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宅门呢 > 第180章 第180章武进院(第1页)

第180章 第180章武进院(第1页)

话题扯到了西北,有些扯不回来了。明眼人都知道,放任发展,瓦剌迟早成为心腹大患。况且瓦剌同肃慎不同,那是在武宗手下依旧不训的草原人。感化、安抚不了瓦剌人的心,尖刀刺不破瓦剌人的骨。最是难缠。

有人主和。原因很简单,朝廷连番动荡,眼下又有新政即将实施,不宜开战。

有人主战。大齐刚刚经历战事,正是强盛之时。此时不一鼓作气,等到高昌人倒向瓦剌,再遇白兰联合,大齐岂不腹背受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在都为大齐好。

最后有人看向李执明:“安远侯可想见识下瓦剌铁骑?”

安远侯是这样回答的:“无论是瓦剌人,还是肃慎人,都是人。是人便有弱点,是人便怕疼。听说高昌城墙巍峨百丈,不知能在我大齐火|炮下支撑过几时?”

这就是主战了。武官很高兴。但也有人提醒:“武举才是重中之重。”

当然!安远侯表示:“陛下交代的事,自然要做好。”安远侯自己倒是没多少西出嘉峪关的心思。他李家已经够风光的了,作为掌舵人,韬光养晦才是上策。

儿孙想争个前程,顺便离开范阳,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安远侯觉得,武举也是不错的出路。

甭管别人怎么想的,安远侯乃至整个李家,都没拿范阳当自家的囊中物。开什么玩笑,别说大齐还在鼎盛,一时半刻垮不了。李家霸着范阳,怎么的,想要裂土封王,等着将来被清算吗?在安远侯看来,这种活生生往死路上走的做法,实在太傻了。

如今他两个儿子皆身居高位,已然脱身不得。孙辈距离范阳越远越安全。可怜这些孩子们了,明明是建功立业的年纪,为了家族,不得不敛去光芒,徐徐图之。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皇帝年轻气盛,并不是爱猜忌之人。李家只要紧跟皇帝,断不会被束之高阁,再无用武之地。

“倘若武举能选拔出优秀的将才军士,我大齐自然边疆永固。”华北溟做最后的发言。

有人赞同道:“端国公言之有理。”

又有人道:“只不过武人大多不识字。这武举该如何考核,还需斟酌。”

有人觉得:“这读书习武,本就是两码事。科举不考拳脚,武举也不该考文墨。”

有人反对:“武举寻的是将才,不是武夫。再说君子六艺,武人就不能是君子。”

华北溟道:“既是国之栋梁,那便要识字明理。无理、不通教化、不成方圆。有违陛下设立武院的初衷。”

有人赞成:“就是!要求不高,《三字经》、《千字文》总要会吧。四书五经不求理解其意,《论语》总要读过吧。还有兵法,《孙子兵法》、《六韬》之类的,一知半解可不行。堂堂武举人,又不是街边的杂耍。”

安远侯开口了:“不会可以学。卫所武院又不是摆设!”

兵部尚书虚心请教:“安远侯觉得,武举该考核些什么?”

安远侯早就想过千百回了:“兵法、阵法、火器。”

兵部尚书皱眉头道:“兵法、阵法却是应该。火器一科,别说一般人家的子弟,就算勋贵世袭人家,也很少能接触道。”

安远侯还是那句话:“不会可以学。”

兵部尚书明白了:“安远侯的意思是……”

安远侯也不卖官司:“设立武进院,择优录取武举人。一如国子监。”

这话一出,众大臣议论纷纷。武学国子监,好是好。会不会……影响了文官的地位?更或者动摇了仕子的根本。

要知道,太平年月,同等官阶,文官是高于武官的。这般抬高武官的地位,引起天下仕子反抗,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安远侯明显留了后手,再次强调道:“只有武举人,才有资格考取武进院。习得阵法、火器之法。不可蒙荫。”

相当于在举人和进士之间,又增设了一道关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火器乃国之重器,本就不能轻易外传。

华北溟觉得:“这个办法好,宽进严出。读书习武,本就利国利民。擅武之人从军,亦可减少流寇无赖,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过些。”

作为有实战经验的武将,兵部尚书补充道:“天气、地势在战斗中尤为重要,必须要学。还可以请边关将领讲述作战经过,编写成册。院生最好能到边境亲临体验,一两年就可。”

华北溟认为:“军备、屯田这些,是不是也要加上?并不是所有举人都适合一线作战。军户、粮草也是重中之重。”

有人认为:“这些事文官可以做,何必浪费好不容易选来的武举人!”

有人不同意了:“带着文官跑多不方便!同袍之间的感情,你们这些文人不懂!”

“你说什么?”

“我没说什么呀!”有人无辜道。

眼见战火又要波及,华北溟当机立断:“既然建武进院是好事,由内阁出面上书好了。卢阁老觉得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