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警方那里得到的情报有限,但对于伏来说却已经足够。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花了一个晚上,动用自己的黑客技术,入侵了警方的网络,找到了本案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全部线索。经过一番分析排除掉无用信息后,参考刘熙芸的初步判断,他最终梳理出了一条相对可信的线索脉络。
案发第二天中午,有个江都市郊的老农打电话报警说,有人从他那儿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另有人报告说,曾经在江都南边的简州市的一个小镇上,看到两个男人在一台农用三轮车边吃东西,形迹可疑;还有情报显示,简州南郊的一个村卫生站某天夜里发生了盗窃案,一些纱布绷带和消炎药物不翼而飞,后来村民说,那晚曾经在村子附近见过一台眼生的农用三轮车……
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情报,确实不难让人做出苗氏父子往南逃窜的判断,不过既然线索已经这么清晰,为什么警方至今一无所获呢?
于伏认为,除了刘熙芸所说的干扰情报太多、警力分散等原因外,警方还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苗氏父子居然沦落到要去偷村卫生站的东西,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当中有人受伤,而且还可以大胆判断,伤者的伤势似乎不轻啊,否则一向谨慎的他俩怎么可能冒这种险?
当然,从情报分析出嫌犯有人负伤这一点,对刘熙芸他们也绝非难事,但他们毕竟没和苗氏父子有过接触,所以多半也就不会把有人负伤这事做进一步的解读。
从警方对情报的批示上,于伏印证了自己的推测——嫌犯有人负伤,加之昼伏夜出的逃窜方式,一定会延缓他们的行进速度,各地警方要加强对乡村道路、郊区小路的搜摸排查,争取早日将嫌犯抓捕归案……
在于伏看来,这样的批示乍一眼看上去合情合理,实际上却很
可能完全跑偏了!
苗家父子在自以为得到太岁之后,原本就归心似箭,只是受制于警方的通缉,才不得不专挑小路昼伏夜出,可如今有人负伤,而且伤势不轻,他们还会继续这样的方案么?
以自己和这对父子不多的接触来看,于伏认为他俩没准会铤而走险,或者说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更为快速的线路和交通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尽快将太岁送回老家,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尽早让家里人给伤员疗伤。
从警方的批示上看,如果苗氏父子真的选择了变换思路,没准还真就恰巧误打误撞,避开了警方的搜索重点。
而从目前的搜捕进展来看,警方除了收到江都南边的几个临近市县的举报线索外,便再没有更多收获了,于伏据此大胆判断,苗氏父子应该已经逃离了江都所在的锦绣省,进入了与之接壤,同时也遍布群山的滇南省境内!
而一旦进入滇南省,由于路网密布、人口稀疏,警方要想追捕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了,苗氏父子的逃窜之路,也便显得更加畅通无阻。
结合以上种种分析,于伏做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断,苗家的隐居之地,多半就在滇南省的某座深山,而此时此刻,这对侥幸摆脱了警方的亡命父子,应该正满心期待的朝着归家之路极速狂飙呢!
听完于伏的讲述,佘小凤惊讶得久久合不上嘴巴,好半天了才一脸崇拜的看着他说:“就这么点线索,你就能分析出这么多内容来,于哥哥你可真厉害!”
面对纯真的小姑娘发自肺腑的夸赞,于伏习惯性的保持着谦虚:“呵呵,这只是初步判断,我顶多只是比警方多想了一步,毕竟占了跟他俩有过接触的便宜,多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行事风格。我的分析也可能是错的,不过目前来看,至少大方向不会差,咱们只管往南方开就行了,边走边打听,我就不信找不到!”
这时候,广播里适时的传出了痛仰乐队的那首《公路之歌》,“一直往南方开”的歌词旋律不断重复,听得于伏忍不住又将油门踩到了底,在通往滇南省的高速公路上,越野车飞驰而过,留下从未感受过飙车的佘小凤的一阵花容失色的惊叫……
事实证明,于伏的据理分析还是有道理的。
那天清晨在简州市郊的小镇上买完干粮,和儿子在农用车旁一边吃着,一边低声商议的时候,苗一山就注意到来往的路人一个个目光古怪。
确实,在这样的小镇上,偶尔出现的陌生人确实容易找人侧目,不过刚刚目睹了通缉令的苗一山却难免过度解读,生怕自己的化妆易容被人看穿,招来警方的追捕。
因此他赶忙骑车带着儿子驶离人群,赶到一处丘陵山间的野外,准备在此度过漫长的白天。百无聊赖的苗灿辉躺在车厢内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下意识的一次翻身,迎接他的是腿上一股锥心的剧痛。
一声惨叫吸引了苗一山的注意,扒开简易包扎的伤口后,他发现儿子腿上的血洞已经不幸发炎感染了……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