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发挥都能登上《年代》杂志?你要全力以赴的话,诺贝儿奖岂不是都能拿回来一个?,总之,你做的很不错,我正考虑着要怎么向上级报喜呢。”
“不瞒您说,我这情况您也知道,基本门门挂科,我都没心思学习了,都想着要退学了。”
“啥退学啊,你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啊,再说了,你哪一科挂科了,我这儿的数据显示,你可是门门优秀啊,保研的机会都有了!”
“谢谢导员所做的一切。”
挂断电话后,韩硕感觉耳根子这才清净了,他舒舒服服的靠在椅背上,右手放在鼠标上,浏览着微薄上的各种话题。
基本上热门话题榜上,都被他荣登《年代》杂志的消息给刷屏了!
而排行第一的更是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热门话题上只有第一这个位置,所以它才会屈居在这一个位置。如果有个比第一名还显眼的位置,那这条微薄铁定就上去了!
而那些批判《野蜂飞舞》的言论早就销声匿迹了,就算是偶尔出现了,也被无数网友给喷地再也不敢现身了。
有个认证为中学音乐教师的发了一条微薄:“《野蜂飞舞》可以当作欣赏交响乐的入门作品,因为即使一个对交响乐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音乐中野蜂飞舞的动态气势。听这段音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拥挤的马路上人们行走的快镜头,这是音乐美学的一种迁移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音乐小品,但要把它演奏好却很不容易,想想看,密集的32分音符,对任何人的手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条微薄被顶到了热门评论里,而这条评论里面的回复也挺多的:
“《野蜂飞舞》真的这么难演奏吗?不可能吧。”
“耳朵听着都快跟不上了,别说用手弹了,肯定弹不出来!”
“楼上这话就说的不对了,弹还是能够弹出来的,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罢了。”
“确实能弹出来,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弹得最快的那个人肯定是韩硕老师!”
“的确,这就是真理,不容颠覆!”
“同意!”
没过多久,有爱好者根据网上流传的曲谱,已经弹奏了一次,并把视频给传到了微薄上。
有网友在下方评论:
“哎哟,不错哦,听起来有那么点儿意思。”
“什么不错啊,跟韩硕老师比起来差远了,简直就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楼上这话就说的不地道了,韩硕老师不是人,是神,你怎么能拿人跟神比?”
“就是!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压根儿就没什么可比性!”
而除了各种钢琴版本轮番出现在网上,一些非钢琴版本的也渐渐露出了头,并且大放异彩。
比如,一个网友将小提琴演奏的版本传了上去,没过多久,又有一个网友将长笛版本传了上去。
网友们一听,虽然速度和震撼力这方面和韩硕老师弹的比起来相聚甚远,但这两种乐器弹出来的听起来更像野蜂飞舞时的嗡嗡声了,这就是乐器本身音色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
有专业人士分析道:“此曲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
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句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
这时,有网友突发奇想:“如果韩硕老师也会拉小提琴的话,那如果闭上眼睛的话,咱们会不会真的以为是一大群野蜂飞过来了?”
“铁定啊,如果有泥巴的话,我肯定想都不想就把它们涂在身上,让那些野蜂不敢蛰我。?