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拿来用,开中法就变得非常要紧。盐课五分天下税利,更是直接支撑当时全部的军费开支!一个国家的国防全部依赖一项政策,那中间可以权力寻租的空间就太过巨大了!
开中法的做法,我在明清史里面有过纪录,本文中也常常有穿插,当然实际上比这里的述说要复杂得多。但我没打算写得那么复杂,只要有个大概的面貌就可以了。
朱元璋是个很精明强干的人,从他开始,明代重典治吏,好坏与效果,我是谈不上来的。朱元璋虽然有藏富于民、宽政善政的举措,但面对历史潮流,他也不免天真。这一点,从他废黜宰相、设立开中法可以看出来。
废除宰相的优缺点许多史书都有自己的观点,至于开中法……朱元璋的原意是要边疆永远太平,所以盐引居中,以盐商为针线,一边是边军边饷,一边盐课税利。如此严密的经济体系将大明送到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的地位。然而,无论多严密的经济体系,都挡不住经济本身的规律,多富有创造力的制度在潮流面前,都是僵化的可笑的一堆废物……
开中法到了弘治时期,已经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当时的朝廷不可避免的犯了任何一个专制朝廷都会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误以为天下万民真的都是自己手里的玩具,可以任意揉捏。
此后,开中法弊端百出,本章节点出了几点。
首先,权贵们向朝廷索要盐,挤压了盐商的生存空间,直接毁坏了盐政。到了正德、万历年间,死太监们四处搜罗盐去卖,更是直接给开中法加了最后一根稻草。
权贵搜罗了正经的盐,盐仓里的盐不足,盐商们就是有正经的盐引在手,也未必能支取到足量的盐来经营,所以有什么常股盐、存积盐,又是给了权贵们权力寻租的空间。
然而,自古而今,有破产的商人,但行商这个行当,从未消失过。在历史书中,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有游走空间的,不是强悍的政治强人,是商人。正是商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迹,所以商人,一点也不干净,却总有空间来对抗好的坏的制度,以及制度下的人。这也正是小竹子得以称为“无冕之王”的真正原因。
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经历那一些悲欢离合!让我们敞开心胸,豪迈的经历所有的苦痛和快乐!看看小竹子如何的兵刃上游走,最后颠覆了开中法!
说了好多,哈哈……
☆、039
林志远的话让少筠一整日的思量,连李氏都大为震动,当即下定决心要裁减家中奢侈用度。然而李氏能耐有限,一来二去的,不免错伤了一些好人,惹了抱怨。少筠知道了也觉得操心,权衡之下便抬举了清漪,让她正式的与李氏一道,管理内帏事务。清漪经历了惨痛的教训,自然而然收敛了许多大小姐的骄傲脾气,为人圆滑周到,李氏得清漪在旁指点,这才让桑家内帏渐渐有了些大方的气象,这也都是后话了。
自少筠和姑丈林志远谈过后,少筠对姑姑身边的柳四娘、彩英等人都训诫了一回,才从东院出来。
这时候侍兰上来回道:“二小姐,桑贵方才遣了嫲嫲进来回话,说是他与徐管家交接了外帐房的帐,想问问小姐什么时候得空了往外帐房去说话呢。”
少筠一面走一面压住侍兰:“回了竹园再说吧!”,然后又吩咐:“侍菊,往年就总听闻姑姑叨念姑丈的老寒腿,眼下姑丈伤筋动骨的,你得多照看着,别让那起小人短了姑丈的用度,还是日日请了大夫来瞧瞧妥当!”
侍菊答应了,又笑道:“小姐,侍菊正有话回给小姐呢!”
正说着,几人回到了竹园。侍菊遣开无干人等,又让侍梅也一起进了门,才笑着对少筠说:“正要讨小姐的主意呢!这两日我在东院那边照应,哟!姑太太一屋子的仆人,散得跟盘散沙似地,纷纷托了我求小姐留人下来呢!侍菊掂量着,姑太太去富安,总得挑些人去,哪怕眼下不着急,可小姐心里还是有数好些。”
少筠点头:“那些人托了你?”
侍菊撇嘴:“头一个不就是柳四娘!这老货!忒没脸皮!她女儿正经进了少嘉少爷房里的,眼下又做这样的事,我真看不上!”
一旁侍梅头正经是头一回听少筠等人议事,早已经惊讶的捂住嘴巴:“竟有这样的事!”
少筠沉吟两句:“那彩英怎么说?我平日里瞧着,这丫头办事道算是有纹有路的。”
侍菊偏了偏头:“她倒一句话也不说,平时也是劝着姑太太的,对我也不冷不淡的,也没有十分讨好。”
“呵!”,侍兰笑了一声:“侍菊,你倒瞧了出好戏!小姐,这彩英也算是个有些心气的姑娘!”
侍梅也点头:“平日她并不十分欺压人。”
少筠点点头,示意侍梅给她上了盏茶,饮了一口以后,却暗自思量。
彩英为人如何,她怎么会不知道?当日她姑姑掌权时,这彩英当着她母亲和她的面都能歪曲是非曲直!而平日里能暗着欺负她却又总留给她着五分面子的人,也是除了这个丫头,再无旁人!柳四娘那样把刻薄都写在脸上的算什么?软刀子才能要人命呢!这种能干却只盯着权势的人,本无什么是非对错,遇到了更能耐的人,她桑少筠也不过就是第二个桑若华罢了!
“不冷不淡么?”,半晌后少筠淡淡说道:“也算是个别致的丫头了!便留她下来吧,让她跟着清漪,横竖历来她也是姑姑手边帮着管家的第一人。”
侍兰和侍菊对望了一眼,眼中都有些深思,却没有问出来,只是又问了桑氏余下一些人如何处置。
侍梅实心眼,笑道:“小姐如此,真是大快人心了!”
少筠看了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