沙沙”的轮轴转动之声,众人只见那幅幕布上的“寿”字缓缓下移,移出视野之后,又一个“寿”字自上而下,出现在幕布上。
&esp;&esp;康熙心里暗自嘀咕,猜想造办处究竟在搞的什么鬼,胤禄费这么大劲儿折腾,结果就只是这么来回来去地给太后看一个“寿”字么?
&esp;&esp;太后还真说中了,造办处呈上的这一只,真的有些有点像是一只走马灯,只不过转动的方向与走马灯不同,那一幅一幅的幕布,正源源不断地自上而下地转动着。
&esp;&esp;随着这只大型“走马灯”的转速越来越快,在人们眼里,那个“寿”字竟然渐渐定格,不再移动,仿佛是一个固定在太后面前的“寿”字,只是偶尔会微微闪烁。
&esp;&esp;下一刻,连带康熙皇帝本人在内,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惊讶的呼声。而慈宁宫中,十六阿哥胤禄带来的几名蒙古乐师,已经悄悄地开始奏起蒙古长调,悠扬的马头琴声,就此在正殿里回响起来……
&esp;&esp;石咏此刻立在慈宁宫正殿一处侧门外,探了个头,悄悄望着慈宁宫中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